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扫描中国信息化水平的2010《信息化蓝皮书》日前在京发布,这也是我国正式发布的第一本信息化蓝皮书。蓝皮书如何评价当前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又揭示出了中国在信息化道路上存在的哪些问题?相关情况下面连线中央台实习记者何娟。
主持人:和其它领域比起来,信息化领域的蓝皮书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这本书是如何总结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的?
记者: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这本2010年《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中国的信息化水平目前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基本上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事实上,在中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比如北京、上海,信息化的水平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一较短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是举世瞩目,例如,我们成功研制了曙光5000A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另外软件出口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部分自主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互联网核心技术IPV6也取得重大突破等等。
蓝皮书还显示,我国的信息化与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特别是通信服务业、金融业、民航业等,已经完全建立在“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基础”之上,成为典型的信息时代服务业部门。
但是与此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了我国还面临着信息化核心技术缺失的严峻挑战,非常典型的就是,目前许多部门适用的通用计算机CPU和基础软件90%仍然依赖进口。而且国家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教授也提到,虽然我们也出口数控机床,但是我们数控机床里的数控是进口的;我们也做超级计算机,我们现在的超级计算机是全世界第三大,仅次于美国,但是如果微处理芯片不卖给我们的话,我们的超级计算机也做不成,所以核心技术的问题是一个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解决。
主持人:整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那么具体到国内,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水平怎么样?
记者:蓝皮书中指出,虽然我国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区域间的差异还比较大,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应该说还是十分严峻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北京、上海在信息化水平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广东、天津、浙江、福建紧随其后。甘肃、安徽、贵州信息化水平较低,其余各省处于中间水平。作为本书作者之一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彬介绍说,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趋势。按照信息化发展水平从高到低将这31个地区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多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作为信息化领先地区,7年中长期处于一类地区,并且信息化水平排名是位居第一和第二。中西部地区常年处于四类地区或者三类地区,信息化水平状况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