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下一阶段目标协同政务
来源:CIO时代 更新时间:2012-04-14

从政府部门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进行人事管理等简单应用,到“政府上网”和“政务信息化”,再到“电子政务”,我们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在这二十几年里,政府部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小成绩,办公效率得到普遍提高。目前,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中央各部办委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将“电子政务”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提出,并在各自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中作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冷静思考“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向深化应用、加强整合、协同服务方向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逐步将电子政务建设的注意力和重点转到“应用”和“服务”上来,达到协同政务的目标,是下一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协同政务的目标

  协同政务的目标:以部门内部业务协同为基础,跨部门整合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建立跨部门业务控制和流程控制,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业务监察和绩效评估,为人民政府服务人民,服务全社会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协同政务系统架构就应该采用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理念,将协同和服务具体化。

  (二)SOA(面向服务的架构)

  1、SOA的基本内容

  SOA是一种组织政府信息系统的方法,它使得政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业务逻辑和基础架构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之间的消息被访问,提供基于标准的、可以发布的、可被发现的公共服务接口。SOA以业务为中心,灵活适应需求的变化,可重用各种资源,提升系统构建效率,促进在不同的软件间进行服务合成,通过SOA组合成为特定流程的服务。

  图1为SOA基本内容架构。

  协同政务系统架构将SOA治理策略与流程、原则与准则、方法与工具,运用到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服务协同。根据服务标准,利用可重用技术,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转变成为可复用的服务;建立服务层数据模型、通信模型、安全机制、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各种服务之间的统一、规范的接口;建立统一的资源层和管理机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架构;构建不同软件之间的服务合成;灵活适应服务和需求的变化,提升协同政务的构建效率。

图1:SOA基本内容

  图1:SOA基本内容

  2、SOA系统基本技术体系

  开发平台及各类工具集:规划平台和工具(系统的服分析和规划,涉及: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版本控制和文档管理等)、设计平台和工具(包含:服务建模、业务规范、流程规范等)、开发平台和工具(支持SOA关键技术的开发环境,Web服务等)、测试平台和工具(测试基于SOA的应用系统,支持Web服务的测试等)、部署平台和工具(负责服务部署、注册和发布等)、监控管理平台和工具(对SOA系统运行生命周期管理和监控,获取质量属性实际情况,解决服务质量问题等)。

  规范、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各种标准、组件/构建标准、信息/数据标准、业务规范、流程规范、服务规范、服务接口规范等。

  基础设施层:硬件设施(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资源层:已有资源、应用系统资源(适合抽取出来作为服务支持的已有应用系统资源等)、信息/数据资源(适合抽取出来作为服务支持的已有数据库、消息资源等)、构件/组件资源(适合抽取出来作为服务支持的已有组件资源等)。

  服务提供层:这是SOA最重要的一层,也是SOA设计的焦点。将资源层封装为与业务需求对应的各类业务服务、流程服务、信息服务、访问服务等等;建立服务资源库,存储已经注册的服务的描述以及相关服务员数据信息;利用部门服务总线,为服务之间的间接和动态交互提供支撑,其包含:消息路由、消息验证、消息格式转换和消息操作等等。需要IT人员和业务人员合作配合,共同规划和设计。

  应用接入层:部署各种应用。例如:公文处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应急处置等,以及各部门的专项应用。

  图2为SOA系统基本技术体系。

图2:SOA系统基本技术体系

  图2:SOA系统基本技术体系

  (三)协同政务总体架构

  1、物理架构

  协同政务物理架构由基础设施层、资源层、服务提供层和应用接入层组成。

  (1)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载体和管理;硬件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处理、显示、打印、存储等的载体和管理;数据库基础设施--提供信息存储的载体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数据采集/交换基础设施--负责数据采集/交换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其中空间数据采集设施有其重要;空间数据生产基础设施--负责空间数据生产的设施,空间数据生产与其他数据处理大为不同,标准规范、定位精度、更新时间等要求很高;这些都是电子政府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2)资源层包括各种资源及其与基础设施层和服务提供层的标准接口。例如:信息/数据资源--该概念非常宽泛,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广阔,是任何一个信息系统最基础的资源,其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是电子政务系统的核心;构件/组件资源--可复用和可组合的处理特定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硬件或软件;应用系统资源--各应用系统中,都有不少可共享可交换的资源,这部分资源要提供给其他应用系统和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使用;服务模块资源--要把各种服务看作系统资源,将其规范化标准化,为整个系统提供标准规范的服务;开发工具资源--开发工具也是系统的重要资源,要为不同的应用系统的个性化提供二次开发甚至三次开发工具;标准/规范资源--标准/规范要成为重要的系统资源,为系统的升级和扩大服务范围服务;这些都要作为重要的系统资源来看待。

  (3)服务提供层包括各种服务及其与资源层和应用接入层的标准接口。例如: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是服务提供层的基础、载体、接口、界面和集成;平台管理--实现对服务平台本身的各方面管理,包括协调管理和安全管理;平台维护--实现对服务平台本身的维护;部门服务总线--实现对政府部门之间的服务连接;业务服务--实现对一般业务或服务请求的分析处理,将一般业务或服务请求转化为政府标准规范的工作任务;流程服务--实现对各项服务的流程控制;信息服务--提供各项服务进程的相关信息,实现各项服务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标准服务--提供各项进程所需的标准规范信息;安全服务--保障各项服务及其信息交换的安全性;信用服务--实现各项服务请求的身份认证和权限认证;服务提供层还应提供政府部门或社会公众或电子政务系统提出的其它服务。

  (4)应用接入层包含各级政府及其所有工作部门涉及协同服务的应用程序,以及与服务接入层的规范接口。例如:公文传输、企业登记、户籍申办、就业登记申办、出入境申办、信息公开申办、行政审批及其监察、绩效评估等等。

  图3为按照SOA理念实现协同政务的物理架构图。

图3:按照SOA理念实现协同政务的物理架构图

  图3:按照SOA理念实现协同政务的物理架构图

  2、逻辑架构

  社会公众使用电脑或手机,通过WiFi或Internet,实现对政府门户网站或网站群的访问;

  政府门户网站或网站群通过安全隔离连接服务接入平台;

  服务接入平台连接相应网络管理和基础资源以及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向政府及其部门提供所需要的各项服务;

  服务平台提供业务服务、流程服务、信用服务、信息服务、标准服务以及其他所需要的各项服务。

  图4为协同政务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4:协同政务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4:协同政务逻辑架构示意图

  3、协同政务服务架构

  协同政务为三层服务架构。

  第一层为处理层,包含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及其各部门局域网、各种资源库、各部门OA、各业务处理软件等。

  第二层为控制层,包含政府电子政务控制平台、服务识别、流程控制、共享交换、行政监察、绩效评估、安全控制等。

  第三层为访问层,包含政府门户网站及网站群,是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部分。

  图5为政府部门间协同服务框架图。

图5为政府部门间协同服务框架图

  4、协同政务服务流程

  协同政务处理社会公众需求以及协同服务流程:

  (1)、社会公众需求通过政府网站或网站群实现需求的提交;

  (2)、政府网站或网站群将社会公众需求提交业务服务模块;业务服务模块处理分析社会公众需求,形成政府标准规范的工作表单;

  (3)、业务服务模块将表单提交流程服务模块;

  (4)、流程服务模块将工作表单列入工作流程,将工作任务送各部门处理,并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流程控制;各部门处理结束后将工作表单送回流程服务模块,流程服务模块确定下一步流程;

  (5)、各部门在处理中需要的信息到公共资源库进行共享和交换;

  (6)、行政监察模块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开展行政监察、督促和检查;

  (7)、绩效评估模块对政府及其部门开展绩效评估;

  (8)、行政监察模块对流程进行监察;

  (9)、流程服务模块在处理流程结束后,将处理结果送政府网站或网站群;

  (10)、行政监察模块将行政监察结果送政府门户网站或网站群,向社会公众公布;

  (11)、绩效评估模块将绩效评估结果送政府门户网站或网站群,向社会公众公布;

  (12)、政府门户网站或网站群将社会公众需求处理结果反馈。

  图6为政府部门之间协同服务流程。

图6为政府部门之间协同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