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7月菏泽市政府公布了新的67名“一把手”电话,这些“一把手”每人每天多则需要接听四五十个反映问题的电话,最少也有三四个;有人认为市民们也应该注意把握分寸,大多数事情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不用找“一把手”,就可按照程序解决问题。(据8月9日《山东商报》报道)
菏泽公布所有“一把手”的电话,受到了坊间和媒体的一致好评。但也有意见说,公众要更多的相信服务程序,而不要过多地给“一把手”打热线电话,寄希望于“一把手”来解决所有问题;再加上,有些领导不堪深夜骚扰,有些领导的号码经常更换号码……隐约之间,这一政策天生就有显而易见的弊端——“一把手”有“一把手”的事情要去处理,怎么可以当起热线电话接线员呢?
对于以上质疑,首先要明确两点:其一,公布“一把手”电话永远没有错误,让领导在上午8点到晚上11点开机,也符合公布电话的初衷;其二,“一把手”同样是公务员,找“一把手”办事,永远没有错,“一把手”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而对公众有傲慢的心态。明白了以上两点,我们便可以知晓,所有的质疑在建设服务政府的任务面前,都不过是拒绝进步的借口。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把手”的电话怎么就成了热线了呢?在笔者看来,“一把手”电话成热线,只能证明在全社会的民意向上的倾诉渠道上、反映路径上还太少。我们有政府网站,也有市长电话、市长信箱、市长名片,但是,看看时下的热点新闻,什么“没工夫跟你闲扯”,都已经严重挫伤了公众的民意表达信心。不是公众不相信时下的民意反映途径,而是说,现实的种种问题已经让老百姓更渴望一种直接通达“一把手”,并且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的途径。
菏泽市仅仅公开了67名“一把手”的电话,所有的民意涌向一处,也算正常。但是,我们更要明确,政府不是“一把手”的政府,职能单位不是“一把手”的单位,其中还有“二把手”、“三把手”以及一些普通员工。所以,公开这些人的电话,也会大大减轻“一把手”热线接话员的工作任务。只要监督到位,每个公务员的手机,都有可能变成政府部门的服务电话,何乐而不为?我们应该清楚,公众渴望“一把手电话”的背后,实际上更渴望一条民意表达的正常途径,唯有如此,“一把手”才不会成为热线接话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