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来源: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更新时间:2012-04-14

  目录

  前言

  一、“十五”建设进展

  (一)组织体系逐步健全,经费投入得到加强

  (二)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

  (三)应用系统开发及电子政务建设初见成效

  (四)以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五)信息化规划、标准及专项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建设目标

  三、基础设施建设

  (一)信息网络建设

  (二)数据中心建设

  (三)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四、调查评价与动态监测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内、外业一体化的调查评价信息系统

  (二)建立信息化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五、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整合各类业务系统,构建一体化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以构建三大系统为主线,实现政务管理系统的多级联动

  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加快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

  (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七、建设推进策略

  (一)统一建设与分片推进

  (二)建设步骤与进度安排

  (三)项目管理与风险防范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水平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四)稳定经费来源,改善投资结构

  前言

  “十一五”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过去20年间,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到2005年,GDP总量已超过18000亿元,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然而,江苏具有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的显著特征。全省10.26万平方公里土地承载了7438万人口。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大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因此,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道路将是今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尖锐矛盾,如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将是“十一五”我省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是完成“十一五”我省国土资源工作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

  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强调,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的特性决定了要搞好国土资源工作就必须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实践表明,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中,系统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是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加速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

  为了在“十五”建设的基础上,全面、科学、有序、有效地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以明确今后五年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方略,为“十一五”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十五”建设进展

  “十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系统内外广大信息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

  (一)组织体系逐步健全,经费投入得到加强

  自2001年成立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省厅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及组建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以来,全省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大部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也先后组建了信息化管理和实施机构,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专(兼)职人员已超过54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32人,本科学历的214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人,副高30人,中级98人;35岁以下技术人员占到了60%以上。

  “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广开经费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中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达4.38亿元,其中省级投入0.75亿元,市级投入1.26亿元,县级投入2.37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总投入经费中用于硬件建设的2.03亿元,软件建设0.68亿元,数据库建设1.28亿元,规划、标准编制及专项研究0.12亿元,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0.47亿元。

  (二)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省省、市两级及相当部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完成了机关局域网和相应的中心机房建设。连接省厅与13个省辖市局和厅各直属单位的江苏省国土资源主干网基本建成,基于主干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近一半的省辖市已经完成或初步完成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广域网连接,部分县级局还建立了与其派出机构——乡镇国土资源所的网络连接。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和若干市级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已进行了初步配备。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些早期建设的局域网在“十五”后期普遍按照新的安全标准进行了升级改造。

  “十五”前期,我省全面完成了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所属的9个县(市、区)完成了新一轮1:5000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结合部试点,江阴市完成了辖区62.3%、计3975个标准分幅的1:1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昆山市则完成了全域1:2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并做到逐月更新。全省1:1万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均已形成数字化图件成果,正着手进行标准化建库工作;结合部试点,1:50万省级和1:25(1:20)万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全部建成。全省40%的县级单位完成了1:1万基本农田保护专题数据库建设。全省1: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全面建成,土地等级数据库基本建成。地质矿产方面,完成了全省1:50万和1:20万基础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全省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进行了部分重点地区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和1:5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若干图幅的建库工作;完成了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全省1:50万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若干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部分市、县完成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库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建设。

  (三)应用系统开发及电子政务建设初见成效

  2003年上半年,省厅两个电子政务先期项目——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05年4月,共处理公文8301件,建设项目用地报件2707件,使机关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形成了基于网络的新型办公方式。2004年,我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着手开发基于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电子政务系统,到目前为止,其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子系统、综合事务管理子系统、矿业权管理子系统已在省厅投入运行;地质环境管理子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子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子系统和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子系统等也即将投入试运行。系统的市县级版开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子系统已在试点单位——泰州市及所属海陵区和兴化市初步建成,并实施了省、市、县三级联调,实现了系统运行的三级联动。与此同时,若干单项应用系统开发也取得可喜成果。国土资源部试点项目——江苏省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并在省厅和试点市、县投入使用。江苏省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全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投入应用近两年。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已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两万多干部职工的人事信息纳入数据库、实现网上管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初见成效。市、县在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南京、南通、泰州、无锡、扬州、徐州等市局已实现或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若干业务还实现了基于市、县广域网的两级联动。

  (四)以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省省、市两级及近60%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府网站先后建成运行,成为面向系统内外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近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网站陆续进行了升级换代,以全新面貌,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其中,镇江市局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表彰。在政府网站建设的同时,我省开发建设了专业信息服务网站——江苏土地市场网。该网站于2005年上半年正式开通,已面向社会提供土地市场信息服务。江苏土地市场网的建成为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五)信息化规划、标准及专项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为确保江苏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我省在信息化规划、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十五”初期,我省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编制了省、市两级国土资源信息化规划和总体建设方案,确定了“十五”期间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框架。为了有效地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科学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体系,消除“数”出多门、条块分割、坐标混乱、格式不一的现象,在分析、梳理和整合现有国土资源相关数据库标准的基础上,我省着手开展了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研制工作。其中,《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土地空间数据部分)(试行)》已由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印发全省试行,并确定该标准为我省新一轮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验收的主要标准之一;以支撑地质矿产政务管理为主要目标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地质矿产部分)》也已形成初稿。“十五”期间,我省开展了部科研试点项目“江苏省国土资源空间/非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示范”项目研究工作。该项目已于2005年1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的验收,同年12月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同时,我省在国土资源科技项目计划安排中,着力加大了信息化相关研究的比重,在信息化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研制、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研制、土地市场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研发、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分别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和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奖的奖励。

  尽管“十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一个全面支撑我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还未能形成,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贡献率还比较低,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履行国土资源管理使命的迫切需要。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支撑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增强管理效能和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宗旨,按照部、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兼顾地区差异,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全方位地加以推进,努力提高信息化对改善国土资源管理的贡献率,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十一五”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面向监管、注重创新,深化应用、务求实效。

  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层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必须坚持统一领导,按照本规划的总体布局,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建设步骤,做到管理体系协调、层级关系协调、业务关系协调、技术运用协调、工程推进协调,杜绝各自为政和擅越规划的现象。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全省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执行统一标准,以确保各级各类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确保业务运行的规范化。要结合标准化建设,进行资源整合,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等的有效整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内部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共享水平。

  面向监管、注重创新。要通过调查、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的实时获取和动态分析能力,提高数据信息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提高各业务环节的协同能力,为资源监管提供充分依据和有效手段,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决策支持。要立足创新、鼓励创新,把信息化建设从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到建立新型国土资源管理模式上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创新。

  深化应用、务求实效。信息化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依归。要在对业务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照规划确定的建设框架科学设立建设项目。各项建设要有明确的应用目标和预期效果,讲求实效,注重绩效评估,以应用效果作为检验建设成败的首要标准。要通过深化应用引导新的建设需求,形成良性的建设循环,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

  (二)建设目标

  “十一五”江苏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深化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工作各个环节的应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信息共享、多级联动、安全稳定、覆盖全省的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使我省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和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显著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保持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的领先地位。具体目标是:

  ——以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为枢纽的覆盖全省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换体系基本建成,网络成为我省国土资源信息传输的主渠道;具有统一标准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体系框架和数据更新机制基本建立,数据信息的积累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以3S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全省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实现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据采集、处理与更新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满足实施国土资源监管的要求。

  ——业务协同、多级联动的一体化的全省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业务实现网上运行,行政效能和资源监管能力全面提高。

  ——以“江苏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全省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国土资源政务公开和互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产品更加丰富,国土资源信息实现高度社会共享。

  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十一五”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信息网络建设

  在“十五”建设的基础上,填补建设空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强化网络管理,按照统一标准,完成覆盖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含乡镇国土资源所)的信息网络系统的集成,形成结构完整、互联互通、管理有效、安全可靠的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 1.加快县级局域网建设,巩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基础

  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是我省国土资源系统的业务专网,主要由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局域网和连接各级局域网的广域网组成。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局域网分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局域网两部分。外部局域网经由逻辑隔离安全措施与互联网连接,是一般业务系统运行和面向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平台。内部局域网与外部局域网物理隔离,为运行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以机要方式管理的涉密计算机及相关网络设备与内部和外部局域网之间均保持物理隔离。局域网是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基础,要按照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三层路由交换的基本标准进行建设,确保网络的运行和管理效能。

  尚未建设局域网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局域网建设作为“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优先予以安排;已建成局域网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照有关部颁标准和部、省规划的要求,对局域网进行优化改造,统一建设标准,提高网络性能。 2.加快市、县间广域网建设,形成覆盖全省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

  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之间的广域网通过当地政府网或公共传输网络连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局域网。在前期已完成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之间广域网连接的基础上,重点完成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广域网建设要采用主流技术,选择适当带宽,以满足国土资源业务数据及语音和视频信息传输的要求。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与其同城异地的分支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之间依托当地城域网进行网络连接。乡镇国土资源所是县国土资源局的派出机构,其网络建设纳入县局网络建设通盘考虑。对于规模较大的乡镇所,可建设具有独立服务器的小型局域网,并依托当地的公共传输网络建立与县局的广域网连接;对于规模较小的乡镇所,可作为县局系统的远程用户,采取拨号等方式,直接登录到县局网络系统。

  根据部、省规划的要求,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纵向向上连通国土资源部,横向与江苏省政务信息网络连接,即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须根据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全要求,选择适当方式接入同级政务信息网络。

  此外,根据国土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实际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业务专用网络。3.加强网络管理,确保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有效运行

  有效的网络管理是网络顺利运行的保障。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IP地址规划及设备命名规则等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制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须依此进行网络构建和设备配备。要建立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系统的资源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实时监测和控制网络的运行状态,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系统采用多级构架组建,省级建立网络管理中心,市级建立网络管理分中心,利用综合网管系统,实行分层分级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配套的网络管理制度,形成人机一体化的网络管理体系。

  (二)数据中心建设

  结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完整的数据存储和交换体系,接收、存储和管理支撑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信息服务所需的各类国土资源基础数据、专项业务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为各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不同层级国土资源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提供支持。 1.建立数据运行平台,完善数据中心的运营环境

  结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设计并建立满足数据管理需求且留有安全冗余的数据存储体系和适应数据管理流程的网络结构,增强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选用运行效率高、相对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并根据部、省有关规定和部署,统一配备数据库和GIS等支撑软件,形成具有空间/非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能力的统一的主流数据运行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形成数据库体系框架,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项业务数据库以及相关信息资料数据库。 2.建立数据交换体系,完善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

  制定通用数据交换标准,开发数据交换系统,设计形成多级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构建完整的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体系,实现面向各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与备份功能;实现面向各级业务系统的信息传递,完成纵向业务系统上下业务流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实现面向外部的数据共享,支持国土资源系统与其他政府部门和公共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 3.建立数据管理模式,完善数据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模式。根据各类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和其他相关业务数据在国土资源业务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设计其存储和管理模式。原则上,在本级运作的各类业务数据,由本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支撑多级联动行政许可事项的数据集,必须多拷贝同时存放于省、市、县三级数据中心,相互验证。各级数据中心须结合国土资源调查、监测及管理等业务过程完成基础数据和专项业务数据的采集入库、检核加工、整合转换及动态更新等工作。县级数据中心要按规定向市级数据中心汇交数据,市级数据中心负责全市数据的核查汇总和向省级数据中心汇交,并对县级数据中心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指导;省级数据中心负责全省数据的核查汇总,并对市、县级数据中心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指导。

  同时,要建立数据中心运行管理制度,包括系统管理、数据汇交、数据接收、数据核查、数据变更、数据使用、数据发布、数据安全、数据备份、数据档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形成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体系。

  (三)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体系,突出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安全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提高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可用性。 1.制定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策略。安全策略由总体策略和特定策略构成。总体策略是实现安全目标的策略总纲,由省厅统一制定。主要根据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定义各类信息安全的级别、相应使用人员的分类以及相应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等。特定策略是对特定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如制定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安全服务、数据加密保护、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安全管理等策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本部门信息化应用的具体情况,在原有安全策略的基础上予以细化和增补。 2.建设完备的网络安全设施

  网络安全设施建设要在原有安全技术单项应用的基础上,突出安全技术的集成和安全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基本网络安全设施的配备包括:在网络的逻辑隔离处设置防火墙,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在内部网络中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防病毒系统,并实现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部署针对网站安全的防攻击和防网页篡改系统;条件具备时,配备网络安全评估扫描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检测系统的安全漏洞,实现对日志数据的审计。通过实施安全集成管理,实现大范围集中式的信息资源监视、管理和安全防御升级。要在安全设施集成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容侵系统,提高入侵存在情况下系统的生存能力。 3.建立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

  按照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委省政府安全信任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结合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需要,建设由公钥基础设施(PKI)和授权管理基础设施(PMI)组成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安全信任基础设施,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用户、设备提供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安全基础服务。

  在公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部、省相关要求,以江苏省电子政务CA认证中心和国土资源部CA认证系统为依托,建立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的身份认证体系,统一进行数字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实现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的全网身份认证。通过统一的CA认证机制,实现对系统用户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提高基于网络的各类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负责向应用系统提供与应用相关的授权管理服务,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功能。授权管理基础设施由公钥基础设施为其提供身份认证服务,利用基于用户和应用的统一授权管理功能,保证登录用户对应用系统的按权限访问。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与容灾备份系统

  分析和确定可能对系统造成破坏的突发事件和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及培训,使用户对系统的安全问题、异常行为有足够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一旦突发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阻止突发事件影响的扩大,并按应急预案设定的处理程序恢复系统,包括软/硬件系统的恢复和数据恢复,同时建立详细的应急处理记录。

  结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建设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在省厅并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建设区域数据容灾备份中心,为各级数据中心提供数据的异地备份,形成我省国土资源系统的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国土资源数据备份机制,制定数据备份方案和应急预案,满足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需求。

  (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规范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行为,确保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的广泛共享和系统的协同运行。

  1.积极参与国土资源部的标准编制工作,承担标准编制的相关研究和试点工作,并通过江苏的建设实践,为国土资源部信息化标准的制定提供素材和参考意见。

  2.分析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补充研制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形成与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相适应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

  3.继续完善在相关国家和部颁标准基础上整合、补充形成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加强数据交换与系统接口适用标准的梳理,为全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整合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

  4.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业务规范,按照法定的管理职能和行政规则,定义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的国土资源业务流程,并配套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实施电子政务提供依据。

  5.加强信息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全面开展标准应用的培训、指导工作,把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作为衡量和评判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着力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中加强信息化标准的推广应用,使信息化标准尤其是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成为调查评价业务成果验收的必备标准,从而在国土资源数据生成的源头即纳入标准化轨道。

  四、调查评价与动态监测信息化建设

  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强化国土资源信息的数字化采集手段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建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形成以数据流为主线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动态监测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动态监测工作水平。

  (一)建设内、外业一体化的调查评价信息系统

  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各个阶段,围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作业过程,强化3S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并利用现代通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调查评价内、外业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形成内、外业一体化的调查评价信息系统,从而实时、准确地获取和传输各种野外空间/非空间数据信息,高质、高效地完成数据的处理、加工和标准化建库以及后续的分析评价工作,形成新型的、信息化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流程。

  土地业务方面,着重开发和完善城乡地籍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评价、土地市场调查与评价、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等调查评价信息系统。

  地质矿产业务方面,着重开发和完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等调查评价信息系统。结合我省重点城市立体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加快城市立体地质调查信息系统的研制。

  (二)建立信息化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建立以“3S”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实时采集国土资源动态信息,随时把握资源现状,及时进行资源动态评估,为资源监管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利用信息化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更新机制,保持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的现势性。

  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农用土地质量变化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规划控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进行动态监测,着重把握重点城市、重要区域和重要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及基本农田质量的动态变化。

  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体系,对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状况、基准地价和交易地价进行监测,把握城市土地供应量和地价的动态变化,对土地市场的不良运行发出预警信号。

  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系统,对矿山企业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监测,准确统计、核算矿产资源储量的变化。

  建立矿山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着重加强露采矿山数据采集新技术的应用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快速、精确地掌握露采矿山的开采范围和开采规模,监督矿山环境,支持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

  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我省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

  建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系统,提高我省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的信息化水平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

  五、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整合现有各类地政、矿政管理业务系统,在统一平台上构建一体化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覆盖全省的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和数据交换体系为支撑,形成以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为主要目标的多级联动的全省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网络化运行体系,全面提高我省的国土资源行政监管效能和社会服务水平。

  (一)整合各类业务系统,构建一体化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深化应用和标准化改造,完善已投入实际应用的各类地政、矿政管理业务系统;对正在开发的和建而未用的各级各类地政、矿政管理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和甄别,淘汰或整合擅越规划、盲目上马和重复建设的项目,将新建项目纳入到统一规划确定的建设框架中来。

  建立和完善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为构建一体化的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上,以构建协同办公的一体化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以标准化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为支撑,梳理业务关系,规范业务流程,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运行。各市已单独拥有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要保持本级和辖域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统一性,并与全省系统通过标准接口进行衔接。

  地政管理方面,以集成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地籍、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和土地开发整理等数据集构建的地政管理基础数据库为支撑,构建统一的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省级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集成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审查、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指标审查、权属审查、占补审查、执法监察等各个业务系统;市、县级则以地籍管理和土地供应为主线,集成土地登记、农地转用、土地征用、用地报批、规划审核、土地供应以及执法监察等各个业务系统。

  矿政管理方面,以矿业权数据库、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数据库等为支撑,以矿业权管理为主线,整合矿业权管理、储量管理、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理、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业务系统,形成统一的矿政管理信息系统。

  要建立国土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为按国家统计制度的定期提供统计资料、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综合事务管理方面,以公文管理为主线,整合政策法规、人事、党建、财务、外事、科技、信访、后勤、纪检等行政事务,形成统一的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市、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接口标准,完成纵向、横向的公文交换。

  (二)以构建三大系统为主线,实现政务管理系统的多级联动

  以构建耕地保护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和地质灾害预报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为主线,理清业务和数据关系,规范业务流程和数据结构,整合各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建立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机制,实现全省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多级联动,并纳入全国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体系。

  构建耕地保护监管系统。以耕地保护为目标,以省、市、县三级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体系为依托,集成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供应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业务系统,结合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多级联动的全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为全面、准确地掌握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实施对土地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提供支持。

  构建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以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为目标,以省、市、县三级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体系为依托,整合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探矿权管理、多级采矿权审批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等业务系统,结合矿产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多级联动的全省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实现对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

  构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指挥为目标,在建立覆盖全省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网络化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野外应急调查数据传输系统、灾害分析系统、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形成完整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并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为地质灾害信息的实时传送和综合分析,为远程会商和救灾指挥提供网络化的业务技术平台,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六、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快全省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步伐,注重已建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完成支撑国土资源主要行政业务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土地和地质矿产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掘和利用,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内容丰富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一)加快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

  国土资源数据库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展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的数据基础。要按照统一标准,通过新建和对原有多源多时相异构异平台数据的整合和更新,加快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业务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确定的框架,建立和完善全省多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完成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分等定级、地籍、基准地价和地价监测等数据库建设。

  以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成果为数据源,加强和完善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重点加强1:5万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建立重要成矿区带钻孔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继续开展与完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数据库建设;加强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建立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空间数据库。在“十五”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完成和完善全省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建设,完善与更新探矿权和采矿权数据库。

  按照数据分类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坐标系统统一和数据时点统一的要求,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清理、筛选、整合和标准化处理,与新建数据一道,形成相互兼容、叠置准确的标准化的国土资源数据库。

  加快国土资源档案资料(包括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进程,建立国土资源档案数据库。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以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库的建设,不断积累信息资源。

  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体系,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库,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索引和利用。

  (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整合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政府网站资源,形成以互联网网站为主体、网站与政务大厅(审批中心)两个“窗口”相结合的、面向系统内外的、全省一体化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

  注重网站资源的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安全水平,集中精力加强网站信息的组织与更新。县级新建国土资源网站可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托管于本级政府或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经济和技术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可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建设全市域统一的国土资源网站,分设各县(市、区)栏目,其内容交由各县(市、区)局自行管理。省厅国土资源网站是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网站的统一门户,要建立市、县级网站与省厅网站的链接,逐步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的国土资源政务和信息服务格局。

  依托全省一体化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按照公开、透明、及时、规范的要求,编制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公开与发布制度。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国土资源规划、政策法规和办事程序;及时发布建设用地审批结果、土地供应状况、土地登记信息、矿业权登记信息、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等。利用网站信息交互功能,开展以建设用地申请、土地登记和矿业权申请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受理服务,以土地招拍挂、矿权流转等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交易服务,以及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网上举报与电子信访服务。

  以国土资源信息的广泛社会共享为目标,充分体现政府信息的公共属性,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定期发布国土资源动态信息和相关指标,为政府宏观经济分析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发掘国土资源信息的潜在价值,加工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各种国土资源信息增值服务。开展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城镇地籍信息服务、城市地价和土地市场信息服务,面向公众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普及国土资源科学知识。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丰富国土资源信息服务手段,实现国土资源信息产品的多渠道分发,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多渠道检索和查询,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丰富多彩的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七、建设推进策略

  “十一五”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级各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因此,在明确“十一五”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后,有必要进一步确定建设推进策略,以突出建设重点、协调建设步骤,张弛有度、高效有序地推动建设进程。

  (一)统一建设与分片推进

  在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完成相应的建设内容。凡涉及全局的基础性、综合性、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省厅统一指挥,相关市、县参与,按照统一标准,联合共建,以保证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行。在推进此类涉及全局的建设项目时,原则上由省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取得实效和示范效应后再行全面铺开;同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在进度安排和资源配置上有所侧重,分片次第推进,直至达成统一的建设目标。

  “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十一五”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金土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围绕“金土工程”,优先安排一批对全系统信息化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省级重点工程,包括:广域网建设工程、信息安全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国土规划信息系统工程、城乡一体化数字地籍工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程、矿山开发利用监测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阳光政务工程等。省厅将全力保障重点工程的建设投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和配合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

  考虑到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人才技术资源的差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基础和建设需求的差异,市、县在完成省厅统一部署的建设项目的同时,可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安排本地区的建设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新鲜经验。

  (二)建设步骤与进度安排

  “十一五”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6.1.—2008.12.):

  ——完成全部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局域网建设,在此基础上全面完成市、县间国土资源广域网建设;

  ——完成省、市两级和部分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国土资源数据信息的网上传输、交换与共享;

  ——初步建立由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制度组成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建成完整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支撑国土资源主要行政许可事项业务运行的基础数据库;

  ——基本建成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

  ——基于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主要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初步实现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级联动;

  ——完成全省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全面开展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服务。

  第二阶段(2009.1.—2010.12.):

  ——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建成;

  ——全省主要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的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基本建成;

  ——建成以“金土工程”三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国土资源监管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要行政业务的网上运行,形成对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监管;

  ——建成覆盖全省的土地和地质矿产基础数据库,数据信息积累和更新基本满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建成以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得到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

  (三)项目管理与风险防范

  信息化建设成效是通过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运作来体现的。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尤其要加强项目管理,规避建设风险。

  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预审、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绩效评估、审计等工作机制。

  要强调项目立项的严肃性,坚持民主决策,提高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前瞻性,防范决策风险。

  要注重项目发包的规范性,对承建和协作单位从行业介入能力到企业信用等级等进行严格审查,控制合作方风险。

  要建立规范的技术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机制,通过对技术方案的分级把关,规避技术风险。

  要采用关键节点控制、进度投资计划控制等手段,规避建设过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要完善项目验收、项目审计、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建设质量,全面控制建设风险。

  八、保障措施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国土资源工作各个方面的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持续、高效地向前推进提供可靠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水平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对辖域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件关系国土资源工作全局的大事,必须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常抓不懈,以信息化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应用,全面、系统地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破解工作难题、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管理的神圣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信息支持,避免孤立、片面、短期地看待信息化建设。要动员系统内各业务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尤其要充分发挥市、县局各业务部门的作用,与信息化专门机构密切配合,按照统一标准,规范业务过程,将整个业务运作逐步纳入信息化轨道。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促进系统整合、信息共享、上下协同、整体联动。

  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规范建设行为。要建立项目备案制度,市、县设立的建设项目,涉及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局的,要报省厅备案。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运行,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要建立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同互动等行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要建立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与汇交、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等行为,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政务和服务信息的公开发布行为,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要建立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确保系统和数据运行安全可靠,杜绝泄密事件。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十分注重信息化人才和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专门人才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业务技术知识丰富、具有全局眼光和系统工程思想的项目策划与技术决策人才;二是技术基础扎实、了解业务背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的技术骨干;三是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参与系统开发的系统管理和维护人才。要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分层次培训和信息化建设实践,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结合人才引进,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才梯队。要通过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稳定队伍。要注重人才资源的集约利用,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依托市场,整合系统内外的人才资源,为我所用。

  在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建设专门机构中,要特别加强市级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的建设(尤其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整合资源,壮大队伍,更多地承担起对县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要加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公务人员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所建系统的顺利实施。

  (四)稳定经费来源,改善投资结构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争取本级政府财政支持,稳定经费来源。同时,要面向社会,继续开辟各种资金渠道,加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要在落实系统建设阶段一次性大规模建设投入的同时,解决好系统后续开发、运行维护、数据更新、升级换代和人员培训所需的经常性经费开支。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稳定经费来源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建设经费的合理使用,努力改善投资结构,控制投向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数据建设和技术研究等各方面的资金比例,注重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估,确保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地向前推进。

  “十一五”是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我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总结经验,克服困难,齐心协力,迎接挑战,以实施“金土工程”为契机,按照统一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江苏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