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以信息化提升竞争力
来源:吉林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吉林以信息化提升竞争力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当今世界,信息化日益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提高区域竞争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竞相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性产业,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发展水平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五”以来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省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为主体的信息网络体系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和社会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长春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初具规模;PLED有机发光显示、启明软件园、长虹电子工业园、光电子工程技术平台、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等大项目进展顺利;企业管理、信息安全、教育、农业等行业软件在全国具有较强优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进展:

  全省大中型企业,100%的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流通和经营管理,90%以上有独立的门户网站,制造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企业达到50%以上。通过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一汽集团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通钢集团的能源平衡信息系统、吉林化纤的电子商务应用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农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不断完善,通过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黑土地”农民连锁互动信息网,及时为农民提供政策法律、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与应用逐步完善,启动了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并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链接。全省政府网站体系逐步健全,政务信息发布逐步规范,电子政务重点业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应急信息系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等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金财、金盾、金审、金税、金农、金土等重点系统建设进展顺利,有力地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社会信息化逐步推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涉及民生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我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发展差距较大,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低;二是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重建设、轻应用现象较为普遍,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三是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四是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不高;五是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于实际需要,体制机制尚需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为此,全省信息化工作应当以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基地园区为载体、产业化为导向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和支撑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传统产业改造工程、信息兴农工程、社会公共资源共享工程;努力把信息产业提升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先导产业,信息化普及水平与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从而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文/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