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历来重视农业信息化问题,多次强调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已是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以农业信息化促进传统农业改造,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依靠信息致富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必要手段。但在许多方面农村信息服务仍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业信息服务属于公共产品,在相当长的阶段内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推动,应该列入政府的支持范围。目前,我省农业信息网络已延伸到94%的村,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网络日趋完善,但对比发达省份,我省农村信息服务建设投入,特别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是基础设施薄弱,硬件短缺、简陋,技术手段落后;另一方面是用于软件开发和网络运行维护的经费缺乏保障。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建立主导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才能减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只有政府担当组织、主导与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角色,以信息产品的供给者、需求者和信息市场的调节者的三重身份介入农业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才能更好地利用与发挥农业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优势,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
农业信息服务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程度。我省不同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差异,部分地区受资金投入的限制,拖欠网通公司网络建设费,使得农业信息化建设无法深入、广泛地开展下去。因此,必须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以政府投资为主,设立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为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发挥市场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企业和个人投资,为加速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三、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推进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服务的基础。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农业部门应依据“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联合保障”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以市县为单位,依托城镇农业发展建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对农业数据库建设进行统一领导,合理规划农业数据库的近、中、长期目标,实行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在整合横向涉农部门信息资源上,采取共建各部门网络平台和网站,为农业信息网的一个节点,提供链接和维护,实现互联互通。在现代网络和传统媒体资源整合上,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实现网络与电视、报纸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连接,实现区域和领域信息资源共享,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效用。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发布机制
农业信息资源对农民的生产决策和收入增加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改革传播渠道,建立农民与政府定期沟通制度,或利用网络自下而上地收集农民的信息需求,并组织专家学者对农民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上报给决策部门。这样,决策部门就可以快速地了解农民需求的动向,及时调整供给内容和方式,对农民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反应,实现政府追求的目标与农民的需求完全一致,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使政府信息发布规范化、法制化。
五、开展技术培训,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抓好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开展信息服务的根本保证。现在我省信息服务组织日趋健全,但从事农村信息服务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首先是数量上的严重不足,其次是现有基层农村信息服务人员的知识已经陈旧、过时、难以适应新的、复杂的需求,尤其是乡镇、村更为突出。因此,要有计划地对乡镇、村一级信息员分期分批进行技术业务培训,同时把协会、农业信息企业、种养大户扩充到农村信息员队伍,通过正规学校在职培训、远程教育等手段,提高农村基层信息员素质,并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层次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农业信息推广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保证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及时有效。
六、强化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
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日益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的生活方式,如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将会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减少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节约流通成本,使生产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网络化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及时获取农业科技、农业政策、产品销售、市场行情等信息,推广和使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和实用技术,以便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进一步扩大网络延伸。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强农民获取信息的时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