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光辉村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来源:铜陵县科技局 更新时间:2012-04-15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铜陵县光辉村在县科技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大力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把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好、协调好,村“两委”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县乡农业科技特派员、村“两委”其他委员、村办集体企业负责人、蔬菜种植大户、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等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1名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日常运作,同时聘请乡农业信息站信息员为村信息站专业辅导员,建立健全了村信息站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提高了信息站工作质量。

  二是实施全程代理服务,加强信息对接。

  由于村民文化素质较低,获取知识的信息面窄,种植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蔬菜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蔬菜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很难实现。针对这一现状,领导小组结合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契机,通过开展信息全程代理服务,加强专业户信息有效对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

  为加强信息对接服务,该村设立了23个村民小组信息化单位,开展信息全程代理服务。蔬菜生产产前新品种、新设施的信息服务,产中各项实用技术服务,产后蔬菜电话、网上供销服务实施免费全程代理服务。每个单位确定一个信息员,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建立分片联系点制度。单位信息员将村民对于种什么以及如何种好、卖好等方面的想法收集记录,反映给联系点成员。联系点成员通过村信息站网络平台,查询相关信息,联系相关专家分析整理,将材料发给相关信息化单位,用于指导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实践。

  三是利用信息化平台,服务农业生产。

  为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宣传推广适用技术。该村通过安徽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平台下载编发节水灌溉技术、热线育苗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大棚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全程化控技术等资料12类15600份,辐射带动面积820亩,亩平均增收1620元;发布各类蔬菜供销信息48条,点击回复642条,发生业务6项,销售蔬菜2600余吨,实现产值416余万元。村领导小组还通过印发明白纸的形式,让全村村民了解村信息站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蔬菜生产有问题可以随时到信息站反映求解决。配备的信息自助终端机信息平台完善后,可以利用与专家沟通交流,解决技术难题,获取最新技术信息。终端机放在农资超市,菜农到农资超市购买农资时,信息员现场指导菜农使用信息终端机,方便农民日后自己使用。

  四是实现农超对接,迎合市场需求。

  市场销售是农民生产的最终目的,为促进产品销售,村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了解蔬菜专业大户的生产状况,加强蔬菜专业大户与市场需求商的对接。通过信息平台,提前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以及相关产业前景,进行适应种植;建立村网站,宣传特色产业,介绍蔬菜基地发展现状与服务内容,促进产品销售。铜陵市百大合家福超市在该村网站上了解到本村蔬菜生产基地情况后,主动联系合作社到蔬菜基地考察,并签订了200万元年蔬菜购销合同。苏果、和平姜业等公司也通过我村网上发布的供销信息与合作社开展对接,并分别签订了相关品类蔬菜的常年供应合同,有效地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目前,光辉村现有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铜陵市“菜蓝子”经济重点工程之一。2008年6月,成立了有386户村民参加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当年全村蔬菜种植实现产值2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7600元(同期全县人均纯收入为5469元)。2009年蔬菜种植实现产值2350万元,人均纯收入8320元(同期全县人均纯收入为6048元)。2007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了市级生态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省专业示范村称号。光辉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信息化建设示范社称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