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 搭建政府与群众互动的有效平台
来源:法制晚报 更新时间:2010-08-19

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胡晶晶

  网上纳民意,网下解民忧,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窗口。

  市委书记陈树隆近日在我市网络问政情况调研报告上批示:“网络问政是搭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动的有效平台,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抓手。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及时上网,解疑释惑,解决问题,形成互动,齐抓共管,在全社会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批示传递着党和政府对了解民生民情的迫切要求,对网络问政承担政府和群众互动平台作用的殷切期待。

  筑平台 网络传递社情民意

  近年来,我市网络问政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政府通过网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网络问政,已然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从2003年初在市政府网站设立“市民心声”专栏,到2004年开辟市民论坛、2005年开通“市民心声网”,直至目前三县四区政府网站和芜湖新闻网、芜狐网均开通相关栏目,我市网络问政的步伐自迈开后就一直大步前进,从未停歇。

  记者从市网宣办获悉,目前我市网络问政平台主要分为3类:一是市民心声网,主要有在线访谈、咨询投诉、市民论坛、红黄牌督办、群众满意(不满意)排行榜等栏目;二是三县四区政府网站,包括县(区)长信箱、百姓呼声、举报投诉、政民互动等;三是新闻网站的相关栏目,如芜湖新闻网的芜湖政风行风在线、爆料投诉、局长零距离,芜狐网的新闻监督报道反馈系统。我市成千上万网民正是通过这些平台,将来自基层的呼声顺畅地向政府部门传递,向领导干部传递。

  订制度 网络问政求真务实

  网络问政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晓民情、解民忧?我市在开办问政栏目之初,就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在线回复制度、在线谋划制度、在线督办制度等,确保网络问政的实际效果。

  近日,我市再次出台提升市民心声在线回复质量的新制度,明确规定:在线回复的问题要经各承办单位分管负责同志或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核,并纳入各单位年终综合目标审核;所涉及部门必须及时协调解决,不得相互推诿、扯皮;设置“满意”、“不满意”两项评价指标,每月对不满意排行榜上的前10条内容予以全市通报;对故意不予办理或对网友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认真解决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相关规定对涉及单位和人员启动问责程序。种种制度在督促有关单位将舆情采纳落到实处的同时,也为群众反映合理诉求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除制度建设提供充足保障外,我市网络问政的回复流程、网友意见的收集与办理等也不断走向完善。目前,各网站区别对待不同类型信息,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舆情。对于集中反映的问题,证实后第一时间通过信息报送渠道,直接报送相关领导。

  通过网络连接党心民心,让群众成为政府工作的监督者,基于这一理念,我市依托互动性栏目做好政务公开,推动网络问政走向深入。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政务公开网累计主动公开信息数量达10055条,同比增长25%。

  根据网络热点,安排在线访谈,是我市网络问政工作搭建的又一互动平台。就群众关心的重点工作,安排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进行“在线访谈”,集中解答群众关心和网友投诉咨询的问题,这种在线访谈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市民心声“在线访谈”栏目运作6年以来,直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作为一处公共舆论平台,网络在我市作为“下情上达”、“民情普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展现。

  求实效 真情连接党心民心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敬农在与网民交流时曾说道:“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关心并致力去解决的问题。”将群众和网友关心的问题放在心上,听民声,解民忧,正是政府通过网络问政工作一直在做的事。

  网络问政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网络是虚拟的,但所表达的民意却是真实的。通过这条广泛、畅通、高速的渠道,政府能够听到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了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为服务群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不仅最大限度地化解了社会矛盾,也对促进社会整体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及时公布重大决策等网络问政模式,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为更好地推行“阳光政务”、密切干群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我市,自“市民心声”等网站开办以来,市委、市政府利用这一沟通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广纳民智,在搭建政府和群众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推动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行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