刘家义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据我们了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审计署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您能介绍一下科学审计理念的具体内容吗?

  刘家义:近年来,审计署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审计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提出要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就是要认识到: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必须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现阶段具体体现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审计工作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体制制度创新。

  记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审计署今年是否有针对性地安排了审计项目?

  刘家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事关当前经济发展全局的紧迫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在今年的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求各项审计都要注意检查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露和查处破坏浪费资源、造成国有资源流失和危害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注重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资金的安全、科学和高效使用;密切关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及冶金、电力、水泥和污水处理等行业执行节能减排政策情况的审计和调查,促进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和任务。

  记者:近年来,审计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加强了对重特大公共事件和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我们想知道,跟踪审计项目是怎么确定的?

  刘家义:我们一直在探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力争少出问题,不出重大问题。所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关于“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审计机关开展了对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特大公共事件和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2009年以来,审计署组织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扩内需促增长投资项目以及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共2万多个建设项目实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了很多问题,减少和防止了一些重大损失浪费、违法违纪问题,发挥了较好作用。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充分肯定。
 
 记者:不久前,您受国务院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您看来,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审计报告有什么变化?

  刘家义:如果讲特点,今年的报告有三个方面:一是形式有所变化,内容更加完整,也更加公开透明。经国务院批准,今年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的同时,一并提交了已公告的21个单项审计结果、56个中央部门单位 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稿)和2008年来已结案的审计署移送的典型案件等3个附件。审计工作报告着重反映了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和重大问题,作为附件的单项审计结果公告则详细和具体地揭示了每项审计的内容,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审计工作报告制度为主体、单项审计结果公告作配套的审计报告体系。

  二是报告的层次有了一定提升,体现了审计工作的深化和发展。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篇,更加注重反映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注重反映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和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情况,更加注重反映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情况,立意更加高远,层次更加清晰。

  三是注重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报告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意见,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我们力求通过揭示和反映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制度日趋完善。

  记者:有一个老问题,几乎在每次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报告后,公众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问题年年审计却又年年发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家义:实事求是地讲,屡审屡犯的问题确实存在。对此,我们有两个办法:首先是屡犯屡审,一直到彻底纠正为止。其次是认真研究为什么会出现屡审屡犯的现象。个案问题好办,马上督促整改纠正。但有些问题是因体制性障碍或制度上的漏洞产生的,而完善体制、机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经常发生、不断发生、反复发生的问题很可能是体制性的问题,大多数部门或企业都发生的问题有可能是制度上的问题,有的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整体推进程度有很大关系,有的问题纠正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人不生病是不可能的,今天生病治好了,以后还会生病。如果个人的免疫系统健全,免疫力强,就会少生病,生活质量也高。同样,如果我们的体制适应、制度健全、法治完善、管理到位、公开透明,屡审屡犯的问题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就是要力争少出问题,至少不出大问题。

 记者:从您的履历中我们了解到,您在审计系统工作了20多年。可以说,您20多年的审计工作经历也折射出共和国的审计史,在这当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家义:我国社会主义审计制度1983年建立以来的20多年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不断探索,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审计监督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主法治的重要工具。

  回顾中国审计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有几条经验是必须坚持的: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重点,才能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将审计工作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实践检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之路,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在严肃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才能充分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法定职责。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以审计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各项基础建设,才能为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记者:在从县级领导到地厅级领导再到省部级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您怎么看?

  刘家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探索建立了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999年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党政领导干部33万多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2万多人。目前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规范,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开,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正在试点的基础上,走向制度化。总的看,大多数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能够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动本地区和本单位发展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个别决策比较随意;有的地方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尚未建立起清晰明确的问责制度。

  记者:审计工作从不为人所熟知,到审计结果公开的常态化,公众完全有理由对审计充满更高的期待。那么,在您看来,中国审计今后将如何发展?

  刘家义: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任务还很艰巨,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审计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更加注重增强改进和完善建议的针对性,着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着力推进改善民生,着力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审计法治化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理论建设和审计文化建设等“五项基础建设”,切实做到“责任、忠诚、依法、独立、清廉、奉献”,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汪彦 陈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