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长治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二)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第六章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设计
一、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1、电子政务应用整合需求
    (1)信息交换共享需求
    目前长治市电子政务应用现状是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局限在内部和垂直纵向,不少单位虽然拥有办公系统或业务系统,但由于标准不够统一,又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支撑,这些系统只能在内部运行。能够运行在政务外网上的数据和应用,除了收发邮件或浏览政府网页,种类和数量均极其有限。虽然网络已通,但信息交换仍要靠手工、资源共享仍没有渠道,网上协同工作无法实现,自然应用层次和应用规模也上不去。
    数据中心建立在内部办公资源网之上,供全市各部门共同使用,旨在解决各个跨部门、跨组织的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流转问题;进而将各个跨部门、跨组织的应用构建在数据中心之上,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可靠的传输。这样自然消除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2)共享数据库建设和维护需求
    按照国信办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人口、法人、空间数据、宏观经济等四类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任务。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所要求的每一类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信息都有多个组成部分,各部分又分散在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业务单位中,由于没有交换共享机制,基础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时效性都无法得到统一的维护。
    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建立,将在一个数据分布且异构的环境下,为共享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从基础信息的采集、交换到基础信息的同步、共享等一整套完善机制。
    (3)业务协作和综合应用需求
    无论是网上审批、电子公文交换,还是基础信息交换、城市应急指挥,都是跨部门的综合应用,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业务协作。有些应用还需要或提供与其它省市政府部门的协作。
    市级数据中心的建立,可以为各种类型的跨部门综合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方便而快捷地搭建目标应用,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政府投资。
    (4)安全可靠的传输和访问需求
    信息安全要与应用建设同步。面对日益繁多的专题应用,由数据中心按照参与应用单位的安全级别统一考虑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和访问,无疑是解决安全问题的一个最好方案。
    (5)业务持续发展需求
    电子政务,政务是根本,电子是手段。为适应业务的变化和持续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应能够快速适应和响应业务变化。从技术上讲,就是要实现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的剥离。
    2、数据中心的功能需求
    数据中心的交换体系要求能够提供数据描述、传输、安全加解密、转换、汇总、分发、转发、对等交换、同步、上/下载、组装等功能服务,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并可防止数据的丢失、重传,简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交换平台要求实现的两种数据交换方式:
l      交换总线模式:各部门之间通过数据中心实现透明的点对点对等交换,交换的数据不需存储在交换中心节点中。
l      数据集中模式:各部门之间通过数据中心实现交换,交换的数据存储在交换中心节点,形成共享数据库。
    数据中心的共享体系应针对一些共享性数据资源,如四大基础数据库,以及面向一些专题应用的虚拟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提供数据描述、注册、发布、汇总、同步、上/下载、组装等功能模块,以支持多种模式的数据共享。共享平台要求实现的两种数据共享方式:
    l    共享数据库模式:实现从业务系统中及时自动提取数据的功能。
    l    虚拟数据库模式:基于元数据和Web Services的方式,实现分布式查询的功能。
    (1)集成异构的数据资源
    基于数据库级的交换集成,是在业务系统授权许可的条件下,直接访问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执行纪录的增、删、改、触发器等的操作,从而实现数据同步和数据通信的目的。基于数据库的集成应支持的数据源或数据访问接口包含:Oracle、Sybase、SQL Server、IBM DB2 / IBM Informix、XML、文本文件、JDBC、ODBC。
    (2)集成通用的应用协议
    基于通用协议的集成,是在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应用程序接口的条件下,直接访问各个应用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通过简单的配置操作就可以实现多个业务模块的集成。基于通用协议的集成支持的通用协议包含:Web Services、EJB、CORBA、COM、HTTP、Socket。
    (3)集成业务流程
    基于流程的集成,是把电子政务应用分解为应用服务、流程逻辑、消息传递三个层次,能将业务流程逻辑从电子政务应用中剥离开来,使业务流程管理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流程自身的优化组合。基于流程的集成支持:跨系统、跨组织结构的流程自定义;提供简单、易用的图形化流程定义工具;监控流程,查询流程状态,支持工作流超时催办;工作流引擎要支持顺序流程、分支、并发、选择、循环等多种控制逻辑;人工型任务和自动任务。
    (4)数据中心的应用扩展
    数据中心的应用扩展,是通过中心所提供的辅助工具,人工集成特定的应用或集成单机接入数据中心方式。从而实现中心支持下的多种数据交换流向:各部门数据源(数据库,文件,邮件等类型)之间的双向交换;数据源与应用和流程之间的双向交换;从多数据源实时抽取关联的数据通过门户系统进行展现;从部门数据库汇聚数据到中心数据库;内部办公资源网数据与外部单位双向数据交换;单机接入与应用系统之间的交换。
    (5)访问共享数据
    基于共享数据的访问,是根据应用系统的访问权限,使应用系统能够通过平台统一、透明、高效地访问位于政务专网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资源。
    数据采集  由数据抽取工具完成,支持异构数据源或数据访问接口,支持数据清洗、数据比对、数据校验、数据转换等处理。
    数据同步  支持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复制,应支持实时、定时、订阅/发布、手工等数据复制模式。
    安全访问  对共享数据进行访问权限设置。
    共享接口  对于共享数据的访问,提供多种访问接口,如数据库接口、应用访问接口等。
    (6)安全可靠的传输控制
    安全机制  数据中心提供统一安全的机制,为不同安全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安全服务。
    l    用户身份验证
    l    单点注册
    l    传输加密
    l    业务流程操作和数据资源访问的权限控制,
    l    安全审计
     传输控制  数据传输支持多种不同的传输要求,支持多种传输协议、传输管理、传输控制等功能。传输控制提供对通信传输过程中各方面的控制功能,主要包括超时控制、流量控制、连接控制以及通信传输的各种指标参数等。
    l    超时控制:控制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请求/响应之间的最长时间;
    l    流量控制:控制通信节点间的数据流量、传输速率等;
    l    连接控制:控制通信连接的属性,如长连接/短连接等。
    3、数据中心的技术要求
    (1)总体结构
    基于开放标准中间件的应用体系结构,具有信息交换体系模块、信息共享体系模块、信息控制工作流体系模块、信息安全体系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统一管理与部署。
    平台上的各种组件和接口应基于开放、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
    平台支持最新软件技术标准,比如J2EE、COM+、Web Services、SOA等,以及XML、WFMC等规范。
    (2)数据标准
     元数据格式  表现为XML格式,可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源的交换,包括关系型、结构化、消息、文本数据、WEB数据、矢量地图、影像、视频、音频、流程等。
    元数据管理 
    l    数据模板  数据模板包含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传输的模式、数据模板的类型以及所采用的数据规则。
    l    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是根据数据模板和数据规则,完成数据在不同的节点上的传输,并可以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实现映射。
    (3)交换模式
    数据中心应支持端到端和基于群组的各种不同会话模式,总体上分为如下几类:
    基于消息和事件驱动的会话模式:
    l    推: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主动信息推送方式
    l    拉: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被动信息获取方式
    l    组播:在一个域或群组范围内的多点群发方式
    基于服务的会话模式:
    l    请求响应:基于请求响应模式双向交互的被动服务
    l    主动服务:基于事件回调模式双向交互的主动服务
    数据中心应支持各种不同会话策略:
    l    实时:基于事件驱动,由系统运行时动态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l    定时:由系统定时器根据预设的定时策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l    手工:系统运行时由用户手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
    (4)共享模式
共享平台应支持基于Web Services的访问模式。
    (5)安全实现机制
    l    提供基于PKI体系的安全认证和签名接口,保障通信双方的身份正确性,通道和会话的私密性,消息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
    l    通过SSL等标准的安全通道协议,提供通信层的安全。
    l    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传输前后的多层加解密技术和解压缩技术。
    l    提供详细的安全日志,以帮助用户利用日志对平台数据交换和流转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对错误进行分析解决。
二、数据中心总体框架设计
    1、总体框架模型
    数据中心总体构架为基于“统一管理总线、统一安全总线、统一数据总线”的“三总线多适配”开放体系。数据中心包括交换中心、数据总线、交换代理、应用适配器、数据仓库、安全总线等6大模块,完成平台所要求的数据集成、应用集成和流程集成功能,并为平台用户提供基于集中数据中心或虚拟数据中心的不同共享数据模式。数据中心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
    管理总线是数据中心内部系统各层次管理的统一通道,也是从系统外部对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的统一接口。它是各层次间的数据、服务、配置、监控的通道,各层次的管理组件是管理总线的延伸,负责提供本层的管理功能和管理接口。
    安全总线为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封装了常用的安全认证模型和策略,可以快速的部署到应用系统中。安全总线的插件结构可以扩展外部安全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插件式的结构扩展外部提供的安全模块(如加密算法等),也能与外部的安全服务无缝集成。
    数据总线承载数据中心描述交换数据的数据,记载数据交换所需要的多种信息,负责数据的传输,支持包括MQ在内的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动态适配技术为数据中心提供可扩展的体系架构,支持平台挂接和支撑各种类型的应用或数据源。
    基于数据中心,可以构建网上审批、电子公文交换等跨部门的应用。
    2、各模块功能要求
    (1)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是数据中心的交换服务器,负责交换代理的注册管理、信息交换的流程管理、交换信息的关联管理、交换模式的路由管理及与数据总线的交互。
    通过交换中心,将多对多的网状业务交互模型,技术实现为星型的交换模式,这样在业务模型中增加一个用户,技术实现上只需要增加一个交换代理,就可以实现其与原业务模型中的所有用户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交换中心就是星型技术构架下的“中心”节点。
    数据中心支持请求/响应、发送/回执、订阅/发布及流程等多种交换模式。
    (2)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承载数据中心描述交换数据的数据,该数据(元数据)是数据中心上统一的、基于XML的数据规范。交换数据总线上的数据规范称为交换报文,由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组成,记载数据交换所需要的类型、时间、静态、动态、系统等多种信息。
    数据总线负责数据的传输,支持包括MQ在内的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3)交换代理
    交换代理驻留在数据中心的用户端,由应用类型注册、数据关联管理、报文转换、任务管理、适配器管理等模块组成。
    应用类型注册管理负责注册用户放在数据中心上的应用类型和数据源类型,交换代理端的注册管理与交换中心端的注册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树形管理结构;数据关联管理负责处理不同交换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交换代理完成交换数据总线上的报文体与应用系统交换数据格式的转换映射;交换代理在与总线交互时需要生成或解析交换报文头;交换代理通过任务管理与适配器交互,并设定数据交换模式、数据同步模式等;交换代理为安全总线预留接口。
    (4)应用适配器
    应用适配器由适配类型管理与应用适配器、协议适配器构成,适配类型管理对适配类型做统一管理,应用适配器包括数据源适配器、应用适配器,以及为特定环境下的用户完成交换数据上/下载的辅助工具。
    (5)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在数据中心的交换机制下,提供集中数据库和虚拟数据库两种共享数据访问模式,负责数据的同步、加工、查询、比对等,并提供安全访问接口。
    (6)安全总线
    数据中心的安全总线提供统一的安全管理框架和统一的安全管理机制,方便用户对安全部署和安全管理的使用操作。安全总线支持各种安全的标准,封装了常用的安全认证模型和策略,可以快速的部署到现有的和未来的应用系统中。安全总线的插件结构可以扩展外部安全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插件式的结构扩展外部提供的安全模块(如加密算法等),也能与外部的安全服务无缝集成。
    3、管理总线及平台工作流程
    (1)平台管理总线
    平台管理总线是隐含在平台系统内部各层次管理数据、服务、配置、监控的通道的统一通道,也是从系统外部对系统进行管理控制的统一接口。
    (2)平台工作流程
    数据中心将多对多的网状业务交互模型,实现为星型的技术交换模式。两个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或数据交换过程,在平台支撑下,通过平台驻留在两个部门的交换代理分别与平台交换中心的交互完成。
    4、技术标准
    基于J2EE规范设计,平台上的各种组件和接口开放、标准化,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基于XML规范描述数据总线,具有良好的数据扩展能力;基于WfMC规范描述流程;基于Web Services技术实现共享访问。
    5、系统异常处理机制
    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硬件或支撑软件的故障致使其产生异常。信息共享数据中心具备功能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
    系统异常处理的基本思想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记录详细的日志信息,便于用户跟踪与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发现错误的具体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二是构成平台的中间件产品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的应用环境。
三、数据中心安全机制设计
    数据中心提供了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密以及日志和运行监控等安全机制,并基于成熟的、符合电子政务要求的安全技术而实现。这些机制保证了平台上信息交换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从而保证了平台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四、数据中心应用扩展机制
    建立的数据中心的目的就是为各类政务应用提供支撑,为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提供规范的、安全可靠的服务。不仅如此,数据中心还应将跨部门的应用建设工作量尽可能的降低,避免重复建设、节省政府投资。
    1、通过数据中心快速搭建跨部门应用
    数据中心提供了多种资源获取和加载的适配器,提供了分布式、异构的应用交换信息的机制以及管理服务,因此,对于跨部门的应用,就可以根据具体业务快速构建。
    凭借现有的已可支持大部分应用场景的适配器,跨部门的应用可以更多的关注本部门的业务解决,可以通过平台快速的实现跨部门的、异构的信息交换。
    2、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
    在提供跨部门整体业务解决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的功能为各部门一些局部的应用提供服务。如传输服务;数据转换、加工服务;数据访问服务;流程调度服务;数据资源的发布、订阅服务和平台管理信息获取服务。
五、运维中心设计
    运维中心是一个操作中心,主要承担网络管理维护,业务管理和维护等工作,集中体现在对网管服务器的操作。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降低维护成本的目的,应该建立分层的综合运行维护机制,其核心思想是“设备层统一维护,业务层分权维护”。
    首先是设备层应统一管理。电子政务运维中心可以指派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设备层维护,其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LAN接口板、数据专线接口板等基本硬件的维测、硬件故障告警、环境电源监控和线路测试等,即保障接入层物理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设备层的统一管理,可以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网管平台,通过选用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是台式机、PC服务器和工作站)和服务器数量实现全网设备的统一集中网管。该集中网管系统支持全网的拓扑管理(例如全网OLT、ONU的组网拓扑)、环境电源监控(包括综合接入设备机柜、机房环境的监控)、集中告警等功能,并可以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支持多个客户端的域管理和授权,收集和统计各客户端上报的故障告警、性能统计等信息。各客户端主要负责本区域设备的管理维护,接受统一网管中心的权限管理,向统一网管中心上报告警数据等。
    其次是业务层应分权管理。电子政务运维中心可以指派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多业务的发放,其业务管理系统是根据不同业务网资源情况,进行纵向调配的专业资源管理和用户管理系统。由于各专业业务网络的维护人员对业务层比较熟悉,他们的精力可以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各种业务和如何使网络增值上。而对于设备、线路的维护则可以统一交给设备层的接入网网管中心。业务层的分权管理主要是建立多业务的发放策略,通过业务端口管理功能实现业务发放和管理。例如,建立帐户、维护email服务器、维护Web服务器和生成统计数据等。同时,各业务的发放渠道在统一网管平台上有相应的权限控制,维护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维护相应的业务网络。
    总之,“设备层统一管理,业务层分权管理”的综合运维机制,通过建立统一集中网管平台和多业务的发放渠道,可以充分确保电子政务基础网络的稳定运行和业务的顺利开展,是维护和使用好电子政务的有力措施。
    
    
    
第七章            应用系统规划
一、     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长治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根本原则,既要满足业务需求,又要考虑将来的发展需要;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有效地利用现有各类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简单性;软件设计要求采用标准的协议和规范,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充性。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衡量软件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否与业务结合的紧密,是否是用户实际的工作需要,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交到用户手上的系统都应该是实用的,解决问题的。适应性是软件质量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之一,系统的设计从最开始就应该适应于多种运行环境,而且还必须具有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变化的环境和需求。系统必须保证实用,切实符合管理、决策、应用等各项业务和职能要求。
    在系统的建设中,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目前各种业务实际的需求,切实实现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并要切实结合目前现有设备情况,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方便用户使用为原则,有助于用户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加强内部协作和知识共享,提高办公效率。
    2、先进性及成熟性原则
    软件系统应具有先进性,采用国际上既先进同时又成熟可靠的技术设计开发。遵循目前国际和国家的相关标准或规范。采用J2EE架构,及JAVA跨平台技术,构建基于JSP、Servlet、JavaBean技术的多层体系结构。利用最新的Intranet、XML超文本链信息融合、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开放文档体系结构,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
    3、灵活性和扩展性
    长治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数据积累、用户需求、功能完善以及技术进步都要求系统必须具有扩展的余地。因此系统设计时要确保具有充裕的服务能力,保障用户享有充分的服务,根据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和业务需求,坚持开放性、标准化原则,既考虑现有的条件和需要,又兼顾未来技术的发展,使系统有较强的扩展性。
    考虑到用户现有应用以及今后业务的扩展,要求体系结构开发,设置与其它专业应用的扩展接口。设计体系和具体模块数据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到未来产品的版本平滑升级,尽量不出现新版本的体系换代式的彻底重新设计。添加任何新的需求功能时,能以最小的成本和时间完成目标。系统应尽可能采用模块化技术,工作流程可动态定制。
    4、安全可靠性原则
    安全可靠性应作为系统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必须保证其信息的安全性,严格各种权限管理,防止信息泄漏或被随意更改。充分考虑现有业务的实际情况和系统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整个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和可靠。系统软件要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使整个软件系统不易崩溃和受破坏,并具有良好的恢复能力。系统应设定备份周期和备份内容,对系统主要的信息实行自动备份,以保证系统出现异常情况后的补救。以满足国家对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
    系统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并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在技术上,采用严格的安全与保密措施,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在设计与软件开发中遵循安全规范要求,应考虑到:网络层的安全,系统的安全,用户的安全,用户程序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硬件设备的运转和工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应选用成熟稳定的服务器为支撑,同时采用双机热备份技术来保证系统应用服务。软件应用系统要求在已有成熟稳定的运行案例下再开发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应用系统,包括用户权限、层级管理、模块访问权限等。
    5、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
    一个完善的系统必然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考虑到维护的便捷性和统一性,长治市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应采用基于Web的管理方式。软件设计与开发严格遵循软件开发规范,提交完整的软件开发文档,同时提供方便实用的维护管理工具,提高整个系统的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
    6、可移植性原则
    采用的开发语言应保证系统可容易移植到各类主流操作系统平台上。
    7、整体性保障原则
    系统的开发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开发策略。做好总体规划(即总体分析与总体设计),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与约束下分步开发。充分考虑它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信息关联,设计好与其它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系统将是一个融合多方位信息的集成系统。
二、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1.J2EE技术
J2EE是主流的技术体系,J2EE已成为一个工业标准,围绕着J2EE有众多的厂家和产品,其中不乏优秀的软件产品。合理集成以J2EE为标准的软件产品构建市级平台,可以得到较好的稳定性、高可靠性和扩展性。
J2EE技术的基础是JAVA语言,JAVA语言的与平台无关性,保证了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和支撑环境可以跨平台运行。
基于J2EE技术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主要是用来支持开发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应用的支撑平台,这一类的产品包括Websphere,BEA Web Logic 等。
    2.中间件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像我市市一级的电子政务网络,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各种平台之间进行移植,或者一个平台需要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需要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递或转换,使系统的协同性得以保证。
这些都需要一种构筑于软、硬件平台之上,同时对更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而中间件技术为此提供了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比较流行中间件的定义是: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
从中间件的定义可以看出,中间件是一类软件,而非一种软件;中间件不仅仅实现互连,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其网络通讯功能。
    3.应用集成技术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达到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政府部门协同能力,应用集成技术成为当今信息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技术基础。
应用集成的核心是一组开发工具,它可以生成用于联接不同应用系统的组件,通过这些组件对应用系统进行再构造,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系统。
应用集成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开发套件、运行平台和应用集成联接组件。
应用集成系统的开发套件有两个功能:开发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和部署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开发套件通过其中的工具分别对联接组件的输入、输出端、对应关系和处理要求进行描述,开发组件根据这些描述,运用已有的基本模板,生成专用的应用集成联接组件,并通过部署工具将应用联接组件部署到运行平台。
    4.Web services
    Web services是为了让地理上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计算机和设备一起工作,以便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用户可以控制要获取信息的内容、时间、方式,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在无数个信息孤岛中浏览,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利用Web services,政府、公司和个人能够迅速且廉价地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建立全球范围的联系,在广泛的范围内寻找信息。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目前所进行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程序的信息处理活动将过渡到开发和使用Web services。Web services将取代应用程序成为Web上的基本开发和应用实体。这也是电子政务网上应用程序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     政府内部办公系统
    1、电子公文交换与传输系统
    电子公文交换与传输系统构架在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之上,实现市县两级政府和市直各委、办、局之间的电子公文交换和传输。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是政府互连互通的最重要的应用,建设目的就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进行电子公文的传输,并保证公文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依托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公文交换与传输系统的统一用户管理,包括市县两级政府和市直各委、办、局,建立电子公文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流程,建立电子公文的查询和管理。
    依托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同时依托CA认证、电子印章等技术,实现电子公文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市直各委、办、局之间的安全交换。
    通过政府公文交换系统的建设,可以加快政府机关内无纸化公文传输的进程,提高政府机关内公文流转的速度,提高政府机关行政事务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并逐步形成长治市公文资料库,供市县两级政府和市直各委、办、局的用户查询使用。
(1)总体框架
 
  (2)基本功能要求:
    公文交换:收文功能、发文功能,完成不同部门之间的加密公文交换
    公文版式:制作、维护、套印若干不同文种所对应的红头
    电子公章:制作、管理、安全使用电子公章。包含用以显示公章图形的可视信息,所属单位身份标识数据。使用时必须要经过所属单位的对应公钥和校验码的电子签名验证。
    信息反馈:已送达、已阅读、待办、已办
  查询统计:公文类别、时间、标题、单位名称等
  催办督办:绝对时间、相对时间、催办周期、即时提醒
  安全与审计功能:流转监控、公文统计、操作审计
    协同业务功能:会议通知、投诉、信访管理等
    2、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系统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系统构架于电子政务内网上,由信息交换中心和各单位业务集成接入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信息交换中心在物理位置上构建在网络中心,也可以放在系统使用的主管或牵头单位的系统机房内,业务集成接入系统放置在参与信息共享与应用的部门或单位内。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系统是城市诚信系统的子集,是形成企业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有效手段,同时为企业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维护提供了有效机制。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漏管户,防止偷逃税,加大以经济户口为中心的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工程的整体效能。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基本单元基础信息交换,形成信息化条件下的互联工作机制。这一系统的建立也将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向纵深发展。
(1)系统目标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系统逐步实现“一套机制、一套制度、一套标准、一套系统”的目标。
    一套机制,即将编办、社团办两家掌握我市事业单位和社团单位基础信息的部门纳入试点工作范畴,建立包括信息办、工商、地税、国税、质监、编办、社团在内的基础信息交换工作推动协调机制,指导目前和将来的交换工作;
    一套制度,即根据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建立长期的数据交换制度,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管理办法、信息交换对象、信息交换方式、信息交换周期等内容;
    一套标准,即建立企事业、社团单位基础信息交换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业务标准包括基础信息的定义、数据项分类、数据项描述方法、元数据标准、业务流程等,技术标准包括数据交换格式、安全标准等内容;
    一套系统,即建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为企事业、社团、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基础信息交换提供服务,各部门可以通过各自的垂直业务系统,首先将各区县部门的基础信息汇总到各部门的市级交换节点,然后通过统一的市级交换平台和交换标准进行数据交换、比对和分发。
(2)总体框架
    如下图所示,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系统的总体框架为:
    (3)功能要求
信息交换中心的功能
    ● 基于XML的跨部门的信息交换
    ● 各单位数据共享业务注册审核与发布
    ● 共享数据元管理
    ● 数据采集与同步
    ● 权限管理与权限控制
    ● 历史数据比对
    ● 业务流程管理
    ● 业务监控管理与审计
    业务集成接入系统的功能
    ● 异构数据采集
    ● 对外数据访问接口标准化
    ● 数据访问业务接口远程注册
    ● 数据访问本地权限控制
    ● 数据采集与共享定制
    ● 网络安全隔离
    3、财税库银信息共享与交换系统
    系统构架在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之上,以人行国库为中心,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部门进行信息的横向联网。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数据交换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单据及票据交换方式,电子缴税,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达到数据传送无纸化、操作程序标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加快预算资金收纳、报解、入库和拨付速度,确保预算资金的准确、及时、足额和安全入库,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强化国库、税务的职能,加强国库资金监管,提高监督和管理水平,为有关部门进行情况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手段。
    实行国库与财、税、银行计算机横向联网,使税收从征收机关到国库征收处再到国库架起了一条快速通道,能够减少税款划转的中间环节,提高整个社会税款报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杜绝税款的延压,保证收缴入库工作顺利进行。
    (1)系统目标
    以"立足国库、服务财税"为核心,以"横向业务处理中心"和"财税信息管理中心"为两个基本点。实现预算收入和拨款实时到帐,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纳税服务体系,提高监管力度。
    (2)主要功能要求
    涵盖机构范围:中心支库(分库)、专业行代理支库、财政前置与信息管理中心、国税地税前置、商业银行前置,并可以扩展至县级支库。
    主要横向业务:
    l      基础业务:预算收入缴库业务,预算收入退库、库款支拨业务,更正业务,免、抵调库业务。
l        衍生业务:基金收缴、社保费收缴、非税收入收缴等。
l        对帐业务:
    l      查询业务:所有查询均能采用模糊查询(组合查询)方式,能列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数据。查询结果可以排序,并有浏览、打印功能和转存为其他文件格式的功能。
    l      报表转发:从国库核算系统导入到数据处理中心各类报表,供征收机关核对。
    财税信息管理功能:主要是建立财税信息数据库,定义横向信息数据规范,接受、处理、存储政府财税基础信息,各类汇总报表、库存报表,纳税大户税收信息,各类统计报表、对比图、辅助分析等,以及财政归集的其他的业务分析文字信息。
    (3)系统安全要求
    安全系统采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加密安全设计。在硬件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防火墙和加密机,或者是密押服务器和密押卡,以保障网络到网络的安全通信,系统软件应用系统也采用了多项安全措施,运行中的流程制约、在线监测、异常处理流程,运行后的事后监督等。
    4、内部办公信息系统(OA)
通过将强大的通讯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结合在一起建设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可以将政府日常工作由分散方式过渡到电子协作变革性的联合办公,实现大量文档信息的有效管理。所有需要信息管理的公务员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工作信息,进行集成和有效地共享,支持政府的运作管理。在新形势下提高政府的整体反应能力。
    (1)系统组成
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包括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内部信息发布系统和统计数据加载三个子系统。
(2)基本功能要求
    公文管理系统:包括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档案管理、督办管理和大事记等。公文管理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l    公文签阅,市领导可以使用手写板输入并保留签阅笔迹。
    l    上级下发的纸质文档可保持版面一致(包括公章、红头等)地扫描至doc格式文件,用于引用、转发和存档。
    l    文件的处理权限可灵活设置,易于操作。
    l    公文流转的流程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l    公文模板可灵活加入、修改和删除。
    l    具有即时提醒功能。
    l    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操作要简单,多用鼠标进行选择尽可能减少键盘输入。对于领导批示要有个性化设置功能,即把常用批示存放到数据库中,领导只需要用鼠标和少量键盘输入即可完成,常用批示由文书维护;对于日期的输入尽量使用日历的形式,方便用户操作。
    l    具有领导授权功能,当领导外出时,启动该功能,由被授权的人代替领导行使权利。
    l    具有文档修改痕迹保留功能。
    l    每个公文要有流转日志,记录该公文整个办理过程。
    l    预留电子签名和电子公章接口。
    l    具有登记、拟办、批办、承办、办结和查询统计等功能,并能处理收文经过必要的流转程序之后转为发文的情况。
事务管理系统:包括车辆管理、会议管理、设备维护、数据提供、加值班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统计数据加载和专项资金管理;
    信息发布:包括通知公告、市政府部门必读、部门主页和公共信息;
    交流中心:提供内部工作论坛、软件下载和文件管理;
    个人办公:包括电子邮件、待办事宜和日程安排;
    知识管理:包括分类目录管理和检索查询功能;
    内容管理:
    l    实现内容的栏目划分、版面布置、内容发布、内容审查等提供全面的管理。
    l    主页及各部门主页中的栏目及内容的添加、删除、修改。
    l    内容管理应对各种内容(包括文档、图片、html、pdf、多媒体文件)进行存储,并能管理其产生和发布过程,可以对所管理的内容进行全文检索,可以将内容动态地发布,并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l    对栏目、子栏目的设置可由用户自行定制,前台自动生成页面。
    l    能对发布的信息按部门、按人员、按模块进行统计,可以统计模块的点击率及部门发布信息数量等信息。
    系统管理:
    l    部门管理可以定义单位各部门的人员
    l    角色管理可以定义单位的特殊工作人员,包括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公文流程的管理人员
    l    公文流程配置管理可对不同公文的流程进行灵活的配置和管理,包括公文的状态、公文的流转方式、可执行的各种操作、办理人员的操作和权限定义等
    l    公文类型管理可定义各种公文的类型、公文的样式等
    l    领导批示用语可以维护一些领导批示时的常用用语,方便领导工作
    5、电子邮件系统
    邮件系统是一个网络系统的基本应用。传统的UNIX系统提供基本的邮件功能,Windows系统也有强大的Exchange软件。但就政府的实际应用来说,为了增强功能,我们建议使用更加实用的电子邮件系统。
    (1)技术要求
    l    web应用界面;
    l    高度的安全性能;
    l    抗灾难性能(意外掉电,软硬件损坏),拥有raid5与全备份;
    l    完善的系统管理能力;
    l    完美的自主性能。
    (2)功能要求
    l    邮件管理:邮件的创建、接收、发送(转发、群发)、删除及邮件文件夹的管理;
    l    定时发信:可用于节日或纪念性时间发送祝福或提醒通知;
    l    附件管理:可一次设置同时上传多个文件;
    l    pop3 代收:把所有的其他邮箱的信笺统一收到指定信箱;
    l    smtp 身份验证:防止盗用,拒绝外人非授权使用;
    l    支持WEB/POP3/IMAP4的SSL智能识别邮件炸弹与恶意邮件;
    l    邮件系统审阅功能;
    l    邮件系统跟踪防抵赖功能;
    l    可实现发送服务器IP地址过滤、邮件发送者过滤、邮件接收者过滤以及内容过滤和病毒扫描。
    6、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应基于长治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通过接入设备来连接区县、乡镇和职能部门的会议电视终端,实现音、视频及数据的实时交互传输。
要求整个系统支持ITU制定的H.323标准,能够稳定的运行在IP网络的基础之上,通讯速率选择384Kbps。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能扩展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视频会议终端的编码输出速率可以调控,各节点之间支持远端摄像头的控制、会议组播、双视频流传送等功能,提供中文的图形用户界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维护。
系统建设应能达到如下应用目标:
    l    在市政府设主会场,其他各级单位设分会场;
    l    实现全市范围内电视电话会议:音视频会议、电子数据、图文数据等;
    l    各会场的屏幕可同时显示多个会场画面;
    l    每个视频终端可配多个摄像机,并可任意切换;
    l    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可以在会议过程中演示多媒体信息;
    l    具有白板功能;
    l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基本速率为384K
实现上述目标后、会议系统可实现以下形式的会议:点对点的会议模式、多点会议和数据共享。
    能够对多点会议实现会议管理,包括对会议进行登记、会议控制、会议传送、分屏设定等方面的内容:
    为此,在长治市政府设一个主会场,其他各级政府或者职能单位设置分会场。应提供具有多个点同时交互的、并且具有扩容能力的视频会议系统。
    在每个会场配置视频会议终端,为使整个系统能够组成一个统一的会议,需要配置MCU(多点控制器),全部设备通过现有宽带线路接入,组成多点会议系统。设立网控中心,控制整个网络的运转。网控中心负责全网多点会议的设置、召开、管理和会议控制。网控中心配置终端网管,通过标准WEB浏览器,对全网所有会议电视终端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控、管理,无需配置其它软硬件。当网络扩展时只需新会场通过宽带线路接入全网,即可加入多点会议。所有设备均为24小时常开机状态,将日常操作减少到最少。
    7、应急调度指挥系统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深化,从宏观调控国民经济运转到处理紧急突发事件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政府管理城市、服务社会的功能在不断完善。遇到突发紧急事件,例如传染病、恶性案件、洪涝、地震、公共紧急事件等,其社会影响之大、涉及面之广,已经不是单一政府职能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调动、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统一领导,快速行动。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实现政府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处理城市特殊、突发、紧急事件和向公众提供社会紧急救助服务的联合行动系统。为城市构建一张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完善市各级政府对突发紧急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可使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了解更加全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更加迅速、相关人员之间的协调更加充分、决策更加有依据;同时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1)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要求
    l    统一网络平台
    l    集成GIS平台实现可视化指挥
    l    利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系统协调指挥
    l    通过CallCenter接口实现紧急事件报警的统一接入与交换。可提供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的报警接入。
    l    应急指挥中心处警人员可以在GIS系统上实时的掌握车辆位置信息。
    l    以内容全面的知识库和数据库作为支持,通过应用数据挖掘等技术,以支撑各种主题的在线分析处理业务,为决策会商服务。
    l    实现多部门音视频直接交流。
    l    提供大屏幕子系统用以显示GIS应急联动应用界面和(或)输入的各种视频图像,包括现场实况图像。为决策和指挥提供直观的辅助手段。
(2)应急指挥中心组成部分
    l    有线、无线通信子系统
    l    综合业务接入子系统(CallCenter)
    l    业务汇聚及处理子系统
    l    计算机辅助调度子系统(CAD)
    l    地理信息子系统(GIS)
    l    卫星定位监控子系统(GPS)
    l    数字录音子系统(RMS)
    l    监控监测子系统
    l    大屏幕显示子系统
    l    辅助决策子系统(DDS)
    l    数据存储与分析子系统(MIS)
    l    视频会议子系统
    l    紧急事件视频点播子系统
    l    网络管理与安全子系统。
    8、组织人事管理系统
    在政府工作中人事组织工作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阶段的人事组织工作中却存在着多个相关部门之间各行其事,信息独享等无法避免的尴尬现象,这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大了部门间协调的难度。组织人事管理系统应该可以使各部门之间使用共有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简化繁琐的手工统计和信息汇总的人工工作,让人事组织工作在人事组织相关的各部门之间活起来。
    (1)技术要求
    l    基于web 服务器,三层架构的网络人事组织办公系统;
    l    完全按照政府机构人事管理的层次和模式进行构建,适合政府人事组织机构的管理工作和信息的多方使用;
    l    包括人事、党员、干部、工资、培训、劳动、离退、档案信息的管理;
    l    健全的人事信息的组织,让组织管理工作更加的完备和准确;
    l    使用工作流进行审批工作;强大的流程定义工具,方便电子化政务的现有管理流程;
    l    业务中存在的单据的和信息的保存,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2)功能要求
人事管理: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单位基本信息管理、事业单位法人管理、大中专生毕业、招聘录用、军转安置、聘约合同签订、外地人才引进、年度考核管理、转干、人员调出、职称管理、月度考勤管理。
    党员管理:党组织管理、党员信息管理、申请入党人员管理、组织关系介绍信管理。
    干部管理:干部调整管理、干部聘任管理、后备干部管理、干部政审管理、知识分子管理、干部考察管理。
    工资管理:考勤及工资管理、退休人员管理、区域管理、统计报表管理。
    培训管理:普通培训 、任职培训、特种人员培训。
    劳动管理:劳动监察、劳动争议调整、劳动用工年检、工伤事故、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外来劳动力管理。
    离退管理:离退老干部花名册、离退老干部工资表。
    档案管理:档案转进、档案目录维护、档案零散材料登记、档案查阅、档案借阅、档案转出、索取档案、四统一管理、档案转出。
    9、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要求以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标准为基础,涵盖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国资部门日常管理数据信息化的重要工具。辅助实现国有资产监督调控机制和年报制度,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技术要求
    l    基于WEB设计,采用B/S三层结构体系;
    l    各类数据全面、完整;
    l    包括系统管理、日常管理、清产管理、对帐管理、统计报表管理;
    l    实现数据的统计、查询及报表生成。
    (2)功能要求
    l    入帐申请
    l    入帐管理
    l    内部调拨
    l    主附台件转换
    l    增减值处理
    l    资产状态变更
    l    在用精密贵重仪器使用记录维护
    l    出帐处理
    l    各类报表输出
    l    清产管理
    l    对帐管理
    l    统计报表管理
    10、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长治市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系统,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库等),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能够覆盖长治市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全面支撑部门预算管理(编制与调整)、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审核与拨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预测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该系统的建立必须能够有利于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政府财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增大财政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逐步走向依法理财。
    长治市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系统主要建设目标是包括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国债管理等核心财政业务的管理系统和宏观经济预测系统,即财政业务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组成
    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包括:预算编制审核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发放系统、收入管理系统、国债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宏观经济预测系统、与其他部门连接的借口系统、标准代码库系统等11个系统组成。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统计信息系统
    统计信息是国家基本的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的主体,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社会公众、国际社会了解国情国力的主体来源,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长治市统计局拥有丰富、海量和不竭的信息资源,对这一资源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加工,尽快满足长治电子政务建设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从而提高统计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快速支持能力,也是实现统计信息在政府部门共享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国民经济统计综合数据库改造项目、农业普查数据库改造和应用系统接入项目以及人口普查数据库改造项目的数据改造。对所有的共享数据进行描述,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合乎要求的信息源。
    (1)技术要求
    l    指标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l    数据库采用数据年份、指标代码进行数据定位,便于数据查询、管理及扩充;
    l    采用动态查询方式,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查询指标和资料年份形成统计表,并可对指标进行图表表达;
    l    实现Web方式的数据查询,对指标按绝对量和相对数进行分类。
    (2)系统组成
    系统要求对现有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改造,建立数据库和文档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国民经济统计综合数据库
2)农业普查数据库
    l    农村住户的基本情况;
    l    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
    l    行政村基本情况;
    l    乡镇基本情况;
    l    非农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l    农业用地面积;
3)人口普查数据库
    l    基层数据库,包括:户表、人表、死亡表、暂住人口表;
    l    人口普查检索系统
4)标准化文档文件
    l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
    l    统计指标体系
    l    统计调查体系
    l    行业分类
    l    经济类型划分标准
    l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标准
    12、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土地数据库、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地质数据库三类数据库。该系统应以地政管理、矿政管理、统计分析、综合事务、信息发布、查询及决策支持等信息子系统为核心,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基础地理信息及其他领域的相关信息和信息化机构为保障而形成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建设内容如下:
    l    城区城镇地籍数据库
    l    全市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l    各县城镇地籍数据库
    l    全市采矿登记管理数据库
    l    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库
    l    矿产储量登记数据库
    13、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对城区道路交通的管控能力,需要在市区主要街道路口安装城市道路监控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应能够极大的完善交管部门的管理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大大改善道路交通次序,使交通状况得到明显的改观。加强与110、120、119、城建、环卫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反应速度。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需要重点完成四个子系统的建设:
    (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最终目标是系统能实时监测交通数据,并能够智能地调度控制区域内的各种交通流,保证区域内道路网交通负荷处于最佳状态。
    (2)交通控制管理系统。交通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使“监控中心”各子系统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使信息交换更加便捷,从而利用内部网络办公平台,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纠违系统、电视监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建立具有数据采集处理能力、数据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和具有简单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一体化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为长治市今后实现智能交通系统(ITS)奠定基础和预留各种接口。
    (3)交通诱导系统。根据交通信息对交通流进行经路诱导和停车诱导。在二阶段中以人工和初级自动诱导、发布信息为主,在以后将建成高度智能化的自动诱导系统。
    (4)交通纠违系统。综合数字照相、车牌识别等技术对闯红灯的机动车进行记录。
    14、环保信息系统
    (1)建设目标
    l    能够控制环境污染总量;
    l    清楚、准确、及时的反映环境问题;
    l    了解某地区的环境污染总量(即环境现状),并且通过统计可以计算出月、年污染速度,再通过环境容量(环境自净能力)的测定,可以为某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和强度提供决策依据。
    (2)功能要求
    1)污染源管理
    污染源管理以企业为单位,主要包括污染源的常规信息管理,污染源的地理分布图、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及管理,排放口登记管理,监测用适配器的管理,污染治理设备的管理。另外,还提供人工录入排污数据,信息查询等功能。
    2)环境监察管理
    遵循环境监察工作报告制度的基本原则,依据监察部门的工作特点,对机构的常规信息和业务流程进行工作流管理,主要包含机构基本情况、现场检查、污染事故、纠纷与信访调查处理、排污收费情况、人员管理等内容。
    3)数据采集
    l    污染源数据采集:通过适配器、MODEM等采集污染源的排污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中,另外还实现了实时监测功能。
    l    常规日结数据采集:从下级监察机构以一天为时间间隔采集排污数据,并将其存入数据库中。
    l    监察报告制度数据采集:从下级监察机构以季度为时间间隔采集监察报告数据,并将其存入数据库中。
    l    重点污染源采集:从下级监察机构采集重点污染源的基本情况。
    l    10分钟数据采集:通过适配器、MODEM等采集污染源的10分钟排污数据。
    4)统计与分析
    对污染源的基础数据可按不同时间跨度、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形式等多种条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并提供涵盖排污量、污染治理设备运转状况、污染物排放量、环境监察档案及环境监察报告等多项内容在内的报表处理。
    5)系统管理
    l    系统参数设定:包括E-MAIL参数设定,系统级别设定和静态编码表的数据设定。
    l    数据库整理:定期清除系统中不再需要的垃圾数据。
    l    用户权限管理:可进行新用户注册、用户查询、注销和用户权限管理,这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l    日志监察:对用户的日常操作进行审计跟踪,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6)地理信息系统
    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污染源的分布位置及状况,并提供基于GIS的企业查询和污染源排污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测功能。
    15、水务信息管理系统
    水务信息管理系统由防汛减灾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分析系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1)防汛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承担了防汛减灾信息的数据管理、查询、分析等功能,为会商及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与可选方案。系统应采用B/S结构,能够借助GIS软件实现三维地图、三维卫星云图(动画播放)、红外卫星云图(动画播放)、雷达回波图(动画播放)、地图的等值线(面)、三维淹没分析、雨量面分布图等电子地图,为防汛减灾信息赋予更加直观的表现,对防汛的预报、决策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系统应提供的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暴风雨预报、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灾情评估、防汛会商、风险分析、防洪抢险、指挥调度
(2)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实时采集系统获取各种水资源实时数据。实现信息的实时查询及统计分析,并采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库,为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系统应能够利用GIS软件直观的表现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对水资源量的评估效益、对水量的平衡分析、对地下水的水资源分布分析、对水资源的规划分区等。
    系统应提供的服务包括:
    实时信息查询服务:包括水位查询、水质查询、用水量查询、检测井信息查询、含水层信息查询。
    决策支持服务:包括水资源量评价、水资源量预测、水资源优化管理。
    业务管理服务:包括用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年报编制。
(3)墒情监测及旱情分析系统
    及时高效获取土壤墒情数据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析预测。要求能够借助高精度传感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GSM无线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存储和处理等技术,实现无需人为参与的土壤墒情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等功能。
    系统应提供的服务包括:气象信息、雨情信息、水情信息、墒情监测、旱情分析、抗旱统计、旱情预测。
(4)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要实时监测获取各种实时水质与污染信息,实现各种水环境信息的实时查询及统计分析;并利用水环境管理及模拟数学模型技术,基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思想,建立水环境管理模型库,提供对水质的实时监视,完成了对水质的变化趋势描述、水质渐变分级和水质等值面(线)在线分析等。该系统的运行将为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系统应提供的服务包括:
    实时信息查询:水质信息查询、污染源信息查询、水环境功能区查询。
    决策支持:水质评价、水质模拟预测、水环境容量计算、污染物总量控制。
    16、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为规范城建管理工作,实现城建日常管理工作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方便及时准确的采集到城市建设监管业务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详尽的决策支持信息,需要建设城建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应能够提供如下服务:
    l    风景名胜监督管理;
    l    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
    l    国家园林城市信息管理;
    l    市政公用行业资产变更备案管理;
    l    市政市场监管信息管理;
    l    污水、垃圾处理监管信息管理;
    l    城市供水监管信息管理;
    l    城市排水监管信息管理;
    l    城市环境优化监管信息管理;
    l    城建监管多维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四、     政府对外服务和信息发布
    1、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一个城市政府的门面,是广大市民、企业同政府信息交互的接口,也是广大政府公务员的办公平台,因此,电子政务门户平台是各种应用软件、系统功能的集成。它的功能、性能、使用方便程度对整个政务系统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长治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是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核心。
根据长治市电子政务现状以及现有的技术手段,结合我们规划的发展思路,要实现电子政务门户服务管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l    政务公开与公众互动
    l    信息发布统一管理
    l    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
    l    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城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网站集群的规划和建设
    (1)目标及技术要求
城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分为公众门户网站和内部门户网站。
公众门户网站是政府面向公众(个人和企业)提供各项在线服务的集成平台和政府相关信息的发布平台。
内部门户网站是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平台,政府各部门通过内部门户网站实现社会公众服务事项的协作处理,以及资源共享、网上培训和资料下载等功能。
门户平台应可以有效的支持以下技术要求:
    l    基于J2EE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l    支持国际主流标准Portlet、XML、WSRP、JAAS、JNDI、JCA等
    l    客户端程序和服务端程序相结合,既保障系统的高效灵活扩展性,又降低服务器的计算压力,降低二次开发和部署门槛从而节省开发成本
    l    支持高度个性化的门户内容展现模块,可由用户确定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的访问入口
    l    友好的用户互动界面
    l    多系统整合
    l    良好的可伸缩性,用尽可能低的硬件投资实现良好在线响应
    l    一站式访问,所有系统只需一个密码单次验证,实现单点登录(SSO)
    l    通过内容管理可迅速查找用户所需要的文件及资料
    l    政府工作人员可进行在线协作
    l    认证和授权支持LDAP、NIS、JAAS、JNDI、ADSI接口,用户还可扩充
    l    通用的二次开发架构
    (2)组成及功能要求
一个完整的城市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应该包括:
    1)信息发布平台:
    全市党政机关实现对外信息发布的平台,解决统一授权之下的分布式信息发布问题。信息发布平台应由信息采集、内容管理、信息检索、管理与维护四部分组成。该模块设计要求如下:
    l    支持政府各部门分布式信息发布应用。
    l    提供快速、便捷的动态数据发布。
    l    采用基于角色和用户组的安全访问控制
    l    全面实现基于中心数据交换体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统一管理
    l    后台数据维护与前台数据发布共享的一体化,使所有信息实体(如网页、文档、图片、关系型数据)根据元数据的定义进入数据仓库,实现不同属性的数据的统一管理
    2)一站式办公平台:
一站式办公平台为党政机关开展面向内部和公众的网上交互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重在解决部门间的工作协同与业务协同,同时为领导监管和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一站式办公平台是政务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供企业办事人员、广大市民办事简单、快捷,不需要在政府部门之间来回跑动,起着传送信息的作用。同时还使得政府公务人员、市民不需要在不同的信息系统中反复进出。因此,它既方便市民又提高办事效率。这就是一站式办公平台。一站式办公平台的功能要求如下:
    面向公众的服务:注册登录及资料管理、服务请求提交和在线事务办理、服务咨询及资料下载。
    面向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事项审批的设计和定义、集中式事项审批、分布式事项审批、审批项目的归档和查询、审批项目的工作统计、事项查询、领导监管和决策支持。
    单点登录功能:集中的权限控制、数据保密和数据完整性、完整的审计和日志、身份验证 。
3)      网站管理系统
包括数据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网站管理等。
    2、网上行政许可服务系统
    行政许可服务系统由一站式与一网式服务两部分组成。通过行政许可服务系统的建设,使项目审批的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协调统一地进行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清政廉洁。
    一站式服务构架在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之上,对进驻行政许可服务大厅的各部门窗口行使组织、管理、协调等职能,对进入的审批事项进行受理、办理及督办等管理;
    网上审批服务构架在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之上,实现项目审批过程协同化管理,提高机关办事透明度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服务和监督职能。
(1)总体业务框架
如下图所示,行政许可服务系统的总体框架为:
    
    (2)功能要求
    许可中心:主要为了能够让政府对各个事业局的业务进行监督管理,让各个事业局派驻办事人员(窗口办事人员)到中心办理各自的业务,由中心监控办事的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办件数量统计,让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提高整个地区政府的整体办事效率。
    网上审批:在许可中心的基础上,目的主要解决中心的两点不足。其一:窗口办事人员和原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困难,接收到的材料不得不每天人工送到原来单位,无法利用网络传输提高办事效率;其二:窗口办事人员同来办事群众交流困难,办事群众办理项目需要将材料(实物)带到审批中心,无法通过网络传输材料,减少交流环节。所以,网上审批包括三方面功能,从办事群众到各事业局的功能部署是:网上申报——行政审批——远程审批,形成一整套数字办证的管理系统。
    网上申报:办事群众通过网络进行项目申请、上传材料、同审批窗口工作人员交流、和中心交流等工作。同时未来更好体现的行政审批中心的服务概念,在网上申报的网站实现更多的数据公开,方便更多的人同审批中心交流,以及对审批中心的工作进行更全面的监督,更能体现“高效、廉洁、创新等”新的政府服务理念。
    远程审批: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同原所在事业局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共同完成项目的办理审批。以及方便各个事业局之间进行更有意义的数据共享。提高政府内的办件办证速度。
    3、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应遵循医院管理学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事务”驱动信息处理。信息流自病人进入医院始,组成以门诊和病房的全信息流及与之相伴随的医技、财务、行政管理辅助信息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纵向与横向交互作用,实现全方位立体多层次的医院信息管理目标,不仅要有回顾性动态信息处理,而且具有质量指标分析,趋势导向性功能和辅助决策,自动调节控制作用。
    (1)系统建设目标
    l    支持医疗和行政事务管理、医疗动态与医疗质量的宏观监督与控制。
    l    实现病房实时医嘱处理及门急诊处方自动处理。
    l    支持病员及医疗信息电话咨询检索,支持科研及教学信息管理。
    l    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报价和呼叫,统计图和表多维显示。
    l    支持自动化检验仪器的数据自动采集及检查请求与报告自动传递。
    l    支持医学影像系统动态或静态传输,实时或回放显示及申请与报告自动传送。
    l    支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TMS)和远程终端联机登录。
    l    实现高安全性、可靠性,7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自动热备份和恢复。
    l    设置分级权限和密码功能,严格控制重要数据被修改和删除,自动记录进入系统者、代码、时间及更新数据的内容。
    l    符合医院规范的操作界面,易学易用,维护简便。
    l    系统平台留有余地,具有较强扩充性及开放性。
    l    支持IC卡技术。
    (2)系统功能要求
    l    门急诊管理:门急诊挂号管理、门急诊收费管理、观察室收费结算、门诊信息管理。
    l    住院管理:出入院管理、病区床位管理 、病人费用结算管理、病区信息管理、病区医嘱管理。
    l    药品管理:药库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
    l    手术室管理:手术室管理、麻醉室管理。
    l    医疗信息管理:病案质量管理、病案信息统计管理、医疗统计分析管理。
    l    物资设备管理:总务管理、设备管理、供应管理。
    l    医保数据交换管理:医保信息收发、医保信息查、医保报表分析。
    l    辅助决策及服务:病人费用查询、多媒体导医查询。
    l    医院综合办公:院长查询决策、医院人事工资管理。
    l    系统维护:字典维护、系统帮助。
    4、公安综合执法管理系统
    公安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应该从对案、人、场所的业务流为切入点及中心,而不是以警种的划分为构筑系统的骨架,消除警种界限、实现公安实时的业务流系统。避免重复录入,以及各警种系统之间数据传递需要通过中间平台进行转换的问题。使得整个执法过程实时透明地得到反映,并全程动态的得到监控。另外,系统还应提供工作台帐、执法文书打印、在线法律法规帮助、多种多样的统计分析等功能,从而极大地减轻民警的工作量;实现数据在各个警种之间实时动态的共享。
    公安综合执法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如下:
执法监督:执法过程、超期羁押、执法审核、未执行处理、法律法规在线帮助。
工作台账:一可用以掌握民警或各部门的工作量,二可形成统计报表,三也可向网上发布。工作台帐可依市局、分局、部门、及经办民警在某一时段统计出所有执行过的处理的统计数,及各类处理下的所有疑犯的简要情况列表。
    统计分析:
    l    案件:分别根据时间-经办单位、时间-涉嫌案别、经办单位-涉嫌案别(可设定为某一时间段)进行统计,结果可分别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形式显示;
    l    人员:分别以时间-经办单位、时间-涉嫌案别、时间-年龄段、时间-性别、时间-户籍地、时间-文化程度、时间-身份、经办单位-涉嫌案别、经办单位-年龄段、经办单位-性别、经办单位-户籍地、经办单位-文化程度、经办单位-身份、涉嫌案别-年龄段、涉嫌案别-性别、涉嫌案别-户籍地、涉嫌案别-文化程度、涉嫌案别-身份、年龄段-性别、年龄段-户籍地、年龄段-文化程度、年龄段-身份、性别-户籍地、性别-文化程度、性别-身份、户籍地-文化程度、户籍地-身份、文化程度-身份(以上报表若没有时间量作为条件都可设定为某一时间段)等进行统计,结果可分别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形式显示;
    l    处理:分别以时间-处理、经办单位-处理、涉嫌案别-处理、年龄段-处理、性别-处理、户籍地-处理、文化程度-处理、身份-处理、经办人-处理(以上报表若没有时间量作为条件都可设定为某一时间段)等进行统计,结果可分别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形式显示
    l    超期羁押:分别以经办单位-处理、涉嫌案别-处理、年龄段-处理、性别-处理、户籍地-处理、文化程度-处理、身份-处理等进行统计,结果可分别以列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形式显示。
文书:集成常用的一些刑事、行政文书的打印、查询及其它文书的管理功能。
    5、社保信息系统
    社会保障业务涉及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税务、金融、公安等多个部门,需要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目前不少地区和单位已建立保障信息系统,但系统之间基本处于分散、封闭和互不联通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性的标准和网络系统。这阻碍了当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社会保障的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
    系统建设目标如下:
    通过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先进的信息网络体系和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实现电子化的业务管理、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和科学的宏观管理。
    l    支持不同部门高效协同工作
    l    支持以客户为中心、方便的社会化服务
    l    支持以微观数据资源为基础、科学的宏观管理
    l    支持“纵向建设”,实现“横向对接”
    l    采用多种模式并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l    以数据为核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包括:劳动保障子系统、民政子系统、宏观管理子系统、公共服务子系统、相关业务子系统、运行支持子系统。
    6、政府热线系统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开通“政府热线”,通过专线来接听群众电话,倾听群众的呼声。一方面通过“政府热线”可以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司法解释;另一方面可以把群众的反映和建议落实给相关部门承办,要求承办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处理结果。“政府热线”听民情,办实事,解民忧,积极改变服务策略,为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极大地改善了政府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为了给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府热线”服务,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语音卡技术,将电话和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建立呼叫中心。
    (1)应用目标
    l    提供自动信息服务和人工信息服务。
    l    进行政策宣传,改善政府形象。
    (2)功能要求
人工信息服务:自动排队与分配功能、语音或音乐等待功能、座席之间可将某一呼叫相互转接、坐席间相互求助、座席间电话的抢接、电话自动转接、座席管理、座席录音、客户投诉、自动通知子系统、座席监听。
自动信息服务:单位简介、政府职能介绍、政务公开、投诉受理、法律法规查询、政府信息发布、留言功能。
统计功能:为了准确地把握每天每个座席的工作情况,系统实时、自动地对座席的工作状况进行统计;实时、全自动的语音信息访问状况统计;报表打印功能。
其它功能:来电显示功能、上下班切换、系统管理、语音文件采编制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