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历来是偏远、艰苦的代名词。边防,又是国家安危之所系。边防军人哪怕付出生命也要确保寸土不失,这是职责、使命所系。
新疆军区历代高原边防官兵,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武器装备、保障方式又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发扬“热爱边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喀喇昆仑精神,靠双脚丈量边防线,靠双肩抵挡狂风暴雪,靠双眼洞察边防“风声”,用热血和汗水浇筑了一道坚固的钢铁屏障。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直接倒在了冰峰雪岭,有的落下严重病根,离开高原边防数十年仍然备受病痛折磨。虽然他们始终无怨无悔,但却时刻牵动着军委、总部及各级领导的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军委、总部和兰州军区不断加大边防武器装备建设。借此“东风”,新疆军区装备部咬住军事斗争装备准备不放松,结合雪域高原边防部队需求,以“两成两力”建设为中心,科学统筹、狠抓落实,不断推进以“信息科技手段”为核心的高原边防武器装备建设向体系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让高原边防部队装备建设插上“信息化翅膀”。10年来,新疆军区装备部以高原边防部队历史使命为牵引,积极探索高原边防特点,在主动向总部建议配备适合高原环境使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武器装备的同时,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先后自主研发了多功能巡逻车、高原汽车增压装置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装备;建立了覆盖雪域高原的“信息化装备维修保障体系”、以地方物流网络为依托的“装备器材供应体系”、以军械修理为主体的“军民一体化区域协作保障体系”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保障新模式。
把以人为本理念融入装备建设。10年来,新疆军区装备部把着力改善戍边军人执勤巡逻条件,培养军地双用的信息化装备技术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陆续在高原边防部队的巡逻车、指挥车等装备中加装了供氧、通信联络等配套装置,保证执勤官兵巡逻千里不断线,随时随地有氧吸。坚持“用修双能”人才培养,确保边防士兵当兵两年能学一门实用技术。与此同时,新疆军区装备部还建立科学的《边防部队武器装备调配补充网络》,有效加快推进边防部队武器装备体系化建设。
十年奋斗、十年创新。如今,新疆军区高原边防部队装备建设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从“用生命守防”到“用科技守防”的转变。但这仅仅是个起步,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一代代装备人顺应时代变化,紧跟高原边防发展形势,努力探索、不断创新。
作者: 魏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