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电子化采购出现的三大问题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正视问题

 电子政府采购由于刚刚兴起,虽然在一些国家和世界组织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我国还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因此,可能会遇到很多制约因素,常见的可能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问题一:方式转变所引发的人为阻挠

  电子政府采购所遇到的人为阻挠,包括来自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等。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出发点,各方对电子政府采购这种新的方式有着种种担心和忧虑。正如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过程中遇到了原来能够自主采购的单位的不满一样,传统采购方式的改变使得习惯于传统采购方式操作的采购人员以及供应商都觉得无所适从,有着不同的疑虑。如担心网络的安全使采购操作变得难以控制,担心自身不适合这种新型的现代化采购方式的要求而被淘汰;甚至有的采购人员受益于传统的采购方式在面对面的、人为主观控制程度的采购活动中有自我为主的优越感和满足感。而电子化政府采购在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提倡非面对面的采购,提倡分工明确,尽量减少规范程序要求之外的人为干扰。实行电子化政府采购,无疑是剥夺了一些采购人员的某些特权和优越感。

  有的供应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对现代因特网的发展和应用一窍不通,却宁愿报残守缺,甚至精通并受益于传统方式的操作。网上采购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既提出了参与竞争的高水准要求,又规范了采购活动的规则和程序;针对采购中的薄弱环节而设计的这些规则和程序,会使那些精通于灰色操作的供应商失去了幕后活动的空间。

  政府采购实行网上采购遇到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阻挠,就像最初推行政府采购一样,陷入难以实施、更难以深入的窘境。但不管这些阻挠的程度如何,电子政府采购作为一种高效的采购应用必然会在政府采购中逐渐被确认下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取代原来的政府采购方式。那些持阻挠意见的采购人和供应商要么最终成为网上采购的执行者和参与者,要么被淘汰。

  问题二:网络安全遇挑战

  对于因特网特有的网络安全问题应从两方面看: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病毒、黑客、系统稳定、网络的畅通性、数据的保密等方面。应该说,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因特网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现象。从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一开始,就有了不断发展完善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任何计算机病毒、黑客从一出现就会有制约它的相应手段。网络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购置了什么样的防火墙、防病毒产品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数据库系统,更重要的是使用网络的单位是否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否有清醒的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和科学有效的管理预防措施。正如同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并不因为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而被否定一样,人们一样享受现代化的交通给生活带来的高效和高质量。因此,网络的安全问题最终会在网络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和解决,技术的进步、管理的进步,这些是最终解决网上采购的网络安全问题的方式,但决没有因噎废食的理由。

  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网络有它特有的安全问题,但传统采购方式同样也有它的弊端和缺陷。比如人为主观的操作的特点及信息保密的程度都很难控制等。许多环节是依赖于经办人自身的责任感和自我的约束能力。

  这种对人的管理和约束实际上困难更大,违规行为更难发觉和预防。现实招投标活动中出现的种种暗箱操作、灰色操作的屡屡曝光,说明即便是有着法律严格约束和规范程序的招投标行为,都可能被人为地钻空子、搞幕后活动,那么在政府采购其他的采购方式中,由于透明度更低,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反违规工作就更加难以把握。而利用网络进行采购虽然不可能杜绝这些违规行为和暗箱操作,但对于传统的那些不良现象和人为干涉有着天然的制约,对于人的控制许多都转化为对于解决方案的缜密设计和不断完善,使得采购机制的抗感染力更强,采购监督更加清晰。

  问题三:风险大 投入高

  对于电子采购、电子商务,人们都不甚了解,普遍的理解是风险较大、投入较高的专业项目,要求的软硬件规格很高,需要耗费巨资,其实这些确实是推行电子政府采购需要面对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开始就因为投入太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自身条件不够而不能开展电子政府采购。实际上,对于电子政府采购来说,高规格的网络设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固然能保证网上采购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地运行,这些确实是我们最终所追求的一统化的采购模式,如有一套完备的采购系统,严格运行程序等等,但那只是最终目标,是电子政府采购的理想模式,并不是只有高投入、高规格设施的解决方案才能进行电子政府采购。

  事实上,从简单的电子邮件发送到大型的电子商务系统支持、在线支付等种种方式,都可以是电子政府采购的应用模式。电子政府采购是将传统的采购方式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进行应用的,因此,合理的采购方式是在起步阶段,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从简单的做起,逐步提高应用系统的水平和扩大规模,不断地积累并总结经验,为最终实现一体化全方位的完整地电子政府采购模式做铺垫。

  除了上述的制约情况之外,网上采购遇到的制约还包括操作人员的水平、网上采购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以及有关领导对电子政府采购的支持等等。

  问题四:具有局限性

  电子政府采购系统并不是万能的,许多类型产品的采购不适宜通过电子政府采购进行,许多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还有许多采购程序是需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易的。所以应选择那些容易组织、管理和控制的领域实行电子采购,同时应该保留部分传统的采购比例以及对应的采购机构,以分担电子政府采购所无法应付的采购。

  积极应对

  由于我国从未实施过电子政府采购,需要在宏观上把握一些实施电子政府采购的策略,如推动电子政府采购的出资模式、推动进程、最终目标等等。

  电子政府采购这个全新的采购模式在我国的推行面临重重困难,如基础设施短缺、传统的采购习惯阻挠、政策是否支持、电子政府采购的安全性问题等等,必须在推进实施电子政府采购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把所有这些需要面对的问题考虑周全,并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措施一:长期收益吸引投资

  对于整个电子政府采购系统的运行来说,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供应商参与所需设备投入、一般软件许可成本和网络费用都十分高昂,但对于政府这个公共服务提供者来说,对于能看到未来预期的供应商来说,这些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电子政府采购具有长期利益、并且有可操作性,那么政府和供应商必然会进行投资,事实上“金财工程”也印证了这一点,国务院正大力推行政府财政管理信息化步伐。

措施二:供货商投资是重要力量

  因为电子政府采购改变了传统的运行方式,供应商需要花大量精力学习调整以适应新的采购方式,还需要投资于软件和硬件,这对供应商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对于供应商来说,参与电子政府采购是市场供求关系的要求。而且,供应商的参与对于电子政府采购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将供应商的参与作为一项电子政府采购的推动措施,如提供税收优惠及其他优惠措施等等。

  措施三:正确树立人员意识

  采购部门的内部采购处理流程全被打乱、且组织结构需要重新规划。这种改变是来自于采购部门内部的,会触及各种关系,也许是变革中阻力较大的方面。并且采购员常常视电子政府采购为障碍而不是采购的帮手。这种巨大的内部变革如果引导的好,会对整个电子采购的推动起加速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内部关系,其抵抗性将是难以根治的病疾,成为源源不断阻挠电子政府采购推行的要因。这些关系的协调,机构的重整,人员意识观念的引导是需要政府这个内部推动者和督促者来引导和规制的,是发挥政府作用的最关键时刻。

  措施四:投资模式要合适

  因为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软件的价值很高,再加上硬件设备,其价值甚至可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有些机构是承受不起的,所以推广投资主体应该如何确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国内电子政府采购试点城市对系统的投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完全由政府出资模式;二、使用单位采取系统租赁的模式;三、使用单位和系统开发商联合开发模式。至于这几种模式的利弊,目前还没有确切或定性的结论。按照国外的经验,政府采购的电子化建设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和民间出资相结合的模式。以日本政府采购为例,在推进电子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思路是——以企业为主体,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之间进行明确分工。

  政府在电子化建设中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民间机构发挥电子化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如完善电子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措施等;二是推进民间机构在力所不能及的领域进行电子化建设,如政府电子化、研究开发民间机构无法独立进行的科研项目。政府部门通过多种形式,随时将推进电子化的有关资料向社会公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在有重点地实施政策措施时,相互协作,共同推进。

  关于对投资模式的探讨,总体思路是,根据本地的财力和资源配置情况,实事求是找到我国电子政府采购实施的基点和系统应用各主体之间的需求交叉点,才能真正找到适合我国的投资模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府采购系统的最大价值。

  措施五: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电子政府采购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摸索实践,所以应从小范围内开始实施。先从一些容易控制的小的试点项目入手,实施电子政府采购系统模型,并不断进行评估,进一步优化采购过程,然后将电子政府采购系统不断扩展到其他供货商及其他采购领域上,不断扩大成一统的全国范围的电子政府采购。

  措施六:统一局面是必然趋势

  目前电子化政府采购在我国各省市地方都处在实践之中,而且有一些电子化系统已经在应用,尤其是广州、珠海,已经成为了参观学习的典型,这对于我国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但是,各个地方的采购系统都还是独立、封闭的,造成了重复建设等问题,必然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分散。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电子系统开发应尽量形成规模效应和避免重复建设,形成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大一统”。电子化发展“大一统”的探索为了促进政府采购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积极探索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政府采购新方式,实现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自动化,已经成为政府采购相关各部门权威人士的共识。

  与此同时,地方也可以作一些尝试和探索,为将来实现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奠定基础。

  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周成跃指出了电子化政府采购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采购信息透明化、扩大采购规模、实现规范化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系统,为今后全面建立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服务。考虑到采购政策的统一性、公平性和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金,便于监督等因素,一个国家只设一个电子交易平台是我国发展电子政府采购的根本方向。

  扩展阅读:

  各国e采购运行进程简介

  韩国

  1997年在政府机构、采购厅、公司之间建成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1998年建成商品网上交易市场,2000年建成电子招投标系统,2001年开放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政府采购系统最终完成。在2004年建成CRM(客户管理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参与政府采购,通过客户管理系统对可以对每一个客户群体提供更便捷的、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韩国政府还在不断完善电子政府采购系统,使其服务更加普及、专业化。韩国制定有《电子交易基本法》和《电子签名法》,对电子交易活动做出了严格的规范。

  目前,大约有3万个公共机构和15万个公司使用电子政府采购系统。系统每年完成的交易额高达230亿美元,占政府采购规模的30%,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电子市场。在货物和建筑领域,电子采购系统的采购规模达到250亿美元。2004年1800万投标者参与了12万宗电子采购招标业务。对于办公设备、软件、建筑材料等政府机构日常需要商品,均可在电子政府采购系统的商品采购网页上直接购买,这项业务年交易47万项,年交易额达70亿美元基本将所有政府采购项目通过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运行实现。韩国政府的电子采购的实施成果是显著的。近期,我国也在增强与韩国有关政府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经验。

  美国

  美国的政府采购大都利用了电子技术,逐步建立起具有现代技术与手段的政府采购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设有较快速查找采购信息的“采购改革网络”,并设有信息窗、最佳资产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培训等栏目,分别发布政府采购的法律文件、采购计划、采购信息等。同时,当采购的金额大于25000美元时,都可刊登在《商业时报》特设网络上或刊登在《商业日报》上;并且美国机构还使用了电子目录及电子合同网络系统对一切合同进行分类安排,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采购信息,而政府机构也可运用电子技术浏览合同目录或网络系统直接进行采购,并加强了政府采购的管理。

  日本

  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在其任期内就曾推动政府采购的电子化程序方案,在2001年年底完成采购手续电子化及资格审查统一化两项目标。新的审查制度有三项优点:一是将目前采购机构各自为政的资格审查标准予以统一;二是日本虽不准备成立事权统一的采购厅,但将筹建一个专门的审查单位统筹办理相关事宜,以简化手续;三是建立定期审查制度。

  德国

  2005年德国联邦内政部宣布,未来联邦政府部门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将全部通过网络招标采购。其已经拥有了一套试运行系统,这套由联邦内政部、经济、交通及建设部共同研发的网络招标系统,将所有政府采购相关作业完全统一电子化,并计划陆续扩展到国防、各邦及各级地方政府采购。

  据估计,德国政府每年采购金额约5000亿马克。通过网络公开招标,商品或服务价格将更加透明化,德国政府每年可节省几亿马克的采购经费。

  由于一切作业都在网络上公开,对小型公司而言,将更为有利且更有机会中标。德国联邦物资协会总干事认为,通过电子商务,政府可以买到价格较低廉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网络化的作业程序也将降低投标公司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