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外运俞雪源:业务、信息双管齐下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江苏中外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外运)就开始致力于信息化的发展。在还没有物流这个概念的时候,江苏中外运已经立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他们最初的海运、集装箱运输、陆运和快件业务中。但是,起步很早的江苏中外运在IT应用之初并没有想过要对信息化发展有所规划,也不曾想象到如今的信息化能够在物流企业中获得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初的IT应用,对他们来说只是基于两台PC,自己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一个程序来支持其业务。

  迎来“信息化”,迎来“现代物流”

  如今的江苏中外运正处在由传统物流企业到“现代物流”的转型期,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江苏中外运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都比发展初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江苏中外运所有的主营业务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用江苏中外运信息技术部经理俞雪源的话说就是,“都用上了信息化管理手段,都上了系统。”“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针对一些新拓展的领域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分析项目开发和部署实施。” 俞雪源说。除秉承其传统的海运和进出口业务外,江苏中外运已经致力于合同物流、项目物流、仓储和配送等业务。

  “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物流’的意义是重大的。”俞雪源谈到。的确,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企业就只能是出苦力的,而有了信息技术这一拓展工具,物流企业就可以更有力地占有上下游的纵向话语权,如果IT用得好,物流企业甚至还能充当供应链的“链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纵观全球,一些综合企业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物流的基本特征,例如沃尔玛和亚马逊,一方面,他们具有坚实的IT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他们的信息化能力已经作为其核心能力为他们带来不小的竞争优势。俞雪源谈到,“码头工人是不需要信息技术的。那也是物流,可是他们与亚马逊、沃尔玛所创造的价值和产生的利润是不一样的。”

  或许有时候,亚马逊、沃尔玛看起来甚至有点象是涉足电子商务和零售行业的现代物流企业,这种“视差”提醒我们,IT对于“现代物流企业”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想仅靠执信息技术之牛耳而成为“现代物流企业”,那可能性也极低。一方面,成为“现代物流企业”需要企业具备战略制定和执行、变革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的能力,仅有IT能力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信息化发展在物流企业中不是一马平川,充满着刺激和挑战。

  在俞雪源看来,工业化水平和信息化发展水平间的不对称,物流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发展的不对称都是信息化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尤其对于一些新兴的物流领域,业务方面的积累甚至没有信息化积累的时间长,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必须保证有一个成熟稳定的业务模型。

  信息技术“安营扎寨”

  “海运订舱中心是我们比较注重的技术创新单位,事实上,公司希望他成为一个集采购、数据、信息流转为一体的业务中心。”俞雪源说。要保证这样一个“中心”的正常运转,不仅涉及到系统内的数据交换,还有与客户、船公司、港口的数据交换,这就意味着订舱中心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程度都要比其他业务单位更加突出。这样一个单据操作以及数据操作很密集的应用单位,如果不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撑,仅凭人力是很难支撑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的需求压力。

  作为江苏中外运重点发展业务之一的合同物流,其业务核心就是与其客户签订一个长期合同,然后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来进行配送。假如客户要生产一种产品,并要配送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销售,那么江苏中外运为其提供的合同物流服务,就会牵涉到从客户仓库到码头的陆路运输,从码头到对岸的水路运输,到了对岸,可能立即发送到客户手中,也可能需要短暂的仓储(这就又涉及到仓储物流)等一系列环节。

  “这就是典型的多式联运模式。”俞雪源说道。多式联运不仅可以为客户节省20%的运输成本,还可以降低高达89%的碳排放量,而要高效成功地进行多式联运,信息技术无疑就是那重锤之音。但是,在不同的运输形式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技术平台、开发工具等很多层面。“因为各个运输方式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下所应用的信息系统一定也是不同的。”俞雪源说。举例来说,江苏中外运的仓储管理和传统的海运货单物流就是差别很大的两种业务,传统的海运业务更注重订单信息的传递,而仓储管理更多的是对内部的货架、货物、进库、出库、盘货、检货以及高架库的管理,尤其在高架库的管理上,仓库内部的库位管理方面的特点就很明显了:条码技术的应用、RFID的应用、无线技术的应用等都是仓储物流与传统物流特点的不同。

  IT“合奏”

  一直以来,信息化水平低,缺少统一的信息平台都是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唯有企业内部乃至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物流信息化”才能真正实现,尤其是在国内物流企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刻。

  像江苏中外运这样轻资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要完成一项业务就必然要与快递公司或班轮公司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数据规范,要怎样在满足各方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一个公共的格式使上下游各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能避免安全风险呢?在信息共享标准方面,“现在还处在谁强势就听谁的阶段。”俞雪源谈到,“比如船公司比较强势的话,他有一个数据规范,我们就要服从他。如果大家可以坐下来商量一下,采取一个公共的格式,这样我们就可以少做不少工作。”

  在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些企业高层担心的问题。“系统有适当的权限控制体系。”俞雪源谈到,系统通常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按照控管范围赋予权限运行。实际上,要避免安全问题,合理的规划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了解一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他会带来哪些负面效果,又会产生出怎样的积极结果并在决策层对这些问题形成共识,才能很好地规避安全问题。

  不少人会提出疑问,如果在上下游企业当中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帮助整个供应链业务的完成,是不是会避免重复性的工作和安全的问题?“这太理想化了,当你真正身处其中就会发现有无数的信息孤岛存在。”俞雪源指出。IT虽然只是技术,但只要涉及到权限和共享就会涉及到实际应用中人的利益问题,“所以对于项目的推进,更多的是协调和沟通,取得共识。”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如今,传统的卖场方式经历着电子商务的挑战,电子商务背后所承接着的就是物流。物流成本在商品的价值中还是比较大的一部分,如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也会最终施惠于客户。因此,未来商务的骄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成为密不可分的一对共生体。“即便电子商务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后,也不可能抛弃物流直接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上,所以物流肯定是越来越重要的。”俞雪源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未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俞雪源认为,“物流企业如果做得好,规模上去了,按照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他可能很快就能获得市场竞争力,成为品牌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是没有人会置疑的,在如此大的时代背景下,物流的发展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空间,如果物流企业能够迅速形成占有这个空间的能力,那它必然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使物流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就是信息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