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创“三维数字社区”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来源: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兰州首创“三维数字社区”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三维数字社区”带来的“五个转变”

  ———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网格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型转变;

  ———实现了社区管理的数字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电子技术转变;

  ———实现了社区管理的动态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滞后型向动态管控型转变;

  ———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精细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转变;

  ———实现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使街道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提升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街道办的职能日益增多,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8大类

  108项工作职责,而各个相对独立的块状工作之间没有形成网格化,导致80%的工作人员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建立填报纸质的账表卡册。基层管理中存在着底数不清、数据不实、重复劳动、重复耗资、各部门工作相互分离、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研发的“三维数字社区”系统,采集录入各类信息量高达80余万条,平均每人近30条信息。遭遇突发事件,鼠标一拉自动测量出最近的治安室、医院距离;辖区内任何背街小巷发生车辆丢失、井盖被撬、堆放垃圾,即时发现及时处理……街道社区内几乎所有的公共及管理事务都可以通过“三维数字社区”系统来完成

  视点关注

  本报记者周文馨本报通讯员赵志锋

  12时整,75岁的孤寡老人刘淑珍按了一下装在她家的“民情通”呼叫服务装置上的绿色按钮。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老人所在的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上的虚拟社区立刻显示出了老人家的位置:西湖街道建工中街。

  工作人员一看是刘淑珍老人,立刻明白该给她送餐了,随即联系老人所在社区的志愿者。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饭菜就送到了老人家里。

  刘淑珍老人告诉记者,自从街道办事处在她家安装了“民情通”呼叫服务装置后,平时她需要送餐、打扫房屋、看病什么的,只要轻轻一按,社区志愿者很快就上门服务了。“有了这个高科技的宝贝和热心肠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我吃饭香、睡觉甜、身体好,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踏实。”老人笑呵呵地说。

  事实上,为刘淑珍老人提供服务的“民情通”呼叫服务系统只是“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上很小的一个子系统。

  8月31日,兰州市七里河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兰州市西湖街道历时3年研发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正式问世。据悉,这一系统为全国首创,将在兰州市、甘肃省乃至全国的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和城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系统功能涵盖基层百余项管理职责

  家里有事拨打“民情通”,社区志愿者立刻上门为你提供服务;遭遇突发事件,鼠标一拉自动测量出最近的治安室、医院距离;辖区内任何背街小巷发生车辆丢失、井盖被撬、垃圾堆放,即时发现及时处理……街道社区内几乎所有的公共及管理事务都可以通过“三维数字社区”系统来完成。

  所谓“三维数字社区”系统,主要是利用GIS地理信息技术、传统的拍照技术、“三维数字”仿真模拟及实景视频技术,将街道社区100多项工作内容纳入5条管理主线,形成3大基础平台、6大功能特点、8大管理模块和5大应用系统,具有综合受理、分类管理、分类统计汇总等功能,嵌入辖区实景视屏监控管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社区”建设。

  七里河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道珍介绍,“三维数字社区”系统将西湖街道辖区94个科级以上企事业单位、892家各类经济组织、1210栋各类建筑物、9条主次干道、56条背街小巷、114个小区院落、1.8万户、71978名居民家庭和区域地貌,立体、直观地搬上管理平台,形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三维实景立体虚拟街区。

  西湖街道在辖区重点地段、重点区域、辖区单位、居民小区的关键部位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与“三维数字社区”总控中心的街面视频监控系统相互连接,对辖区的治安状况、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突发性事件等进行全天候、多方位监控。

  据了解,系统的一大特色就是对辖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个人信息、户籍信息、分类信息、居住联系信息等百余项信息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人口信息平台。记者在平台上随机点开一栋楼,立刻弹出这栋楼的详细信息:所属社区、小区名称、楼宇名称、楼栋长姓名、治安负责人、楼层数、户数、常住人口数以及流动人口数等。

  系统还建成了以司法所、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内容为主的司法模块,记者点击进入,发现模块中还设有重点普法单位、普法联络员、普法宣传员、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普法短信平台等二级栏目。以普法短信平台为例,只要在系统上输入普法短文,点击选中发送对象,轻点“发送”,一条条普法短信便飞入辖区百姓的手机中。

  信息集成80余万条信息分级保密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冬梅介绍,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街道办的职能日益增多,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8大类108项工作职责,而各个相对独立的块状工作之间没有形成网格化,导致80%的工作人员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建立填报纸质的账表卡册,相应的,对辖区居民“面对面”服务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西湖街道地处兰州城区繁华地带,是七里河区八个街道中社情较为复杂的街道之一。辖区内居民多、企事业单位多、流动人口多、吸毒人员多,且多民族杂居。特殊的社情需要更多的服务管理人员,但街道办170余名工作人员各管一摊,疲于应付。

  尽管工作人员费尽了周折,基层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底数不清、数据不实、重复劳动、重复耗资、各部门工作相互分离、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西湖街道在七里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组织研发队伍,开始研发“三维数字社区”系统。

  目前,西湖街道研发的“三维数字社区”系统采集录入的各类信息量高达80余万条。对此,甘肃省科技厅专家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处长沈俊涛表示很震撼,他说:“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最难的是整合,而西湖街道"三维数字社区"系统把辖区80万条信息分门别类地整合起来,自成系统,确实是一个奇迹。”

  西湖街道办事处主任郑先喜介绍说,为了让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全街道办干部及工作人员按照以房管人的原则,挨门挨户登记人口信息,整整用了一年时间跑遍了辖区18198户,访问登记人数达到了69147人,每个人的信息多达30项。

  参与信息采集的西湖街道工作人员周肇刚说,有些居民一开始不理解,有的怕个人信息泄露,工作人员就反复讲解“三维数字社区”系统的原理及保密措施,使居民明白系统是一个政务管理信息内网、不连接互联网,并且实行密码设置,分层分级、按岗按人设置登录及管理权限等,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动态管理各项数据实时动态更新

  “为了使人口信息动态化,社区志愿者还在各居民小区选举了楼栋长,由热心社区工作的积极分子担任,主要职责就是了解每家每户人口变动情况,主动为社区提供最新的人口信息。”郑先喜说,通过建立楼栋长制度,使人口信息做到了动态化管理,始终保持人口数据的准确性。

  记者在“三维数字社区”系统大平台上看到,西湖街道社区志愿者在辖区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各类信息,实时地出现在管理大平台的信息审核页面上,管理人员迅速审核后加入系统,返回主页面后,这些新添加的信息已经自动分类统计并整合到各子系统中,管理数据实现了实时的动态更新。

  社区志愿者发现的信息缘何能如此迅速地传递到系统的大平台上?原来是依靠“民情通”无线政务系统。走访的社区志愿者随身携带了一个“PDA手持终端设备”,这一设备和街道“三维数字社区”总控中心相互连接,将数字城管、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社情民意采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及时了解、受理反馈的各类信息,处理突发事件、采集基础数据信息。

  “小西湖立交桥下有一个井盖丢失了,能不能快点补上。”一接到电话,电脑操作人员马上在投影屏幕上找到居民反映路段的实况视频,志愿者便通知具体地段的社区负责人,很快,社区志愿者就前往现场调查处理。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依托“三维数字社区”系统,西湖街道纳入近年来创新的社区管理特色品牌,提高了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四点半”工程:由于双职工家庭孩子在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存在无人接送、教育管理缺失、进网吧、路上不安全等实际问题,“三维数字社区”将西湖街道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的社区“四点半”辅导站、义务接送孩子的志愿者、校外辅导课程等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建立了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四点半”工程信息基础库,只要有家长求助接送孩子,根据“三维数字社区”显示的地理信息,社区志愿者可立即提供服务和帮助。

  “有了"三维数字社区"系统,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规范化的信息服务,也使街道和社区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居民可通过热线电话、网络等方式,反映自己的诉求。”陈冬梅说,对于居民反映的每一个诉求,服务中心将自动生成处理结果及考核评价,评价结果自动传入总控中心,成为效能考核的依据。

  据悉,西湖街道“三维数字社区”系统研发初步确定为6期,前3期已完成,4期对现有三维地图进行精细建模,实现社区全景漫游功能。5期拓展现有平台,增加卫星定位模块,实现治安防控、城市管理等内容的标准化、清晰化。6期强化系统安全机制,增加更加严密的研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