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来源: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4

   为使绩效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对政府网站建设的推动促进作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全面总结历年评估工作理念。同时,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探索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信息公开思路,总结公开经验,并联合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和中国青年网共同开展网上用户调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制定并发布了《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并于11月1日起按照《指标体系》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评估采样工作。2010年1月11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将在人民大会堂三层小礼堂召开“第八届(2009)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暨经验交流会”,发布2009年部委、省、地市和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以下,从评估指标框架、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实施要点三个方面,解读说明《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一、评估指标框架设计说明

  《指标体系》在总体设计思路上,保持了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定位”为主体,同时关注网站的日常保障、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水平以及网站性能和设计的评估思路。此外,部委网站评估指标中新增了“用户调查”一级指标,通过网站用户在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对政府网站的评议和投票情况,了解用户对部委网站发展的意见建议;省级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中新增了“工程建设领域专项评估”一级指标,评估各省政府门户网站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信息的公开情况。

  1.新增“用户调查”指标,加强对部委网站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

  加强对用户使用满意度的调查,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趋势。自2007年对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用户调查以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站建设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于公众认知和认可的关注度,结合用户需求开展网站建设成为网站工作的重点。为此,今年在部委网站评估指标中增加了相应的评估内容,旨在通过网民对部委网站建设成果和使用效果的评议,为部委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2.新增“工程建设领域专项评估”指标,加强对省级网站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信息的公开力度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治工发20092号)的精神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治理工作与推进政务公开相结合,利用门户网站应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向社会公示项目建设相关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为此,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今年重点在省级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中新增了“工程建设领域专项评估”一级指标,从专项网站或专栏建设情况、内容发布情况进行评估,以推动各级政府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专项工作信息的公开。

  以下,分别为部委、省、地市和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框架:

二、评估内容要点设计说明

  与《2008年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相比,《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指标在推动网站结合业务职能开展建设、突出应用实效、关注用户需求等方面有着进一步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信息公开条例,强化信息公开重点与实效

  1.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

  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公开内容的要求,是政府网站推进网上信息公开的指导依据。通过一年多的公开实践,各级政府网站在部分基础性、常规性的政府信息方面,如概况信息等,已经实现了比较全面、及时的公开。相对而言,财政资金、招标采购、人事招考等公众关注度高、更新比较频繁的政府信息,则需要各级政府投入更大力度进行保障。为此,《指标体系》今年加大了对于部分政府信息的评估权重,以期推动这些政府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开。

  2.关注网站结合业务职能开展信息公开的情况

  结合政府业务职能开展网上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网站建设成效的基本要求,对于业务职能有着较大差异的部委网站来说,这项要求更加突出。为了更好地推动部委网站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开展建设,《指标体系》对部委网站重点新增了“专题公开”的评估要求。“专题公开”指标鼓励部委网站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开展专题建设并进行信息公开,为公众获取针对性较强的信息提供一个平台。

  3.加强对网上信息公开实效的评估力度

  公开信息数量的丰富程度,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建设实效。为此,《指标体系》新增了“重点栏目更新量”的考核内容,对部分更新及时性要求高、更新量大的公开栏目进行年度更新量的统计评估,以此考核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二)进一步推动网站办事服务的人性化、实用化建设趋势,提升服务成效

  1.高度关注在线服务的人性化水平

  提升政府网站服务的人性化水平,是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近两年来,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对网站人性化建设的推动和引导下,各级政府网站基于用户需求,在整合服务资源和完善服务功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对在线办事服务人性化水平的评估力度,通过提升评估指标权重,细化评估要点的方式,为各级政府网站开展服务人性化建设提供建议。

  2.丰富服务数量、规范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实效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网站建设者和管理者已经逐渐认识到,通过丰富网站办事服务数量和规范服务资源,是提高网站服务效果的有效路径。今年,《指标体系》通过提升权重和细化评估,继续加强对服务数量和服务资源规范性的评估力度,以期推动各级政府网站服务效果的不断提升。。

  (三)关注用户互动需求,推动互动保障机制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探索,各级政府网站的网上参与平台已经搭建完成,互动功能趋于完善。目前,政府网站在线互动的建设重点,已经逐渐向完善互动保障机制、提升互动实效的层面转变。从各级政府网站门户网站的建设角度出发,建立起各部门、各司局(处室)共同参与,网站主管部门与公众实时互动的公众参与保障机制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指标体系》从网上互动答复的数量、主题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对互动保障机制的要求,以期提高各级政府网站对建立健全互动保障机制的重视程度。

  (四)加强用户调查力度,推动网站建设以人为本

  满足用户需求,是政府网站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2007年以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通过用户调查,深入了解政府网站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政府网站发展水平与需求间的差距,分析原因症结,进而提出政府网站建设、发展思路。2009年,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进一步加大了用户调查的力度:从调查方式上来看,在继续开展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的基础上,联合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等重点新闻媒体建设了网上调查专题,全面了解网民对政府网站的满意度和需求;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上来看,将网民对政府网站的评议纳入到部委、省、地市政府网站用户认知度和满意度的数据采集范围。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期望通过加强用户调查,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服务。

  三、评估指标实施说明

  在评估指标的具体实施层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部委网站将从加强评估互动和开展分类评估方面进行调整优化,而对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继续保持往年的评估方式。

  1.加强评估互动

  经过多年探索,部委网站在结合业务职能开展网站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大批具有部委特色的专题专栏不断呈现,公开、服务的针对性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展现部委网站特色专题的建设成果,推动业务专题建设再上一个台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不仅在部委指标中新增了“业务专题公开”二级指标,同时还确立了部委网站自荐和评估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选三项具有部门特色的专题开展评估。通过这种评估互动,使各部委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评估工作当中,提高其对评估结果的重视力度和之后的网站建设积极性。

  2.开展分类评估

  2009年部委网站将采用分类评估方式,以是否具有面向公众提供行政办事服务为标准,将部委网站分为“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务职能类”和“其他类”两类。对“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务职能类”网站,将按照部委评估指标框架的六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估,最终发布评估排名;而对于“其他类”网站,则只对网站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用户调查、网站性能及设计、日常保障五项一级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且只点评不排名。“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务职能”和“其他类”部委网站分类如下:

  具有面向社会行政办事服务职能类网站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信访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文物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60家网站

  其他类网站

  国防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网站等14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