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如何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决不是有了投资,买了设备和软件,或者说政府上了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一个基本情况是:硬件)软件)应用,即重硬轻软,硬件比软件先进和齐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配备超前于实际应用的开发和运行。国外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一)发展电子政务的中国国情
    就整体而言,比起发达国家来,信息技术在我国各级政府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不算长,特别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情况更是如此。虽然近年来,计算机的应用在各部门的发展很快,但总的来说,在政府内部业务流的计算机化方面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许多的政府部门不仅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在许多地方,数据处理的能力也还十分落后。因此。与发达国家强调的电子政务重在于“面向用户的服务”上有所不尚,我们要看到政府内部业务流的计算机化是政府实现对用户服务信息化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把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面向用户的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结合起来,综合加以考虑和规划。这样,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争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因为电子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在我国政府各部门中还没有真正建设起一种有利于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文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无论在它的内容和方法上,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阻力,特别是当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某些部门或集团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电子政务的发展影响到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的时候;当电子政务要求政府行为更加透明而使得贪污、渎职不易发生的时候。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克服形形色色的社会阻力是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慎审规划,小步快走”原则
    “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张要快”是全球对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共识的原则。这个原则是由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如:资金和技术密集、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比较高、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不断提供新的设备和手段等等。
    “想得要大”是根据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审慎地确定电子政务长远的发展目标,或者说一个期望实现的“电子政务”的蓝图。这个规划的目标应该是产出明确的、可以测量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规划要“大处”着眼,“远处”着眼;要有充分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起步要小”是要以小的、容易实现的、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或者,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组织实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实践中锻炼队伍,获得经验,汲取教训;也是为了“以小胜求大胜”,取得领导的信任和用户的支持。
    “扩张要快”是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系统扩张的步伐,尽快拿下这个系统所应有的全部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影响,在更大程度上取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三)电子政务实现中优先级的考虑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问题,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能力的建设。
从经济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经济效益显著的电子政务项目可以列举下面一些例子:
    (1)增加岁入:各种税收管理系统,如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海关管理系统(确保关税收入),以及各种费用管理系统(如公共卫生费、车辆费、注册费、执照费等)。此为“开源”,凡能帮助政府增加收入者均在此列。
    (2)财务管理:包括工资管理、支付和开支管理、各种投资和建设项目的管理等。主要目的是保证资金进出的有效管理,实现“节流”。
    (3)资源和计划管理:如地理信息系统(乃基础之基础)、资源信息系统、土地与地产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系统等。这类系统通过有效和高效率的管理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4)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如工商企业管理系统、进出口管理系统、国内与国际贸易管理及市场信息系统、产业部门统计分析与市场预测、经济分析及投资数据、新技术及技术转让机会信息、.专利信息、外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相关的政府法规信息及服务系统等。
    我国的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的成功是这类项目的典型例子。国际上,许多政府都将与“增加岁入”有关的系统列为电子政务工程的第一优先。北京市开发的网上企业登记注册审批系统则是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的典型例子。
    从社会效益出发的优先级设定,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电子政务项目可以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居民的各种服务系统:如居民登记系统,包括出生、死亡、婚姻、迁移等;居民身份证、护照发放系统;自行车、汽车执照和驾照发放系统;各种证件的防伪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如失业补贴发放、求职援助等;社区的各种服务和管理系统;土地和住房的注册登记系统等。
  (2)警察与公安系统:如出入境管理系统;罪犯管理系统;监狱管理系统;毒品管理系统;交通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及其它的公安管理系统等。
   (3)公共教育和文化系统:如电子人学管理系统;大中小学上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明查询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社区公共信息中心等。
   (4)医疗与保健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包括网上挂号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网上药物销售系统、器官移植信息中心、血液中心、医疗保险系统等。
   (5)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系统:如环保信息系统、气象预报系统、地震监测系统等。
    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解放军总参联合开发的“绿网工程”是花钱少而社会效益巨大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个工程通过中国社会发展互联网连接近1000个人迹罕至的解放军边疆哨所和老少边穷地区,军民结合,将党中央的声音和信息实时地送到战士和居民中,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绿网工程”对部队周边村镇的辐射效应说明,“信息先行”可能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战略。已经发出670万张卡的上海社会保障卡系统是政府实现为居民服务一体化的典型例子。
    从政府自身建设出发的优先级设定,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列举以下几类:
    (1)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如国防、安全、情报系统,首脑机关(党中央、国务院等)的各种监控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公文流动管理系统,内部通信系统,信息与知识管理系统等。
    (2)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反腐倡廉:如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政府工程招投标系统等。
    (3)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如各种法律信息系统、政令信息系统、文件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
     上面所列举的仅仅是发展电子政务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考虑的一些系统和项目,而电子政务所可能覆盖的政府业务范围则远比这里所列举的要多得多。
    (四)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
    朱总理明确指出:“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而不是以政府的部门或地区为规划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一个一个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不利于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政府的重构。
    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就是像胡锦涛同志指示的那样,“对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如有可能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推动其解决,我们就应该下功夫切实加以推动。”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一个一个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既满足了政府的急需,又有利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政府的重构。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李岚清同志的指示:“我们首先强调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政府的有效管理——使政府各项监管工作更加严密、有效”,对于确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领域十分重要。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出来。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把“辫子”梳完了,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
    (五)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发展电子政务
    我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此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如果采用个体经济的办法任由部门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搞重复建设,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这种“量体裁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方法,已经为世界各国所摒弃。
    实际上,电子政务中包含许多的标准“零部件”,如人事、财务、计划、公文、档案、日程安排、国有资产、器材、图书资料、考勤管理及政府同站等等,不下数十种。如果这些 “零部件”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由企业来开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软件的先进性、质量、以及升级更新等都有可靠的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零部件本身就可以形成和支持一个相当大的软件产业。
    因此,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措施之一,为此首先要将电子政务的“零部件”规范化和标准化,而电子政务“零部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关键则在于政府业务过程的规范化和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不一定都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来实现,有些可以通过技术政策来引导和推进,有些则可依赖于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占有份额大的产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或规范。
    (六)建立政府和企业的伙伴关系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这方面,美国亚里桑那州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例子。这个州的交通局将全州的汽车驾驶执照的发放系统完全承包给了IBM公司,州政府不拿一分钱,从系统设计、硬、软件的购买、系统的集成,直到系统建成后的运行和维护,一概由IBM负责,条件是IBM从每个驾驶执照的发放中收取一个美元,这个系统建成以前,居民到交通局办驾照的平均等待时间是45分钟,州政府为发放每一个驾照要付出6.6美元,系统建成以后,居民在网上办驾照的平均时间是3分钟,而州政府为发放每一个驾照所付的支出降至1.6美元。
    这个例子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一定非要政府投资不可,不仅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具有很大的潜力,居民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财源,设计得好,可以做到政府、企业、居民三赢;第二,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是准确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系统开发的任务应该留给企业去做。如果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建立一支队伍搞本部门的系统开发,不但成果不能商品化,而且为内部人员非法修改系统和犯罪担供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