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问政看信访问题
来源:光明观察 更新时间:2010-08-20

   官员通过网络回复民生日渐成为一种趋势,作为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人民网报道过“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在走过的4个年头里,日均接收留言1300—1500条,有41位省级主要负责同志、157位地市级主要负责同志对网友留言做出公开回复。

  当前官员“集思广益”已是遍地开花,或以微博,或以信箱,或以贴吧论坛等,这本是一件广开言路的好方法,一方面可以拓宽了解民情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纳更多的贤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官民接触不仅仅限于现实的面对面交流,网络交流同样可以达到密切干群关系。但是从这则信息的数据来看,作为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互联网官民互动平台,四年期间参与回复的官员198名,和我国官员总数相比,还是极少部分。虽然现在很多县级政府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当前基层信访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时间久了,有些官员的对民众网络上反映的问题成了模式回复,不能实际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基层百姓的观念意识依旧比较保守,习惯用传统的面谈上访形式。加之有些群众总认为只要是有问题,找部门反映总是对的,而且越上级,越有效果。当然,在某些问题上可以这样认为,但民众也应该想到,上级部门处理的事情也很难对基层问题面面俱到。对于一些村民反映村干部的问题,应该首先要清楚问题的轻重,找当地信访部门反映。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官方和群众对信访途径的意识也会不断提高。一是不管哪一级的官方网站,只要开通了反映百姓心声的专栏,就要认真对待,分情况处理,不能三分热情过后,对网民问题的回复变成了固定的套话,或者是让问题石沉大海。只有认真对待了百姓的问题,才能让广大百姓接受这种即方便又快捷的信访方式。二是要通过日常各种方式在百姓的生活中宣传这种网络信访方式,其实就我身边的很多农村群众来说,知道用网络反映民情的很少,大部分都选择集体到某个部门去说情况,以为“人多力量大”,好让接待人员信服他们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和严重性。三是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基础群众的法制教育,网络信访虽然快捷,但不是所有反映上去的问题都是对的,这也就关系到反映人的法制意识。只有民众的法制意识增强了,才能更好的区分问题的性质,才能反映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让问题更好的吸引官方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