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政府采购电子政务外网的相关项目越来越多,吸引了人们的高度关注。IT企业纷纷将其解读为新兴市场的机会,也有不少人质疑密集出现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是突击建设完成指标的结果。
这种质疑要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规划和目标说起。针对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国家先后发布了3个重要文件,其中最近发布的发改高技[2009]988号文件明确要求,“力争到2010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考核标准是能够纵横连接相关政府部门,“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随着“2010年年底”这一时间节点的临近,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不断涌现,这一现象被大众理解成了为满足考核的“突击建设”行为。
一直以来,人们对政府采购领域的“突击”行为都没有好印象,但凡被贴上“突击”的标签,就会被认为是不冷静、不科学的行为。政府采购规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年初的采购金额相对较低,年末的采购规模则远远超过年初。当这一现象被人们贴上“突击”标签时,就被理解成为单纯为“消化”采购预算而进行的“突击花钱”行为,购买的东西价格一定高,也一定不是最佳的采购结果。
在这种理念下,人们给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贴上“突击”的标签,显然是认为高密度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不够科学合理,各地进行外网建设也仅仅是为了盲目应付上级要求的行为,不可能取得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理想结果,但却很可能为此付出较高的代价。
这种理解其实是对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一种误读。电子政务外网建设项目大量涌现符合外网建设的规律,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速的直接表现。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推进展开系统建设是几乎所有大型项目都遵守的规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是按照这一规律建设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信息系统,各省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在国家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竣工后广泛展开也并无不妥。
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也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项目建设一步到位并不等同于完成信息化建设目标,相反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外网建设与应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包含软硬件系统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应用等多个环节,不应该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即便是要求地方及早完成外网建设,如果管理和应用不能达到较高水平,那么即使项目完成得再快也没有实际意义,系统早早完成却不能发挥作用就意味着浪费资源,同时还要承担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从各地的外网建设计划与实施看,虽然各地的外网建设项目开展时间相对集中,但其实都是在按照各地的外网建设规划进行的。各地几乎都有本地区外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近期大量出现的外网建设项目也只是各地外网建设计划内的产物,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盲目赶工的结果。因此,几乎不存在因为项目盲目上马并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需求无法充分满足的问题,而这种碰巧产生的项目集中展开的现象也不应被贴上“突击”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