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耐盐植物种质数据库建成
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10-07-23

 

本报济南讯记者 王亚楠 通讯员 陈强 报道 近日,我国首个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在省科学院全面建成,该数据库涵盖了自 1953年以来世界上各相关研究单位公开发表的耐盐植物信息,涉及99638个分类种,其中盐生植物种类为1937个。实现了耐盐植物种质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了我国面临的耐盐植物系统资料缺乏的问题。目前,该院已克隆获得4个重要耐盐相关基因。

这是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依托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利用耐盐植物推动中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的。该系统除了必需的植物分类特征和高清晰图片外,还包括了植物的耐盐能力、 适宜生长的土壤特性和应用价值等200多项特征指标信息,查找、使用非常便利,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高效利用种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


世界上的耐盐植物资源丰富,但目前多数处于野生状态,利用程度较低,系统研究较少。我国现有盐渍地资源多达6亿亩,发展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耐盐植物潜力巨大。生物所所长、研究员杨合同告诉记者,利用该数据库,可以为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农业、盐碱地治理提供新型种植资源及相关栽培技术,并为生物质能源提供基础原料和关键性技术。

该所同时筛选出5种特别适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地区种植的耐盐植物,如刚毛柽柳、椒样薄荷、澳洲滨藜等,并且这几种植物大多具有药用、保健、畜牧等不同的产业应用前景。课题组还研究形成了部分植物盐地栽培技术,建立了200余亩耐盐植物示范园,明年将进入推广阶段。

系统将陆续对外开放,建成网络共享的耐盐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为耐盐植物育种、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提供所需种质信息,为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家种质库管理和国内外种质交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