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的地方政府网站何以长眠不醒?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0-09-13

 
 
邓海建

    近日,有网友发帖批评四川省德阳市发改委对网民回复均是一个“模样”,像是“机器人”在办公。该帖一经发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认为有些政府网站“作秀”、“不作为”,其背后暴露出执政者慵懒傲慢的官僚习气。记者调查发现,四川省部分政府网站确实存在“市长信箱”形同虚设、注册登记难、网页信息更新速度慢等诸多问题。(9月12日《新京报》)

    地方政府网站长眠不醒或效率低下,显然不只四川一地。说地方政府不好打扮、不会收拾,这纯粹污蔑:论创意,能异想天开地给荒山刷绿漆;论出手,摩天大楼争着破纪录;论胆识,可以一次次甩出山寨地标当噱头;论厉害,为了“形象”不惜跨县、跨省追捕……但遗憾的是,地方政府网站却有不少一直蓬头垢面着,任你批评也好、诘责也罢,就是长睡不醒。实在不行,就敷衍塞责成了“游戏版”:踢皮球、打太极,装聋作哑,爱理不理。

    地方政府网站的“脏乱差”,已成顽疾。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每年都会搞一次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2008年度评估结果显示:中央部委政府网站的普及率达到了96.1%,省市政府网站普及率为100%,地市级是99.1%;但另一组数据却让人汗颜:全国的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网站的维护预算年年“天价”,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政府网站不仅长睡不醒、且“大多很脆弱,易受攻击”——如此“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网站管理运营模式实在令公众郁闷纠结。

    商业网站花枝招展,政府网站蓬头垢面,一言以蔽之,“绩效”使然。因为商业网站需要靠服务与质量生存,自然就有了刷新、更新、创新的动力;而政府门户网站往往“不差钱”,且受众的评价与反馈不能决定网站的命运,人家自然也就懒得搭理你。如今的某些政府网站,对信息公开或知情权的道理早就具有了天然的“免疫能力”,电子政务的花架子搭完,就不管不问了。

    网站的“言行”,其实反映的是现实中行政部门的态度和效率。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电子政务只是实体政务的平台延伸:你对来大厅办事的百姓秉持怎样的姿态、对政务流程坚守怎样的理念,也如实地在网络上显影出来。

    当前,政府逐步迈入“网络执政2.0”时代,如何保证网上民意通道的畅通,最现实的还是需要出台有效的电子政务激励机制,以期扭转成天围着GDP转的行政理念。只有这样,各地方政府部门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与素养,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网站蓬头垢面长眠不醒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