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云计算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关键字:服务器;计算平台;计算技术;应用和选择;导向性指标   

  6月28日,本版刊发了记者对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博士的专访《未来“神经中枢”藏在“云”里》,对云计算进行了深入解读。文章见报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神经中枢,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向实用、从支脉变为主流,带给中国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国际IT巨头纷纷抢滩的形势下,中国应当如何迎接云计算,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云”?

  本版今天介绍中科院计算所东莞分部所长季统凯和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的有关观点。

  ――编者

  中科院计算所东莞分部所长季统凯――加快构建“中国云”

  核心观点:在发展云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跟国外积极合作,同时必须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加快构建属于自己的“云”。

  在“数据为王”的今天,云计算将成为今后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技术,也将会成为国家产业安全、信息安全的导向性指标。当前云计算正日渐被美国等少数国家高度集中和垄断,已有诸多国际巨头开始在我国布局云计算业务。这无疑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发展云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跟国外积极合作,同时必须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加快构建属于自己的“云”。

  虽然我国在建设云计算平台、发展云产业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应用存在不少缺陷,在云计算系统核心功能和管理、云存储模型和定位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商业探索还在初步阶段,对如何充分发挥云计算作用、实现云计算的商业价值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标准缺失,目前主要的云计算服务商有多家,它们提供的云计算平台之间不具有互操作性,直接影响云计算的大规模市场化;企业信任机制尚未建立,等等。

  由于云计算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且直接面对世界范围的网络和服务竞争,其生存业态是快鱼吃慢鱼、赢者通吃。因此,整合资金、管理、人力和上下游资源,加大投入,快速发展,是云计算成功的关键。

  中国要尽快构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自己的“云”,需要有一整套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需要政产学研各界紧密结合,合力推进――

  第一,像推动下一代互联网、TD和3G发展一样,将云计算平台列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由国家各部委联合启动建设“云计算平台示范工程”,设立国家云计算重大专项,制订云计算标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云计算平台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推动我国云计算进入大规模研究及建设阶段并向商业应用迈进。

  第二,落实国家人才政策,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相关技术积累为基础,整合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组建“国家云计算产业技术研究院”。其目标是切实在国内建立起云计算产业的人才高地和技术高地,抓住IT业的变革机遇,深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核心技术,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相结合的新途径,实现技术与产业并举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云计算承载大量客户的数据,从战略上中国的企业不适合在国外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国家应该把云计算和基础电信网络一样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来对待,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经营许可证。

  第四,希望国家牵头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的制定,这主要涉及到云计算操作系统、API接口、云计算和云终端连接的通道标准等方面。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走政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并吸收更多的企业代表参与其中,因为企业是真正要使用这些标准的,而标准也需要在应用中完善。

  (本报记者 张意轩整理)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打造大服务器产业链

  核心观点:大力发展自主的“大服务器”产业链,为中国云计算提供适应未来发展特征的自主核心装备,不但是我国服务器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云计算自主可控的关键。

  当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服务器“低端堆砌论”。很多人认为,云计算后台只有一种模式,就是用海量的低端服务器做计算中心,即所谓的“服务器农场”,如亚马逊、谷歌等。

  事实并非如此。从计算技术上看,“服务器农场”只适合分布式计算,分散的数据没什么关联性,可以分布到多个地点和设备上进行存储,计算也可以拆分成多个任务由上千台的低端服务器一起完成。但是在未来,面向一些关联性很强的数据和运算,例如OLTP业务(联机事务处理),才是更为广泛的商业计算模式。即便是在分布式云计算平台中,“服务器农场”也只是一种过渡阶段。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成熟和深入,应用和数据的跨数量级整合是一个大趋势,对服务器的性能、可靠性、扩展性等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集中规模的累积,必然会使得云计算物理平台发生质变,就好比小型发电机必然会被大型发电机组取代一样,分散的、过渡的模式将被逐步取代。因此,大型服务器将成为云计算硬件基础的核心。继续大力发展自主的“大服务器”产业链,为中国云计算提供适应未来发展特征的、具备竞争力的自主核心装备,不但是我国服务器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云计算自主可控的关键。举个例子来说,当每家每户都有一台发电机时,谁掌握发电机产业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当全国只有几个发电站时,谁拥有发电站技术、谁能掌握发电站,就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

  打造自主的大服务器产业链,必须依靠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应用软件等厂商的共同协作。

  要实现自主大服务器产业链的快速构建,必须在自主可控、战略领先的原则下,理顺产业链关系,完善产业布局。

  首先,各产业环节务必协同发展,构建国产云计算产业链。目前我国虽然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领域都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和竞争力,但各个环节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虽然各自都积累了不少产业经验,但缺乏相应的分享机制,也难以实现技术策略的同步,在和国际巨头竞争时无法形成合力。

  建立科学的利益分享与协作机制,需要在不断规划、探索、总结中完善和成熟。目前,浪潮正积极推动建立“国产服务器产业联盟”,争取把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优势力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和产业化的力量,在建立科学的利益分享与协作机制的前提下,实现在技术、产品、服务方面的协同。

  其次,走开放的技术路线,构建开放的产业环境。从全球IT产业乃至所有科技行业上看,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大势所趋。只有开放才能集结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提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更丰富的应用和选择。现在国际上很多领域已经有成熟的技术,而且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国外成熟技术和经验,可以实现快速赶超,摆脱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