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政务促政府职能转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区之一,这里每6分钟就诞生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这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讲效率、讲质量、讲成本和服务型、效率型、责任型、法制型、廉洁型、创新型政府,而传统做法已难以适应这种新要求。基于对我区发展电子政务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分析,我们在“一站式”、“一门式”、“一窗式”全程办事代理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向电子政务迈进,实现了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

(一)创新理念,加大力度。我们始终坚持“三本、两延伸”,即把电子政务作为实现“以百姓为本、以企业为本、以基层为本”工作理念的一种形式和建设新型政府的切入点,将政府职能向满足社会需求的主动服务延伸,将全程办事代理向网络信息服务延伸。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区委、区政府成立“推进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信息化工作,各单位也建立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和区长全面抓、两位副区长重点抓、各单位“一把手”具体抓的责任体系。提出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在短时期内形成电子化政府、企业和社区三大服务体系,进而全面实现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优先发展。

(二)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按照“园区先行,重点突破,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海淀园在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先行建立示范园,再向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最受关注的税务、工商、财政、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延伸,进而向所有委办局、街道、乡镇机关扩展,实现了整体推进。现在,我区电子政务专网已经覆盖全区92个委办局和乡镇街道及部分区属单位。

 (三)整合资源,综合利用。针对发展电子政务中出现的部门分割、资源浪费问题,我区通过“数字海淀”三年规划,建立统一、安全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区域信息资源,实现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目前,“数字园区”三期工程通过整合资源,创造了利用网络服务企业、服务社区的新模式。

(四)加强监察,全力推进。区政府把强化监察督察机制作为推进电子政务的一项保证措施来抓,实行了专家检查评议制度。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组织专家评议组,从网上政务公开入手,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对各政府部门网上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情况进行综合检查评议,并把检查评议结果纳入“为纳税人服务”活动年终考核体系,进行通报和奖惩,从而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电子政务的普及和提高。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电子政务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逐步发展起来,涌现出一些亮点。目前,全区43个委办局和20个街道、乡镇机关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其中,90%以上的部门实现了网上政务公开、网上政务信息传递和网上办事查询服务,多数部门能够开展网上业务处理,较好的网站已进行双向互动办公。 我区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了“三讲、六型”政府的建设进程。

 (一)随时随地办代替定时定点办,实现了办事时空无障碍。利用电子政务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打破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办事的传统做法,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大大方便了企业、百姓和基层。

 (二)积极主动办代替消极被动办,促进理念的转变。海淀区是经济技术大区,技术交易量很大。由于技术交易减免税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和审批环节多,纳税人办事至少要跑5次,非常不便。我们推出网上减免税“快速通道”后,通过加强跨部门、跨业务的整合,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把合同登记与减免税审批两个工作流程合二为一,审批总时限由55个工作日减少到11个工作日,实现了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三)网上操作办代替人工跑路办,提高了工作效率。网上办公改变了政府的工作模式,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水平。企业足不出户,轻松点击,便可实现与政府的信息沟通和办事要求,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节约了办事成本。如海淀园每月有6000多家企业通过“一表式”报表系统从网上报送财政统计数据,累计报送15万套,近123万张表格;受理各类审批32000多项;原来需要15个工作日的审批业务,现在平均只需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提高效率5倍以上。

 (四)优质服务代替单一管理,增强了政府的监管能力。电子政务使政府加强了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和监督。如区财政专网以大型数据库为依托,转变了传统的理财方式。一方面,可为全区342家预算单位提供同时远程在线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可对各单位每笔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和每一时点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五)阳光行政代替内部运作,推进了廉政建设。网上公开办事政策、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切实把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依法行政、阳光行政,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