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孤岛制约应急通信发展 共享机制待建立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 者:舒文琼
目前,暴雨洪水正在我国南方地区肆虐,多个堤坝出现了决口。人们在灾后发现,这些堤坝缺乏足够的钢筋和石头,而这些信息并不为包括通信在内的其它部门所知晓,信息的不对称为抗洪救灾增添了难度。

2006年1月3号凌晨时分,北京东三环发生了地面塌陷,交通管理局及时与当地运营商合作,给市民发送了提示短信,人们在接到短信后尽量避开事故路段,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发生。

当紧急事件突然降临时,如果不同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那么灾害损失就能有所减少;如果缺乏信息沟通,那么灾害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信息共享尚未形成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对应急通信系统提出了日益严峻的考验,各部门为提高应急通信能力做了不少努力,不过,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除了三大运营商、中国卫通以外,包括公安、交通、民航、林业、渔业等在内的各个部门和行业也建立了各自的应急通信系统。以公安部为例,目前,公安部拥有80多个固定地球站、4000余个无线通信专用基站、1万余个总信道。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不断创新应急通信系统,分别推出了高空平台应急通信系统和区域空间应急通信系统。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看来,各个应急通信系统之间,以及应急通信和其它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成为当前我国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最大障碍。

无论自然灾害还是恐怖事件中的应急处理,信息共享都至关重要:在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为了进行最有效的救灾,各个部门需要掌握灾区的详细资料;在发生重大恐怖事件时,相关部门也需要实时掌握案发现场的信息、监控视频等。

此外,史炜认为,信息共享有利于人们做到防患于未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心主任黄澄清认为,应急通信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恢复,灾难发生后去救急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应急通信的重心应该从事中、事后转向事前,我们应通过监测和分析预知可能发生的灾害,并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而要做到事前预防,就需要充分的信息获取和共享。

体制问题待解决

其实,应急通信的信息共享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尤其是汶川地震后,人们就强烈地意识到了信息资源对于应急救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统一联动的高效应急系统,然而,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总参通信部原副部长杨千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信息共享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因为在信息社会,信息就是权利,信息就是利益,各个部门协调需要在利益上做出很大的让步。

抛开利益的问题,体制也是制约信息共享的重要因素。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张迎宪副局长认为,现在的政府管理采取垂直的方式,其行政理念是对上负责。而应急通信信息共享、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事件为核心,其运作理念是对指挥机构和事件直接负责,如果不统一会出现权职划分的问题,影响快速反应。

此外,不同部门应急通信运行模式众多,缺乏统一的标准,突发事件情况下,标准的不统一影响了各部门即有信息资源的共享。

从各部门处理应急事件的流程来看,不同的部门在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挥方法和流程。要将这些要素统一、协调和联动,就需要国家成立一个牵头部门组织研究,并精心考虑底层设计问题。

建立统一联动的系统

张迎宪认为,实现应急通信系统的信息共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另一方面需要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民政等部门,这就需要政府引导,通过加速实现应急通信标准化,实现部门间的联动。

一个统一的协调指挥者至关重要,在应急通信系统建立的时候,协调者能够出面要求各部门统一系统标准,并留有接口,方便信息传输;协调者还可要求各部门在平时形成信息交流机制,以便对灾害做出预警;一旦灾害发生,协调者可强令各部门共享信息。这样的协调者应该由政府部门担任。现在我国从国务院到省、市、县都成立了应急办,现阶段应急办可暂代协调者一职。

对于信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行的办法是从新系统入手统一标准,同时对原有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调整,以达到最终统一标准规范的目标。为了补偿各部门信息共享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政府可采用类似普遍服务基金的方式,建立价格补偿机制。

为了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将公网和应急通信网结合起来也非常有必要。目前,包括广东、四川、重庆、云南等在内的省市已经实现了110、119、122与应急通信系统的有效结合,当应急系统发现紧急事故时,通过110、119、122将信息及时发送至公众和其它部门,有效减少了损失。这种公网和应急通信网相结合的模式可为其它系统和地方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