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更新时间:2012-04-14

摘要:该文在介绍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作了实例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潮。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重视,并纷纷出台了有关政策。信息产业部加大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和力度,计划在2006年底前完成10600个未通村的通信建设任务,使我国电话村通率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98.6%。“十一五”期间在东中部地区农村基本普及互联网,实现“村村能上网”,在西部农村地区逐步推广互联网业务,确保“十一五”末全国基本实现“乡乡能上网”的规划目标(见信息产业部文件“信部信”[2006]229号)。所以进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是当代经济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1国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据统计全球有关和食品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有1000-1500个,占同期全球电子商务网站总数的4%-6%,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属于美国和欧洲。美国共有200多万个农场,农产品的70%是由其中的40万个大农场生产的,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买主。在没有互联网以前只能在本地区进行交易活动。现在的情况却发生急剧变化,多数的大农场已经联网。全美农场主每年大约支出近2000亿美元用于土地、农机设备、化肥、农药、饮料等生产资料,现在已出现一大批网上采购者。根据美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2000年美国农场的计算机普及率为55%,Internet接入率达到24%。2000年,美国农场的网上交易额为6.65亿美元,占农场全部交易额的0.33%。

    据预测,到2005年,美国农业领域的网上交易额将占到整个网上交易额的14%。欧洲互联网用用户的普及率也达到34%,还有瑞典、英国、法国分别65.2%、45.6%和31.6%欧洲比较著名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有http://www.farmline.com,它是英国最主要的B2B模式电子商务网站之一,目前已有注册农民18000人。这表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础和保证。

  2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截止2004年底,我国乡村电话用户达10159户,比上年增长1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5.3%;广播综合人中覆盖率94.1%。到2004年底,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县级农业部门都表示建立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农村信息服务网站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系统(“菜篮子”信息网)已联网310多家产销地批发市场,每天采集肉、蛋、鱼、果、蔬菜等348个品种的批发价格,为社会公众服务。2002年初启动的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糖料5种农产品的监测分析,逐月提出监测预警报告,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信息。

  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发布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和处理及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3000多家。我国已建立3100家左右的农业相关的网络网站,包括政府、科研院所等,企业网站占一半左右,县级以上政府部门主办的农业网站有200多家,科研院所网站100多家,商务类结合网站有100多家。

  3存在的问题

  3.1农业用户上网比例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信息化指数方面,中国落后于美国40年,国民经济对信息投入,中美相差45倍,农业中电脑普及率,美国是中国的55倍,网络普及率美国是中国的8倍。而中国西部地区上网用户仅占全国上网用户的4.26%。农业网站虽然有3100家之多,但与整个IT业的发展主流还不成比例,不足全国网站总数的10%,而我国8700万上网用户中农、林、牧、副、鱼业只有2.3%,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0.8%,因特网普及水平城市是农村的740倍。

    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依靠因特网获取信息进行决策的仍然不到1%,大多数还是凭借个人经验和来自邻居、集市上的信息来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及卖多少价钱。3.2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严重的先天不足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信用体系的缺失。整个社会的信用缺失成本低,一部分企业利用制度上的不健全反而先富起来,从而导致更多的企业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和短期行为严重。

  电子商务虽然是一种电子交易手段,但其归根到底更是一种“商务“行为。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是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基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使得人事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带回缺乏信任。因此,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的初期,就存在着电子商务信用的先天不足。而这种不足,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运营商独自能够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3.3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电子商务的远程交易决定了需要全国的信用体系来保证每个人都能遵守网络交易的规则。虽然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但是该法只是对电子商务交易的身份认证进行了原则上指导,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对电子商务交易进行约束的制度。由于《电子签名法》在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及论证机构上没有统一的规范、甚至还保留着“不干涉企业继续选用现实签章或选择电子签章的自由“的条款,也是大部分企业在具体细节操作上无章可循。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失信现象的产生。同时有法不依、无法可依、执法不严、以罚代法和对失信者的姑息迁就时有发生,失信者不能受到法律严格惩罚,同时守信者无法获得法律保障的情况是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一大问题。

  3.4电子商务品牌的信誉度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网络诈骗、网络游戏、网上犯罪等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对网络的信用度不高直接影响到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据中国互联网(CNNIC)的统计,对于经常上网的人只有19.6%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同时选择网络购物时首先考虑的两个问题是网络知名度高(61.4%)和信誉好(55.1%)。由此看来电子商务品牌的信誉度问题是网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在我国网络交易平台的网站,处于成本、政策、资本等许多方面的考虑,根本没有参与到信用体系的建设工程里面去,而是采取“推”给交易双方的模式,自然导致漏洞百出而弊病多。8848网站的<优麦电子商务论文>拱货商集体追讨欠货款的事件发生,不仅导致8848团队的解散而且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品牌的信誉度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4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4.1政府增加财政投入,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及所维护的网站,还不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难以维持。在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农业网站数据库(以下简称“农业网站数据库”www.agri.gov.cn)中,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共收集了2653个农业类信息网站,其中国内农业网站共2445个永无休止,其余208个农业网站为我国港澳台地区农业类网站。在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间,在全部2445个国内农业网站中,能够基本畅通的网站为1030个,占到42.1%;连接不通的网站数量为1415个,占57.9%。在畅通的网站中,网站的维护能够每日坚持仅占四分之一略强,大多数网站信息不能及时更新,而更新时间在月以上的占畅通网站总数的20.8%。

  现在整体网络经济的低潮、农业网站面对的信息需求市场的狭小、网站建设技术和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重复建设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我国农业网站建设走到发展进程中的十字路口。应该地方政府投入的主要致力与网站相配套的设施、农民培训等工作上。利用网上免费信息,促进农民增收。网络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农民从获取的信息中得到了实惠,就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4.2建立统一网络支付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网上支付的发展十分火爆,通过手机支付的“掌上通”等数十种支付工具。但由于支付工具的繁多,不利于支付信用的共享和监督。实现网上支付必须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清算体系。网上支付清算体系应属于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我国统一的网上支付体系可以联合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出统一的电子商务支付工具。

  4.3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为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政府需要提供一个透明的、和谐的商业法律环境。目前我国急需制订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买卖双方身份论证方法、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措施、信息保密规定、知识产权侵权处理规定、税收征收以及广告的管制、网络信息内容过滤等。另外,建议国家司法部门加大网络犯罪的侦查、追究力度,严厉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犯罪,营造电子商务的一片净土。4.4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国际化问题。随着WTO之后我国的农业及相关产业逐渐与国际市场融合,对国际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信息的需求也加大。但我国农业网站中有关方面的信息做得远远不够。应建立国外农业相关网站的索引数据库,努力实现对国外网站的即时翻译等等。

  农业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相对于传统交易方式是一场革命。以后充分发挥农业电子商务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行业特征:一要讲究快,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这就要快,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反而会有害;二是要讲究准,准确、真实是信息工作的生命,如果信息失真,一旦不准,就没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信息采编人员要深入实际,反复核实;三是要讲究适用,一条信息编上去,广大农民群众致富要有好处、有帮助、有作用,否则就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