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
任何训练都是以打赢明天的战争为目标的。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嬗变,要求训练指导深刻把握体系作战新要求。体系作战不同于合同作战的配属加强,是在新质基础上的力量的重新配置,将产生1+1>2的效果。
信息能力正成为战场物质和能量的主导要素,锤炼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特别强调信息的流速和流量,强调信息的联接力与融合力,强调信息流程的规范和标准。
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解决联合训练存在问题的关键,信息系统的同一性是打开三军训练统一性的方便之门。
军事训练是军队建设最具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当前情况下,推进军事训练转变一方面要根植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现实土壤;另一方面要坚持以高带低,正确把握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开展军事训练的新要求,把发展作为硬道理
围绕信息化作战需求确立训练目标。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基本形态正由机械化条件下基于兵力、火力、机动力结合运用的合同作战能力,转变为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战力量编成由“有什么力量装备,打什么仗”转到“打什么仗,抽组什么力量装备”;作战原则已由机械化条件下的诸项原则,转到信息化条件下,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体系作战的基本原则;作战目标已由主要在运动中歼灭敌有生力量,转到更多地消灭运动中的敌有生力量,尤其是指挥体系和重要节点;作战指挥正由统一指挥下分级多层转变为统一指挥下基于信息系统的分布式指挥。这些变化,要求训练指导应逐步由合同式训练转到以信息系统为一体的联合训练上来,由传统的协同训练转到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训练上来。
围绕生成体系能力构建训练内容。未来战场,信息已成为主导物质和能量的第一要素,信息的流速和流量尤为重要。“信息权重”和“集约高效”要求在训练内容上要适应战争形态演变、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和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构建基于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理论知识及各种技能的训练内容,提高官兵信息素养和岗位任职能力;构建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提高首长机关运用信息系统组织指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的本领;构建网络平台相互操作、情报信息实时共享、指挥控制分布交互、实兵行动协调同步的联合训练内容,提高诸军兵种体系融合和整体作战能力。
围绕信息融合创新训练模式。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主要在有形空间展开,手段相对单一,信息含量低。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要求依托高度发达的网络化系统,通过信息的联接力与融合力,将各战场空间和各作战力量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训练领域应拓展至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作战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通联,同时展开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的训练,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要素的融合和作战单元的集成训练、对抗训练,以及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这样才能实现体系之间的高度融合、整体联动。
围绕信息流程规范训练秩序。信息化作战基础支撑是信息系统,实时的战场感知、灵敏的战场机动、精确的目标打击、严密的综合防护,是四个基本行动要素,它们互为条件,通过信息网格紧密衔接、并行互动。反映在网络运行上,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文本协议;反映在指挥流程上,需要建立符合信息化指挥方式的秩序标准。要走出“结构链”制约“数据链”、“数据链”制约“信息链”的惯性误区,使所有作战单元都能按照同步感知的方式行动,使相关节点在互通有无中各取所需。同时,要从部队实际出发,按照共性抓普及、个性抓深化的思路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培育立足机械化、着眼信息化的训练意识,分层次、分类别寻求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是从终端基础到单元要素再到体系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融合的核心是信息系统,生成的主要物质依托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关键是实现人装最佳结合,切实走开从系统到要素再到系统的方法路径
终端(单装)基础抓标准。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基础是终端,是纳入系统的岗位;基础训练一方面传承了机械化条件下梯次递进的聚合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体系结构直接承载的溃堤特性,各部有变,影响整体。信息化平台是岗位的显著特征,岗位既有单一性,又有复合性,因为岗位联着岗位,往往多个岗位就构成了要素和单元。这种变化客观要求基础训练应该规范标准,不仅要“打磨”机械化条件下“生产线上”的计量要件,还应从体系作战的迫切要求审视其重要性。要始终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最需要什么就练什么的原则,提倡手中武器练到极致就是精武,普通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是基本原则,也是军事训练活的灵魂。其次是技术标准,它包括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信息化武器装备越先进,越需要人机、人装的精准结合,一个战斗指令需要几个技术动作完成必须规范,多一动少一动都不行。再次是岗位标准。主要是信息含量较高的指挥系统和武器平台,在专业专攻、岗位精练的基础上,各席位(部位)依托信息系统紧密相联,交互方式已由语音线路嬗变到人机界面,必须从细节入手,这样才能胜任未来作战的需要。
单元要素抓集成。体系作战能力的新特性决定了单元要素集成不是机械化条件下的群队编组,不同于合同作战的配属加强。体系作战是在新质基础上的力量的重新配置,将产生1+1>2的效果。单元要素的编成不仅在形式上具有模块组合特征,更主要的是在内容力量聚合上可以互移其位、开放可变,相对上一层级是要素,相对下一层级可能就是单元。因此,单元、要素的构建必须是能够融入系统的,具有同一信息基础支撑的作战力量。根据上述特征,单元、要素训练应以信息系统融合集成为核心,以指挥信息流程控制为主要形式,着眼训系统、系统训,按六个步骤组织实施:编组力量。根据不同作战任务和作战环境,按照打什么仗就抽组什么力量装备,进行随机模块化编组。组网搭台。依托基础的信息支撑系统,实现单要素或单系统的组网交链。响应联调。在实际运行中检验运行规则和秩序。要素单元联动。即要素内的“微循环”和要素间的“体循环”。指挥流程循环。在“微循环”和“体循环”的基础上,以指挥平台中枢实施信息流的传感带动,进行整体大循环。实战化运用。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单元要素的自主协调,即“无指令”、“自适应”和“局部微调”,“无指令”就是按照自己的功能分工自主处置情况;“自适应”就是在体系作战中要能够主动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做到自主防护、自我保障。“局部微调”就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遇到紧急情况和变化的情况能够灵活应对,而不是过去通过层层指令来调整。
联合训练抓一体。联合训练的本质特征是一体化。实践证明,囿于体制编制无疑坐而论道,限于内容改变只会削足适履。联合训练只有一体抓才能承载体系作战的新要求。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是解决联合训练存在问题的关键,信息系统的同一性是打开三军训练统一性的方便之门。
当前,作为部队层面,应注重发挥现有装备功能,以单元、要素为载体内部集成,以一体化指挥平台和通信枢纽为管道积极外联,搭建统一格式、相互开放准入的交互平台,为联合训练提供支撑。我军现在较高层次的联合训练,着重演练战略战役指挥层面“与谁打、谁去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等运筹谋划问题。落实到战役战术行动层面,应与高端指挥谋划搞好对接,针对不同战略方向军事行动的主要问题,合拢战法、训法、保障法,将教练法提升至战训法。通过演练,实际验证作战方案的可行性,实际检验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新装备作战运用的稳定性、可靠性,实际评估部队作战能力和开展联合训练的层次性、实效性。加强联合基础、联合专项训练内容的细化研究,像敌我识别、联合打击目标引导、互为对手的交互对抗训练等问题,在训什么、怎么训上条分缕析。坚持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按照谁主战、谁主训的原则,突出信息系统传输共享、战场态势生成和临机指挥等重点,组织诸军种一体的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效果评估等行动演练,促进体系融合和作战能力提升。此外,应针对我军实战经验缺乏的实际,充分融合与外军联训联演成果,拓宽练兵视野,师人之技以强己,使联合训练回归实战化,迈上精兵路。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军事训练,发展方向是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必须构建三军一体的网络平台,打造信息化条件下训练“高铁”,大力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力求“硬件”和“软件”双轮驱动,推动军事训练转变走上快车道
构建网络训练平台。网络化训练是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基本形式,也是目前我军训练的“短板”。应区分类别,积极加以推进。战区以上层面,应建设能融合的训练专网,架起“信息高铁”,走开网上训、网上考、网上研的训练路子。具备兼容交链条件的各级指挥机关和军兵种新装备部(分)队,应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核心,研发移植各类指挥模拟、导调传输、教学授课、训练管理等软件系统,充实完善各类数据库,构建具有远程异地授课、多级同网联考等多种功能的训练综合信息平台,并大胆开展网络运用训练,在使用管理中发现问题、完善功能。相互间存有“烟囱”和“隔断”的军兵种、部(分)队,应按照统一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自上而下总体设计、由下而上逐级集成,尽快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形成通联链路。缺少信息装备的,应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先行构建指挥、情报等关键要素网络,积极开展网上练兵。
整合基地场地资源。战区层面,应按照“区域协调、合建共训、集约保障”的原则,依据场地供求关系和部队部署位置分区划片,统筹使用区域内场地资源。大型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应着眼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三军一体、跨区联合演训需求,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含量、构建复杂环境,特别是要整合各类电磁资源,努力建设以联合作战演习场为主体、服务主要任务方向、兼顾多种作战样式、涵盖主要作战兵种,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多场联动的新型基地体系。
提升模拟训练层次。加强终端(单装)模拟训练,拓宽渠道,多途径改造、研发信息化程度高的模拟训练器材和软件系统,以各类训练机构为主,集中建立模拟训练室、训练中心,降低装备损耗,提高训练效益。加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训练,最大限度运用通信、电子对抗兵力装备,构设种类多样、动态交迭的电磁环境。加强模拟“蓝军”建设,以大型训练基地为依托,建设专职“蓝军”部队,为部队展开全要素、全过程对抗提供强劲对手,切实增强对抗训练的实战效果。
培养信息专业人才。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势在于谋。开展基于信息系统体系能力的训练离不开人才。今后一个时期,应突出高素质精兵强将的培养塑造,加强战斗员岗位的专攻精练,指挥员岗位的韬略精研,着力培养善谋略、懂战术、精技术的信息化作战指挥人才,会使用、维护、管理信息化装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能教授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人才,具有丰富信息知识、熟悉信息化作战指挥规律的导调人才,形成类型齐全、梯次配备、优势互补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群体,为围绕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开展军事训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