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的持续建设,目前北京卫生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基础水平得到提高。北京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涉及医政、疾控、卫生监督、妇幼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等卫生管理的主要领域。
很多领域的信息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机版到互联互通、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的跨越,卫生资源、出院病人、妇幼保健、血液管理、计划免疫、许可审批等一系列支持卫生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形成,基于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的工作模式形成。
提供数据和分析支持
几年来,基于信息化建设积累的数据资源,为北京市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分析;为医政管理提供数据和分析,信息系统为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反映医院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的指标和数据,为各医院加强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为重大卫生事件管理提供了数据和分析;为科研机构提供着丰富的基础数据,例如北京地区正在开展的DRG课题。
相对于过去的手工,有了信息化平台后,数据提供的速度和质量有了极大提高,即使有时数据提供的频度以小时为单位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很好地支持了卫生管理。
促进规范化建设和效率提高
信息系统建设不是对原手工阶段工作的复制,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进工作流程,甚至对工作模式和机制进行变革,因此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业务规范建设也是其中并行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如网上审批和一窗式受理信息系统实现23类129项许可、审批、全程代办事项的网上受理和审批工作。覆盖医政、监督、疾控、血液、中医等部门的审批业务。从审批的受理,资料文件转递过程,审批条件、时限,审批各环节的责任处室和责任部门等方面,从受理到审批终结期间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时限、工作标准均做出明确的规定,形成规范模式和规则。卫生监督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都出台了相应的业务规范对现有的工作模式和机制进行了改进,使工作更规范化。
同时,信息化还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网上审批项目系统实施后,95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如原执业医师许可的审批时间需的30工作日,减少到现在的5个工作日。原来一件许可业务处理中用于这些环节的时间平均累计3小时 ,现在平均累计1小时。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后,每100袋节约血液入库操作时间(扫描入库)节省2~4小时。
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提供了支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实施以前,参合农民的报销周期至少两个月,共8道程序,实施后农民只需5~10分钟、3道程序即可报销,既免除了农民为报销的车马劳顿之苦,又缓解了农民家庭经济的压力。计划免疫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预防接种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实时获取儿童免疫接种和疾病信息、应接种疫苗自动推算、异地建卡、异地接种等功能,使接种人群在本市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随处接种。网上审批及一窗式受理系统的模式是“一门受理,‘保姆式’服务”,变多次反复上门为一次大厅申报,节约了相对人的车马劳累,改变了过去办理审批中存在的“跑断腿、磨破嘴”的情形。
基于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提供。目前,在卫生信息网上,群众可以获取传染病疫情信息、餐馆等场所的卫生状况信息、医疗机构部分病种费用信息、许可办理状态信息、产科床位信息等,还可以在网上递交许可材料、预约献血,方便了群众。
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提升工作的作用
在近几年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为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市区两级卫生局信息中心相继建立起岗位设置规范和任职要求,并在人才引进、在职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更为重要地是,随着一个个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成功,信息化在信息共享、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推进工作时同步提出了信息化的建设需求,甚至把信息化作为开展某项工作不可或缺的前提。这为今后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
卫生信息化只有真正成为卫生事业的重要部分,才能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和发展,并反过来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把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使信息体系获得了重要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信息体系的建设又使北京的公共卫生建设水平提高,更具内涵。然而,目前把卫生信息化作为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环境还远未形成。
信息化建设的仅有应用系统和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把标准规范、政策制度、机构人才、运行维护作为同等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在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过程中努力把上述建设内容统筹考虑,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于应用系统,其它方面的建设力度还非常不够,甚至严重滞后,例如,在中心机房、人才队伍、标准规范等方面,尽管取得成绩,但仍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建设不到位,成为瓶颈。因此,除可以较快达到成效的应用系统建设之外,对人才队伍、标准规范、运行维护等基础工作应尽早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
投入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资金支持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政府投入为北京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但目前政府财政投入体制又对信息系统建设造成一定的制约,如在市区两级财政体制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市强区弱、区县间严重不平衡等状况,由于区县或基层的信息化水平低,市级信息系统的建设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同样,医院的信息系统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由各个医院自筹,这造成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共享难度很大。此外,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应建立长久机制。
要处理好技术引导和业务实现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业务依然占有主导地位。信息整合共享、信息系统设计开发、项目的实施等各个环节,业务方面的认识水平、配合程度、需求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等对信息化建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北京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过程中,那些业务方管理规范、需求明确,而且重视信息化、积极配合的项目,不仅协调难度小、建设周期短,而且质量高、效果好。但协调难度大、进度难以控制、需求变换不定的项目占多数。因此,一方面,如何使业务方发挥更好的作用是今后开展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另一方面,切忌过度地以信息技术的可实现性为出发点,脱离业务工作需求的实际,主观臆想并缺乏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使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工作脱节、项目难以完成、资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