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来源:中国改革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董兵团 叶 萍 

  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应该看到,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化、政治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一枝独秀”,都说明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效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挺不错的。但是,为什么人们还会大声地疾呼要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一方面对经济的发展速度表现出了较好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却在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履行服务职能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努力改变政府管理效能参差不齐的现象,全面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就应该成为今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着力点。

  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参差不齐

  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央政府的决策效率高,而一些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差。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所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其实中央早就意识到了,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比如说矿难频发的问题、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还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惩治腐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央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制定的法规也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但不少问题在地方政府的层面却无法得到真正的缓解,甚至有些问题总要闹得不可收拾而最后在中央的直接干预下才能得到解决,这就说明解决一些地方政府执行能力差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是对社会经济某些领域管理效率高,但对自身管理能力差。这最为明显的就是比如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城市的拆迁和改造、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上马,等等,只要地方政府一旦形成决定,即使难度再大、阻力再多,一般也能达到预订的目标。但是对诸如机构人员的精减、行政管理费用的节约、公车的科学管理、招待费的合理支出,这些凡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问题,即使是中央三令五申的加以规范,哪怕是群众反应再强烈,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有些问题甚至是愈演愈烈。

  三是社会财富集中的能力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差。社会财富集中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之上。30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据估计,今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很可能达到8万亿元,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这表明我国政府有强大的集中和调节国民收入的能力。但是在如何有效地使用这笔巨大的财富方面,这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是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惜吃子孙饭,透支了今后若干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另一方面则是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欠账过多,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后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政府财政支出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比如说前段时间媒体上就曾曝光,广东深圳水务局在3年时间里,花掉5个亿治理一条短短的福田河,但效果并不好。同时,只有700名公务员的深圳水务局,一年竟然需要1.3亿元的人员支出费用,平均年薪高达20万元。但是在欧洲,一条流经了9个欧洲国家的莱茵河,仅仅只有12个人在有条不紊地管理着,这就非常形象的反映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四是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能力高,对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管能力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主体力量正在不断地成长壮大,在国有企业重振雄风的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发展速度令世界都感到惊讶,这都体现了各级政府精心培育市场主体的决心和能力。但是在另一方面,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却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有序竞争,甚至直接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我们国家几乎是司空见惯,这是任何一个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容忍的,这就暴露了一些政府部门监管能力的低下。由此可见,今天我们不能单纯的提出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问题,而应该把政府管理效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摆在首要位置,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精力,突出地解决好行政管理效能的“短板”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着力提高地方政府对中央决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提高政府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管理能力、提高政府对公共财务支出的管理和使用的能力、提高政府对市场行为的监管能力。只有提高了这四方面的能力,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行政体制改革须深入进行

  要提高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就必须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改革。

  首先,就是要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必须科学地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中央的决策一定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地方以执行中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助,对拒不执行中央决策的地方政府以严肃的惩处,避免各地自行其是;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在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统一的前提下,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决策自主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其次,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监督政府的有效途径。中国幅员辽阔,什么问题都要靠中央政府直接出面来解决是完全不现实的。要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切实提高管理好社会、服务好群众的效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就拿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来说吧,这决不是中央作几个决定、下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下最大的决心实行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全面公开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财政预算,实行“阳光财政”,让群众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每一笔财政支出的流向,才能有效的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贪污和浪费。

  再次,是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要有全面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现在政府在某些方面管理效能低下,都与当前的干部考核体制存在的弊端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弊端突出表现在一是过分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不能充分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在这种考核体制下,一个地方只要经济上去了,财政收入增加了,其它方面的问题再多(除非是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群众反映再大,对官员的升迁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改革和完善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内容上,要更多地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考核指标,譬如:如何大力开展政府管理的创新,如何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如何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如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些都应该成为考核政府官员的重要内容。同时,应该有行之有效的举措,使群众对政府官员政绩的评价,能真正起到影响官员的提拔和使用的作用。

  最后,就是要彻底转变政府的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市场行为的监管上来。必须明白,政府的资金和能力是有限的,政府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级政府过多的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和城市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上,就必然会缺乏监管市场行为的愿望和精力。因此,只有职能转变了,政府才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维护好市场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