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阁 宋丽琴 邹德芬
电子化采购方式是现阶段政府采购亟须推广的一种科学、规范的采购方式,它是实现政府采购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
就其业务处理方式而言,较之传统采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它有效地提高了政府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规范了采购操作程序;另一方面它可以节约政府采购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迅猛发展的电子网络技术为时时监督控制整个管理过程和程序提供了可能,但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被管理者必须通过调整细节、逐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更加规范、有效的操作办法来适应电子化的需要;管理者则必须转变思路,修正、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寻找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从采购管理范围来讲,笔者认为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服务性劳务、电子设备、汽车等几大项,而是要随着现行财政管理范畴的变革来加以拓展。根据这一思路,可以考虑将财政补贴性支出纳入电子化政府采购范围。诸如:对农民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的品种,均可通过电子化采购方式纳入管理,甚至包括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课本。电子化政府采购采购范围应该涵盖大部分财政支出项目。
采购范围和方式确定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处理系统来加以实施。笔者认为,该处理系统应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
首先,系统处理功能必须完善。系统处理功能要满足管理要求,应该具备的要素大体包括:一是采购基础管理。主要是指采购目录、采购方式、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采购品牌以及其他数据的管理;二是采购计划项目库管理。主要是指采购单位对采购计划的申请、调整、追加,财政对采购计划的审批、生效、下达,直至采购执行的跟踪;三是采购备案管理。主要指采购中标商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专家评委的评审记录、采、供双方签订的采购合同等;四是采购监管。主要是指专家库管理、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投诉处理等;五是采购资金支付。今后财政资金拨付必须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因此该环节可归并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六是采购指标账务处理。主要按照指标─采购计划─采购合同—支付的流程来记录,以便反映采购项目的完成情况。
除此之外,为了做好系统性管理,为财政宏观调控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还要设置采购统计分析功能。运用此项功能,综合分析各部门每年采购量的变化、各部门之间采购量的对比,实现电子化采购管理的最终目标。
其次,采购流程系统要简洁规范。采购流程的制定,要以本单位规定的手续制度、操作程序为依据,从采购预算的上报,到计划的审批、下达、实际执行,直至项目完结,要环环相扣,不留盲区。同时,还要以简捷、规范为原则,增强操作性。此外,由于每一个项目的执行都会因为各种因素当年不能结清,形成结余资金,所以还要设置相应的结余资金处理流程。以上采购流程的设定必须考虑与预算执行系统中的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衔接,实现数据共享。
总之,财政管理要求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整合并共享部门、信息资源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政务公开效能的综合体现。各项业务处理系统都必须在以电子政务为主导的金财工程框架下,在综合业务核算平台中达到严密、流畅,资源、数据共享,使财政管理整套工作系统科学、安全、高效地运转。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