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力推行税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税务管理,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水平,提高税收决策效率,加快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结合我省国税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金税工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金税工程是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在安徽省国税系统全面实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金税工程,要以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建设思路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拓展现有信息系统,深化信息增值利用,构建一个集中、统一、安全、网络化的涉税信息综合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全省国税系统税务管理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省局统一领导全省国税系统的金税工程建设工作,负责规划设计全省国税信息系统建设框架,统一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和统一规范的征管业务流程。地市以下各级国税机关按照省局制定的统一规划和有关业务、技术标准,具体负责本地金税工程建设工作。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金税工程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一体化建设思路,区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把总体目标根据税收工作的需要,具体分解为若干阶段性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不同阶段的重要问题。
3.整合资源、讲究实效。整合现有资源,增加相互之间的兼容性,并在不同系统和软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完善和提升。各级国税机关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设备资源,把深化应用、提高应用效果放在首要位置;要扩大涉税基础信息的采集面,规范信息采集的内容和手段,发挥信息化效能。
4.加强管理、保证安全。建立信息化管理责任制,按照新理念,采用新办法,依靠新手段,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完善安全措施,强化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总体目标
金税工程的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
“一个平台”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技术基础平台,通过内网、外网、公网三个层面的应用,全面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
“两级处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相关信息系统在省级进行集中加工处理,在省以下统一进行信息采集和数据正确性保证的处理。
“三个覆盖”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国税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全省各级国税机关。
“四个系统”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服务的优化和程序的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税收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四个子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金税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所有工作都上机,所有数据都入网,所有信息都共享,所有人员都会用,所有考核都量化”的应用目标。
“所有工作都上机”是指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法,逐步将税收业务处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交换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工作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统一和规范操作程序,从而使税收的各项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所有数据都入网”是指在内网上实现行政管理和工作流转的自动化,在外网上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互联,形成比较完整的税收监控体系,在公网上建立国税信息网站,提供网上办税服务。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全部通过网络传递,在省局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数据的增值利用。
“所有信息都共享”是指对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信息,通过规范统一采集内容,整合各类采集手段,实现基础信息电子化,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信息共享。
“所有人员都会用”是指适应现代税务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国税干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仅要确保人人会使用计算机,会熟练操作各种应用系统,更要做到决策者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决策,管理者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管理,工作者使用信息系统提供服务。
“所有考核都量化”是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采用信息技术,对税收管理全过程和各工作岗位进行管理指标的量化,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控和记录,实现对内部管理人员和对外部纳税人的全面质量管理。
二、金税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四)完善现有主体业务系统
1.完善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结合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认真做好业务测试,及时升级版本,确保业务应用;根据整合的需要,结合机构改革,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规范操作步骤;统一采集口径,提高数据质量,开展纳税评估,加强税源监控。
2.完善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一窗式”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窗口设置,同一窗口职能,明确“总复核”岗位职责。稳步开展一般纳税人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的推行工作,逐步将一般纳税人填开普通发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开票范围,进一步强化对技术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完善发票认证系统,规范系统操作和日常管理,提高认证准确性,改进认证方式,按照纳税人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行网上认证系统;规范稽核协查系统,明确传输要求,细化岗位职责,建立计算机辅助监控机制,确保稽核系统平稳运行,逐步提高协查选票准确率,确保受托协查的回复质量。
3.完善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切实加强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的应用辅导,研究应用出口退税信息远程查询和预审核系统的方案,完善外贸企业辅助申报系统,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申报数据采集工作量,提高申报质量。
(五)整合应用系统
1.完成系统整合。按照总局的部署,完成综合征管、增值税管理、出口退税管理三大应用系统数据整合工作。在第一阶段数据整合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总局在我省进行二期整合的试点工作,逐步完成省级应用集成平台建设,解决跨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数据集成问题,统一权限管理,建立统一界面,实现单点登录。
2.严格立项管理。加强对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新上项目的立项管理,规范软件开发、维护和运行机制,确保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确定、完善数据标准,完成总局下发的“数据采集/交换标准”研制项目任务。
3.实现一体化管理。开展应用系统调查,了解现有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应用层次、信息共享程度、系统相关性等情况,为系统整合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工作需要,对不适应现状的应用软件适时进行清理合并。通过基础信息整合、管理流程整合、数据应用整合和外部信息整合,探索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的最佳途径。
(六)拓展系统功能
1.拓展现有业务系统功能。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拓展现有业务系统的功能。通过对现有业务系统性能的拓展,逐步将关键业务系统转变为三层架构的应用结构,归并、统一各业务系统信息上传的渠道和处理方法。
2.拓展税务行政管理系统。积极配合总局对公文处理系统的改造,在全省以省级集中模式推行行政管理系统,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逐步将人事管理、公文和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行政管理事项纳入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3.拓展外部信息交换平台。在规范内部需求、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上,归并各应用系统的外部采集,统一互联网出口和电子政务出口,逐步将全省国税各类外部信息,通过统一的前置处理,集中到一个合理划分安全级别、集中实现负载均衡的外部信息交换平台。
4.拓展税收信息采集系统。在全省统一表证单书和税源信息整合的基础上,简化、合并、统一采集纳税人端的各类涉税电子信息,减轻税务人员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和准确率,提高税务电子信息采集面,为实现税收信息全面信息化处理打好基础。
5.拓展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在规范各类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税收业务管理流程的自动管理和状况监控,做到权力通过流程分解,执法通过流程控制,机构通过流程衔接,任务通过流程分配,操作通过流程规范。
(七)建设门户网站
1.建立统一的网站。按照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建立安徽国税门户网站。按照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规划网络层次、统一设计应用层次、统一配置网站设备、统一制定安全规划、统一实施内外网的内容发布,力争建成支持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的外连应用、受理全省纳税人的涉税业务、提供所有互联网用户访问服务的一流网站。
2.丰富网站内容。安徽省国税网站上的所有版块将在三年内逐步建设完成,并按业务类别,实行归口管理,由相关部门自行审核、发布、维护。开展内部网站建设,拓展网站内容,充分发挥内网潜能,加强信息沟通,丰富国税文化。
3.开展网上办税服务。建立网上办税服务厅,提供多元化的电子申报手段、缴款方式和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展报税、认证受理、业务查询等业务,逐步拓展纳税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网站的信息发布功能,为纳税人提供及时、全面的税收资讯,实现征纳互动信息交流,提高网站影响力,创造良好的征纳氛围。
(八)扩大省集中范围
1.全面实现省级集中。在综合征管软件实现省级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级集中的应用环境。完成增值税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税收执法管理系统等应用的省级集中。今后凡是省局推行的应用系统均以省集中方式在全系统推行,一些总局推行的非省集中应用,也要创造条件实现省级集中。
2.集中保障应用系统的日常运行。建立各类系统性应用的综合保障机制,规范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应用和运维工作。由各级信息中心牵头,与相关应用系统有关的业务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参加,成立应用系统保障小组,分级保障,一级对一级负责。
(九)提高应用水平
1.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通过关键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逐步提升数据集中处理水平,简化各类税收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加工程序。逐步实现税收基础数据直接存储在省局,并由省局直接进行数据加工和分析利用;市局及其所属的国税机关只负责数据采集、正确性保障和应用分析工作。
2.提高信息应用的效率。依托全省国税集中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所采集的各类税源信息直接产生各类报表;在逐步规范和积累各类业务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部门的需求,提供全面详实的税收分析信息和数据;完善、拓展“一户式”内容,实现对全省纳税人的税源监控服务;收集、分析各业务系统中管理过程和执法行为的信息,实现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进行监控;对各类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信息进行抽取、交换、汇总、分析,做好整理和深层次挖掘工作,为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各项涉税业务提供参考依据,逐步过渡到一体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平台。
3.提高网络应用的效率。按照总局统一规划和设计,建设总局、省局、地市局、县局的四级视频会议系统,并利用其开展业务和技术的研讨活动、下级列席上级的工作会议、进行系统性的异地协同工作、远程教育和培训工作等增值应用。
(十)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
1.确保网络安全。制定信息系统安全规划,强化考核,统一采取入侵检测、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手段,防止非法侵入,确保计算机系统、网络、机房、因特网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安全运行。
2.确保数据安全。加强对已采集的数据信息集中存储、管理和备份工作,建设全省国税系统的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实现省级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省市两级数据的备份功能,逐步对综合征管软件数据、增值税管理系统相关数据、计统报表、重点税源监控数据、税收普查数据、出口退税专用税票、报关单数据实现集中存储和管理,并实现重要数据异地备份;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机制,根据数据的不同安全等级建立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体系。
3.深化网络管理。集中监控全省国税系统省、市、区县三级网络各节点的运行状况。根据不断发展的应用需求,适时对现有网络进行带宽和范围的拓展。
(十一)强化设备管理
1.加强应用管理。将所有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硬件、软件均纳入设备管理范围。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的设备需求,由本地信息技术部门配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应用需求、现有资源和技术发展等综合因素提出;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由负责政府采购的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实施政府采购;设备到货后,各级信息技术部门必须参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的验收;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护、报修、更换、报废等事项须经本地信息技术部门统一把关。
2.规范登记管理。各级国税机关的信息技术部门积极配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现有的信息化设备进行清理,整理设备档案资料,并建立设备情况动态跟踪机制,根据应用实际,适时变更设备基本信息。
3.优化资源配置。在信息化设备使用过程中明确设备管理责任,部门设备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公用设备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开展设备维护情况定期考核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建立信息化设备调剂制度,根据工作和人员的变化充分掌握应用需求,及时配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设备调整,杜绝资源闲置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设备的效用。
(十二)加强队伍建设
1.明确上岗要求。提高全省国税干部的整体素质,把好进人关、培养关,明确上岗人员必须分阶段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确保全系统人员一级通过率达到100%。
2.强化应用培训。开展系统化、分层次的应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中、高级培训,针对其他国税人员的应用系统操作培训等。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各项专业资质证书。组织全省国税系统计算机操作能手比赛,以赛促学,全面提高应用技能。
3.建立激励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技术创新,充分调动起全体国税干部投身金税工程建设,提高应用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奖优惩劣、奖勤罚懒,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格局。对全省国税信息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4.盘活人力资源。建立全省国税系统技术支持体系,县区局技术人员尽量上收,充实省局技术人员,通过调整达到省局30人以上、市局5-7人、县局2人的目标,其中省局还应包括若干税收业务骨干,负责数据分析和信息化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库的作用,建立技术人员流动工作站,针对业务需求,集中组织攻关,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改进应用软件开发方式,以我为主,面向社会,有效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应用先进技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信息化处理水平。
三、金税工程的实施要求
(十三)优化组织保障
各级国税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把金税工程建设工作摆在决定税收事业能否快速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政出多门,防止条块分割,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
县以上国税机构都要分级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和落实全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涉及的各类信息的应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信息中心作为其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能为:负责组织起草本地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协调业务需求与技术支持间的关系,处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办理信息化建设日常事务。
(十四)改善协调机制
金税工程涉及国税系统的方方面面,需要需求和技术,开发和应用,使用和维护的良性互动。因此,系统内各部门间必须打破“围墙”,实行“敞开式办公”,在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立足整体,群策群力。各业务部门要将信息化应用作为本部门创新和发展的突破口,改进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技术部门应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规律,切实遵循“一体化”的原则,在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整体规划、应用保障、系统维护,密切与业务部门配合共同搞好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密切与社会其他部门的联系,加大外部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税收管理效率。
(十五)确保资金投入
金税工程建设是一项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工程,从长远看,金税工程有利于提高税务管理质量,降低税收成本,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省局将足额安排每年总局下拨的金税工程建设资金,并保持每年有相应的增长。各级国税机关也必须采取积极措施,用好、用活金税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