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政权的基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落脚点。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水平,也直接决定我国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政府信息化能够加快政府对企业和社会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发挥政府信息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带动其它各个国民经济行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政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关键。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之后,通过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为社会以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
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把现代信息技术同政府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的政府信息化的过程。电子政务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以“公众为中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务处理效率,改善政府管理,促进政府服务,通过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较它与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强调政府职能的公开、便捷和一体化以及政府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平等。
电子政务的开展有助于建设一个信息化、服务型的政府。
电子政务不是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全部内涵,而只是其总体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之所以把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放在电子政务上,目的在于通过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必须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换句话说,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为解决国家或地区治理中,或者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服务,才能显示出电子政务或政府信息化的价值。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从最初的以办公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经过“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和国家规划,全面建设到现阶段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内容,成就是有目共睹的。2005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政府机构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很多地区的门户网站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内容。根据《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准备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为0.5078(全球平均值为0.4267),全球排名第57位,比2004年上升了10位。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标志着各级政府网站将由分散走向整合。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之后,开始走向理性务实。
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电子政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问题众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电子政务水平成正相关,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水平参差不齐,就地区而言东部高于中部,西部最低。而城市与农村相比较,显然城市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就也集中体现为城市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攀升,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则几乎被完全边缘化,出现了信息化的“马太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并由此引发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或许是贫富差距吸引了人们过多的关注,城乡之间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严重失衡现象鲜有人论及。城市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龙头。在国家信息化中采取“城市先行”的战略与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是密不可分的。我并不否认“城市先行”战略的科学性,但问题是从城市和农村信息化程度的对比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处于严重落后的境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农村地区本来就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农村信息化远远落后于城市信息化,如果连电子政务这条以政府信息化促进社会信息化的途径也与农村地区相隔绝的话,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初衷就失去了意义,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也只是一纸空文。
2009-4-24 12:48 回复
123.232.95.* 2楼
三、基层电子政务
基层电子政务就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简称。基层电子政务是指乡(镇)级政府及其下属的政府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的信息化。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是中央、省、市、县四级网络架构,其中省、市、县级的电子政务被统称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与中央政府电子政务相对应。与电子政务相关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分析层面还是实证调查层面,都仅限于对这两个层级的考察。而且在国家层面的电子政务规划以及各种官方、非官方的出版物中,都无一例外的把电子政务建设的最低级别限定在县(市辖区)一级,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成为盲点。是基层政府不需要电子政务还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价值不足以道?
首先,从电子政务产生的历史来看,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电子政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电子政务的有效开展也会进一步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乡镇是国家设置在农村地区的基层政府单位。乡镇作为国家最小的地域性政治实体,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农村人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乡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乡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就这个角度来说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纵深扩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基层地方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执行的基本组织,承担着对中国农村地区实行直接治理的职责,也是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最直接的渠道。农村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基层地方政府需要直接及时地满足地方民众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需求。这就要求基层地方政府能够把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社会事务作为政府职能的重点,强化政府服务能力,为当地农村居民创造一个必要的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使当地社会生活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基层地方政府代表着最直观的政府形象,是国家所有政策方针的落脚点,也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最直接的推动力量,稍有不当就会引起社会混乱,导致民众的不满,产生严重的后果。电子政务的有效开展能够极大地改善政府内部的行政效率,提升政府外部的服务效能,是基层政府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
最后,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基层电子政务。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建设,这一要求涵盖了物质条件,思想基础,环境氛围,体制保障等“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能为农民提供一个交互的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综合以上的论述,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更能体现出电子政务的民主理念、服务理念,也更能够树立一个具有现代化、电子化、高效率政府的新形象,从而为发展基层民主,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基层电子政务当然隶属于电子政务概念的范畴。但是根据我国整个政府功能定位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当前我国电子政务是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服务型目标模式,我国建设了很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社区,城市居民对电子政务已经熟悉了。而农村的生产和管理特点决定了基层电子政务必然与城市不同。在现阶段基层电子政务应该定位成面向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基层政府职能的电子化和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层电子政务有三个特点:它是一个服务型网络,服务是其最主要的职能,通过服务来实现管理;服务对象是农民,是面向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开放式服务系统;核心是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思路
2009-4-24 12:48 回复
123.232.95.* 3楼
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是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在纵向层面的拓展,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向乡村的延伸,具有强烈的服务特色和战略使命,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的,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基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具有一般电子政务的共性,同时也有别于中央、省、市、县各级电子政务的建设。下面就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统一对建设基层电子政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认识问题解决了,实践就有了原动力。首先,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要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纳入电子政务工程的总体框架之中,使得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名正言顺。其次,要提上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最高级别地方政府官员的日程表,使得单个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既有特色又能够服从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全局。再次,对基层政府自身而言,应该认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价值以及它所引起的包括政府管理理念在内的巨大变化,认识到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农村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理念。最后,由于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是面向农村的,所以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宣传和引导,让农民认识到电子政务可以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鼓励他们对基层电子政务进行监督,并配合基层政府的相关工作。
2、基层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基层电子政务是面向农村信息化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的主管部门是农业部和各级地方农业部门,近年来,农业部积极推进农业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初步构建了农业电子政务框架,但是由于农村是一个综合的社会,信息化在农村必然涉及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方面,完全把农村信息化的任务交托给农业部门,是对农村信息化内涵的误解,巨大的重担也会让农业部门力不从心,所以首先应该打破农村信息化完全交给农业及其相关部门去做的模式,而把主管部门的范围锁定为政府的办公厅或者信息化办公室,由政府统一领导。其次,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协调,也需要得到包括最高级地方政府在内的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央政府应该出台针对基层电子政务的政策和法规,肯定其法律地位,明确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和制度框架,规范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共享与发布的机制和标准。再次,省市级政府负责各自辖区基层电子政务的统一规划与组织协调,确立主管部门和运营机制,实行省部协作与跨省协同。县区级政府直接负责基层电子政务的建设、统一规划与协调,并为其提供技术、资金和人员的支持,同时依据本地的特色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标准。最后,基层政府直接面向广大农民,具体负责辖区内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的运作和维护,核心任务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明确、规范的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在网络系统和网站建设上,体现“三网合一”和“一站多用、一站多能”的特点。基层政府不像中央以及行政级别比较高的政府主要以宏观调节、政策制定、决策指挥等为主,作为乡、镇和涉农机构而言,更多是为农村、为农民提供直接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基层电子政务一定要把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重点,放在为当地企业和农民服务与管理方面来。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门户网站和外网建设方面,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内网上。“三网合一”是政府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上重点支持和推进的方式。“三网合一”既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目前解决我国农村信息化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实现信息网络的普遍接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网站建设上,突出“一站多用一站多能”。基层政府网站是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它至少要包含四个模块:政民交互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企业上网系统和“三农”系统。网站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特点从色彩、语言、功能设置和内容信息等诸多方面,适合并满足农民的需求,体现出基层政府网站定位于农民的特色。此外,政府网站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不可能家家户户上网,但是,农村的固定和移动电话基本普及的特点,通过技术和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共建,形成全面覆盖、多种途径接入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4、面向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服务。基层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服务的高度整合与浓缩,核心就是涉农信息服务或者说是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发布与传播,其他的服务,比如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文明的乡村文化等,基本上是在围绕核心服务运转。我国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的20几个涉农网站建设的通病,一是信息内容单一,几乎只涉及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二是发布的信息资源空而无物,从形式和内容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我国目前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始于农业信息化,我并不否认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的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绝不只是经济层面的单一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政府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或者说信息化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内容在内的综合服务体系。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讲看,由政府提供的大部分农业信息化服务也都存在定位不准的情况,国内涉农网站的数量增长非常快,但很多网站远离或者脱离农村,服务对象并不是农民,农民需要的有效信息供给严重不足,表现在很多网站发布信息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陈旧的内容很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表的信息,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宣传本地农业和服务一类的信息偏多,而指导生产经营、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太少;很多网站只提供简单的文字信息,而农民更能接受的是讲解和演示等视频资料。电子政务的建设,电子是形式,政务是内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才是目的,这个“利用”一方面是面向政府内部的,但是更多地是面向服务对象的。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应该着重体现“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建立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发布机制,找准定位,了解并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