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作者:赵育梅
 

    电子政务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即E-GOVERNMENT,也称GOVERNMENT ONLINE,其涵义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分隔制约,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具有高效、透明、规范等优点,有利于公众监督和政务公开,从而最终实现转换政府角色,调整政府管理职能。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和信息共享,以利用INTERNET技术增强政府效率和提高政府威信。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把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信息化作为近年的工作重点。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和基本分类
    
    电子政务起源于办公自动化(OA)。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PC机的出现和推广,OA逐步进入办公室。从80年代起,管理信息系统(MIS)得到应用,它能够准确快速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支持管理决策。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几乎渗透到政府工作的所有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是:高效、易操作,覆盖所有行政机关与公务员的连线办公系统;服务人群无盲点、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的高效优质服务;与民众的双向交流及快速回应;城市与社会的数字化管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包罗万象,但根据实际应用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主要包括:
    
    1.政府办公自动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政府内部事务,如电子公文、电子邮件、数据交换、电子采购与招标等。
    
    2.信息资源在线共享。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统计资料、政策法规、公共信息等数据库的建立、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在线共享有三种形式:数据库在政府机关内部闭路局域的共享;数据库在政府机关之间的连线与在线共享;数据库覆盖所有法人、自然人的全社会在线共享。
    
    3.公共服务网络化。运用互联网完成政府对公民的服务。如电子税务、电子工商、电子福利支付、电子身份认证等。
    
    4.行政管理数字化。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包括中央政府对国家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对城市与地区管理两个层面。地方政府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利用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规划等数字化管理。
    
    二、国外电子政府发展的成功经验
    
    1.美国政府网站的成熟性在全球是最高的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从美国各级政府的建网情况来看,美国政府不仅在建立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方面不遗余力,而且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大量的政府网站。美国政府网站的成熟性在全球是最高的。众多的上网用户,良好的上网措施,为美国实施电子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从总统到一般政府工作人员,都对电子政府建设持积极认同和支持的态度。美国电子政府的筹划和实施是由美国联邦政府统一发起,并进行组织和调控。在联邦政府下面,由自发组织或政府及一些公益性团体组织共组成10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并冠以一个总名称--政府技术推动组。这些机构主要有政府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产业顾问协会,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管理办公室,政府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电子政府所需涉及到的各种日常事务,包括技术推进、法规政策建议、管理投资、改善服务、业绩评估等工作均由政府技术推动组担当。目前,信息技术在美国政府部门中主要应用于政务公开、资源共享、网上服务、内部办公电子化及提供安全保障。
    
    2.新加坡政府网站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备的在线服务功能,其电子政府模式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在过去的20年里,新加坡国家计算机局实施包括了公务员计算机化计划、国家信息科技计划、 IT2000计划在内的三项国家信息化技术计划,为政府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加坡的电子政府完全由政府控制,而没有私人参与,每年政府要花费大量资金,但电子政务的实施也节省了一笔可观的办公费用。新加坡的政府网站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方面。在用户交互性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其中心站点有一个统一接受用户反馈的部分,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和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这与美国、法国单独设立总统电子信箱不同。新加坡政府网站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备的在线服务功能,其电子政府模式引起全世界的注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加拿大的一些省在建设自己的电子政府时都是直接以新加坡为模板。
    
    3.韩国电子政府特别委员会确定的电子政府发展议题
    
    韩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建设电子政府,近年来步伐迈得更大。韩国电子政府特别委员会确定的电子政府十大议题包括:利用INTERNET办理信访服务、资金税金调拨、社会保险、教育行政等政府有关国民和企业的一切事务。向公民提供高质量服务,增强国家竞争力是韩国建设电子政务的目标。韩国建设之初,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提高行政效率、改变全社会信息化落后是首要目标。电子政府由中央政府主导推进,由情报通信部全盘负责。1998年开始,韩国政府致力于统一中央政府机关之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同行政文件系统,并制定了标准格式。1999年韩国开始实施“网络韩国21世纪”计划--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建立超高速信息网,韩国在 1999至2004年的五年时间里将投入4.14万亿韩元开发信息技术,主要集中于开发下一代INTERNET、光通信、数字广播、无线通信、软件和计算机等六个重点领域。韩国推进网络经济促进社会信息化的方向是:尽早建立旨在向知识、信息社会迈进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通过电子政府的建设,革新国家社会的运行框架,实现信息利用的省会化,通过把INTERNET变成新的产业以及与传统产业接轨,实现经济的新飞跃。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在统计、地震、气象、电力等部门利用计算机做不同数据处理工作。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PC计算机进入了市场,由于它的价格较低,易于普及应用,也适合于文字处理和办公室的应用,对于加快我国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提高及普及应用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有着相互依存的作用。
    
    1983年,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始规划和设计,带动了“六五”期间的12大工程及扩展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如邮电通信系统、气象预报系统、电网监控系统等,掀起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建设阶段。
    
    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国务院要求当时的电子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这些工程分别被命名为“金桥”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其中“金桥”工程属于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工程,“金卡”工程和“金关”工程则属于应用系统工程。“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对政府和民众产生强烈影响。随后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金”字系列工程,如“金税”工程、“金农”工程和“金企”工程等。“金”字系列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重大跨部门应用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部门和行业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些可以说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建立电子政府的初级阶段。1997年之后主要侧重于高性能的局域网、与业务工作结合的广域网、同级政务互联的政府网以及与Internet连接的网络应用。1999年至2002年,政府上网工程在政务及公共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建立建成了法规库、动态新闻、电子报税、政府网上招标等,参加政府上网工程的部委有 70多家,GOV域名达2400多个,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络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从2001年开始的“十五”计划中,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连接中央到地方的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服务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政务信息化工作,即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政务活动不同于商务活动,它涉及国家机密、敏感信息和公民隐私,所以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非常重要也是十分紧迫和敏感的问题。很多政府平台在政务内网和公共信息网之间没有采取很好的物理方式隔离和逻辑隔离,导致信息安全和保密方面出现隐患。另外,很多政府网站在针对内部人员窃取机密和利用工作之便犯罪方面缺乏起码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措施。
    
    2.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已经运用的信息技术平台大多数是离散孤立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互不相通,构成一种以自身职能为出发点,以垂直行业管理体系为主导的电子政务框架。我国现行政府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分五级,包括:中央政府的70多个部委级机构、31个省级政府、333个地区级政府、 259个地级市政府、400个县级市政府、2674个县级政府、45000多个乡镇政府,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基础设施不完备,不但全国没有统一的网络平台,而且各地方政府也不具备一个统一网络,如此庞大的电子政务建设任由各部门自行开发自己的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办公室系统的建设时间不同,建设厂商不同,采用的技术设备不同,大家使用着不同的数据库格式,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无法进行。这样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及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电子政务反而成了信息孤岛,大量的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基础条件薄弱,缺乏资金支持
    
    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我国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及办事效率已有很大的提高和转变,但总体上看,许多政府机关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手段原始,基础数据缺乏,很难实现政府从低层次的感官管理模式迅速转变到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想状态。从现有的状况看,无论是在网络传输数率、可靠性以及互动性方面均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计算机普及率低,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处于起步阶段。此外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严重缺乏资金来源。
    
    4.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它实际是指不同主体在当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差距的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于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区之间的软硬件条件使得绝大多数使用现代科技的家庭都是高收入家庭,而相当多的人仍然没有能力和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成果。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我国也不例外,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距离实现电子政务还很遥远。
    
    5.战略规划存在问题
    
    我们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只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作为行动指南。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的要求,对于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对应的行动计划没有任何规划,缺乏战略,盲目推进的状况在某些政府机关仍然存在。其次有相当数量的政府机关把电子政务理解成办公自动化或是建设互联网站,基于这样的认识制定出来的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必然是不完整的。完整的电子政务应该包括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三个方面。不完整的电子政务建设就不能达到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这一根本目的。
    
    五、完善和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建议
    
    1.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
    
    电子政务涉及到许多政府机关的重要文件,其中有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安全保密是电子政务面临的关键问题。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平台采用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的三网模式,其中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进行逻辑隔离。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政府机构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此外,虽然从技术层面上针对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提高公务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政府机关的内部安全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2.整体规划,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确保各政务部门纵横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办公,遏止重复建设和降低电子政务成本,有效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为搭建更高层次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基础。国务院成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可以采取“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指导监督等管理工作,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切勿造成信息的“条块分割”,注重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对一切拟开工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要纳入到全国性规划中,对已投入使用和在建的电子政务系统,应逐渐过渡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简称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首先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建设,加快建设宽带高速的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和上级机关联通的政府专网。针对资金匮乏的问题,为确保政府网站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可以考虑以某种方式授权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
    
    4.弥合数字鸿沟
    
    电子政府的构建应当逐步弥合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逐步弥合又促进电子政府更好地实现其应用的作用,从而促进两者的协调与互动,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我们的电子政府建设与应用所带来的种种便利。构建电子政府,尤其要关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广大农村地区的几亿农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弱势群体。电子政府建设不应忽略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不应忽略这些地区的收入低下的农民,应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降低上网费用,提供廉价实用的上网设备,让低收入的居民也有机会接触网络。构建电子政府还要关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校园的信息化建设,目的是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新一代接班人,这是中国在21世纪能否跨越数字鸿沟的关键。2001年 1月1日正式启动的“校校通”工程,就是我国建设信息化校园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标就是要用5~ 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5.电子政务的战略思考
    
    电子政务要纵深发展,必须而且也只有透过“政府上网”和“网络办公”的表象,更深层次地考虑“政府的新走向”和“电子的深层推动作用”,电子政务需要战略思考。2000年朱镕基总理提出: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之一是电子政务,其实电子政务在我国一直是与政府机构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即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府机构的发展战略之一。做好战略分析是电子政务纵深发展的关键。首先应明确电子政务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其次分析目前自身状况并寻找差距,最终明确电子政务发展的可行性思路。因此当务之急是分析现状和找寻差距,电子政务互动评测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国际上,评测是一件非常盛行的事,政府上网、政府预算、公共政策均要进行评测,评测概念贯穿于所有的事件之中,其背后隐含着一种意识:民主监督。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地进行战略规划占据关键地位,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