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区市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交流近年来各区市发展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讨论区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办法,研究明年乃至今后几年电子政务工作重点任务。另外我们请微软(中国)公司和浪潮软件公司分别就系统虚拟化和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管理问题进行了技术讲座,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两个课题的高度关注。
昨天上午,我听了各区市的经验交流,感到很受鼓舞,因为从这些经验中,我看到了各区市党委和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高度重视,看到了我们这支队伍的敬业精神和创造力,看到了电子政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迅速提高。在此,我代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以及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向各区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区市计算机中心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今后几年,将是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时期。说它关键,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信息网络技术越来越由“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也就是说它已经由少数人的工具变成了大众工具,已经渗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这对党政机关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网上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第二,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明确要求,民众对政府转型提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政府转型提效高度依赖电子政务。可以说,电子政务就是伴随政府转型提效而兴起,或者说,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就是政府转型提效的过程。第三,经过前几年的努力,我市的电子政务已经打下很好的基础,正面临着由中低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过渡的时期,也就是由信息服务和简单办事服务为主,向全面应用、整合职能、一站式服务转变。也就是说,电子政务将深入政府管理的深层领域,触及权力运行、组织架构、流程再造等深层问题。能否实现这一转变,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学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技术保障能力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为了不迷失方向,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科学发展,顺利实现电子政务的阶段提升,使其真正成为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引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动力,我们必须对下一步的电子政务工作理出清晰的思路。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概括地讲,就是要把握一个目标,抓住一个关键,做好三件大事,推进十项应用。
一、牢牢把握电子政务的大目标
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一直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在我国,前些年影响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公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服务意识差。但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优化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这两个问题虽然仍需常抓不懈,但我认为体制和机制已经成为主要因素。现代政府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基于专业分工的部门职能划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信息封闭和流程分割,这是一个让全世界的政府都头痛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又克服掉这两个弊端,那么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就是电子政务的使命。按照世界比较公认的电子政务阶段划分标准,电子政务高级阶段的特征,是实现跨部门的应用集成和无缝的在线服务。所谓跨部门的应用集成,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作,再造政务流程。所谓无缝的在线服务,就是各部门统一在网上提供联合服务或称一站式服务。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在2002年印发的规划纲要中,将电子政务的目标确定为“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一目标,体现了电子政务的两大主题:一是解决党政机关自身运行效率问题,就是采用电子政务的手段整合部门职能、再造政务流程,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推进联合办公,提高党政机关的整体能力和效率。二是解决党政机关的公共服务方式和质量问题,就是在整合部门职能的基础上,整合部门的各种服务,统一在互联网上发布,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一个窗口方便地获得这些服务。六年来我市对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发展模式的探索、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项目的推进,都是围绕上述目标展开的。今天和大家一起重温这一目标,就是希望在电子政务向中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始终坚守住信念,把握住方向。
二、紧紧抓住电子政务绩效这一关键
在电子政务的中低级阶段,由于应用层次比较浅,其作用不够明显,因此往往不被领导重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后,电子政务广泛渗透到政府管理和运行的各个领域,触及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其作用将被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和部门发展电子政务的积极性将显著提高,由此可能出现不计成本、一哄而上、各自为政、盲目发展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各个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子政务绩效。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电子政务的整体绩效和综合绩效问题。电子政务确实是个好东西,谁用谁见效。但我们在评价电子政务绩效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电子政务的大目标,就是前面提到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如果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地独立建设电子政务系统,部门的局部效率毫无疑问地会提高,但政府的总体效率并不一定提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因为一个个孤立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会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封闭和业务分割,制约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背离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的大目标。因此,在电子政务由中低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过渡的过程中,各区市一定抓住电子政务绩效这个关键。而在评价绩效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地考察整体绩效。让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服务于电子政务的大目标。最近我们分别制定了针对区市和部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其中针对区市的评价指标这次会议已发给大家讨论,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们将在修改时考虑吸纳。下一步,各区市也应对本地部门和乡镇、街道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推动本区市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
三、做好集约发展、技术优化、应用拓展三件大事
决定电子政务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由此引出电子政务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投资效益最大化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永恒的主题,其本质是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推行集约化发展模式。所谓集约化发展,就是集中统一建设电子政务技术设施,通过网络广泛为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提高技术设施的规模化使用效益。但是,推行集约化模式往往受到来自部门的阻力,其中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电子政务应用千差万别,不可能集中统一建设。但我认为,最终应用确实千差万别,但总能找到共性的部分。理论上讲,有共性就有集中共享的可能。因此推行集约化模式的关键就是寻找不同应用系统的共性部分。从大的方面讲,电子政务应用可以分为共性应用和专有应用两类。
所谓共性应用,是指各部门都需要的应用。这类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具有定制功能的工具化应用系统,以 “虚拟”的方式为各部门构建最终应用系统。目前已经或正在我市广泛推开的金宏办公系统、网上审批系统、内外网信息服务系统、社区管理服务系统等,都是以集约化模式发展共性应用的典范。
所谓专有应用,是指一个部门特有的业务应用。既然特有,是否只能单独建设而不能采用集约化模式呢?这就需要研究众多的专有应用是否具有共同的组成部分。对信息网络技术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明白,专有应用的专有性仅仅表现在最上层的应用软件,而它们的底层平台,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安全设施、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以及一些通用应用软件和应用组件等等,都属共性技术。这些共性的底层平台往往要占到电子政务系统总投资的80%甚至更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共性的部分建成共享平台,各部门的特有应用都基于这个共享平台进行开发、部署和运行,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集约化发展。为此,今年市里投资5000多万元,在信息大厦建设了市级电子政务共享平台。下一步,各区市也应考虑采取这一做法,建设本区市能够支撑更大规模应用的共享平台。这样做,可能计算机中心的投资多一点,但却可以几倍甚至十几倍地节省部门投资,而且还有利于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对于实现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二件大事是不断优化完善技术系统。电子政务技术系统十分复杂,最忌零打碎敲,必须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既不能有短板效应,也不能一枝独秀。所谓不能有短板效应,就是不能因为某一方面薄弱影响整个技术系统的效能。所谓不能一枝独秀,就是不能盲目追求某一方面的技术先进,造成浪费。只有协调配套,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我们要求各区市建设的“861”技术体系,就是一个配套完整的技术体系。近几年,各区市都按市里的统一部署,完成了“861”体系的大部分系统建设。但从面上看,区市的系统普遍支撑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需要。短板效应和一枝独秀的问题在很多区市也比较突出。如有的区市网络很先进,但应用系统支撑能力不足,安全系统薄弱,先进的网络派不上用场。有的区市应用系统建起来了,但网络性能又很低,应用系统也发挥不了作用。下一步,各区市一定要按照“861”体系的规划,本着缺则补之、弱则强之的原则,尽快把这个体系完善起来。
在集约化的模式下,电子政务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核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要适度超前。对于我的这个观点,有的专家曾提出质疑,说电子政务建设的第一原则是需求导向,你的技术系统建设怎么能超前呢?我的回答是,你把需求导向的原则简单化了,如果你的技术系统建设总是跟在应用需求的屁股后面,你永远也无法争取主动。我所讲的超前,决不是脱离应用需求的盲目超前,而是在超前预测需求基础上的超前建设,而且是适度超前。只有这样,才能为部门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才能让部门满意。否则,部门提出应用需求,你告诉他说我马上给你规划,等政府批准了我给你建设系统。那部门还会买你的帐吗?各个部门都不买你的帐,你还谈什么集约化?但如果在部门提出应用需求的时候你已经把系统都建起来了,部门就没有理由再重复建设,这样核心系统支撑的应用就会越来越多,集约化的效益就会越来越大,结果是领导高兴、部门满意,计算机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高。这就是计算机中心的求生之道、电子政务的发展之道。希望我们这支队伍都能掌握此道,积极主动地出谋划策,多向领导汇报。我相信,只要把集约化的好处给领导讲清,领导一定会支持核心系统的建设,重视电子政务工作。
第三件大事是不断拓展和深化应用。电子政务的绩效最终必须体现在应用上。而电子政务应用的实质是政务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这应该是书记、市长、办公室主任、部门领导关心的课题。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各级领导只要重视行政管理改革、重视服务效率和质量,重视施政能力建设,就不可能不重视电子政务。那么我们电子政务机构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决不是。电子政务机构如何由技术切入政务,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我的体会是,电子政务机构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种精神、保持一种态度、树立一种意识、掌握一种方法。
一种精神即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就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精神。
一种态度即道家的“出世”态度,也就是清心寡欲,甘当配角,不与部门争功争利。
一种意识即服务意识,也就是在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的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求作为、以作为求地位”的工作理念,心甘情愿、有求必应地为领导、为部门、为所有政务人员提供服务,从而赢得领导、部门和广大公务人员的信任和支持。
一种方法即“出主意、建系统、找主角,交出去、退二线、保服务”的六步工作法,或者叫做先主后辅工作法。
四、重点推进十个领域的应用
(一)扩展和深化网上办公。近几年,区市的网上办公有了很大发展,有的区市党委、政府的领导都已经在网上办公。明年,各区市都要下功夫将金宏电子政务系统扩展到部门和乡镇、街道,实现全区(市)机关公文流转、信息处理、督促检查、会议管理、议案办理、人民来信来访办理、档案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网络化,大幅度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推行网上会议。要抓紧将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向部门和乡镇、街道延伸,并经常在各类会议中使用。除程序复杂、需安排分组讨论和审议的会议外,一般性工作部署类会议都可以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而且通过经常应用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应急的需要。
(三)深化网上政务公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务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深化部门信息公开工作,形成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和数据库。与此同时,明年各区市都要启动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这项工作,市里今年已基本完成,各区市可参照市里的体系,做好本区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目录和数据库建设。
(四)深化网上审批和办事服务。去年以来,各区市都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完成了网上审批平台建设,并结合政务大厅建设,完成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明年要重点在两个方面深化网上审批和办事服务。一是在继续优化网上行政许可的同时,将非许可审批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办理和发布。二是逐步将服务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网上服务带来的便利。
(五)利用电子政务手段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难监督,是影响行政效率和质量、滋生腐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南方的一些城市通过电子政务手段规范行政执法,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榜样。明年,希望各区市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总的要求是,依据部门职能和有关法律法规,对现有行政许可、处罚、征收、强制等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行政执法权力目录、运行流程图和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通过党委、政府的门户网站等载体向社会公开,并依托网上审批平台,推进行政执法事项网上管理、运行和发布,实现行政执法权力运行规范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实时化。
(六)扩展完善网上政民互动服务机制。政民互动、公众参与,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三大功能之一,是政府深化网上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是电子政务大有作为的领域。明年,各区市主要应在四个方面加强政民互动和公众参与:一是把部门的网上信箱整合起来,建立网上政府信箱体系,并依托金宏网建立分办、反馈、监督机制,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咨询、求助、建议、投诉渠道。二是建立网上访谈制度。组织各部门领导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通过门户网站接受访谈,宣传政策、引导舆论、解疑释惑、解决问题。三是建立网上听证制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和公共政策,都应该通过党委、政府的门户网站公开听取意见。四是建立网上调查制度,及时准确把握社情民意,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七)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和联合审批。我们这几年在推进网上审批的过程中发现,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流程不能互通,既影响政府运转效率,又影响为民服务质量。而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正是电子政务的根本优势所在。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的目标,正是根据这一需求提出来的。通过前几年坚持不懈地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已经为解决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明年开始,我们要推动电子政务向中高级阶段提升,就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向解决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流程互通这个大课题上。围绕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需要群众重复填报或重复采集、一数多源等严重制约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问题,抓紧制定部门信息交换共享目录及数据标准,完善政务信息交换共享技术平台,重点建设批文和证照信息共享数据库、法人单位信息共享数据库、自然人信息共享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库,为行政管理提供统一、标准、快捷的基础信息服务。在推进信息交换共享的同时,要逐项梳理需要跨部门办理的审批办事服务事项,制定跨部门联合审批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发挥网上流程无界互通、柔性定制、刚性运行的优势,实行一门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
(八)把电子政务应用向社村延伸。今年5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网络和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的通知》,要求将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并推广应用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社区的事务管理、居民服务、基层信息资源整合三大问题。当时考虑到农村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因此对电子政务向村级延伸没有当作硬任务,只要求各市参照通知精神,建设通达村级的电子政务网络,探索开展面向社区和村的电子政务应用。现在看,我们对电子政务向社村延伸的意义需要重新认识。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政府和企业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但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群众由于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限制,很难享受到这些服务,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弱势地位。这就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数字鸿沟”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我们的人民政府更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那些条件较差的群众尽快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实践证明,把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和村,通过社区和村级组织让政府的网上服务惠及更多的群众,是缩小“数字鸿沟”的一条捷径。过去我们总想等农村发达了再把电子政务延伸到农村,现在看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想法。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党委和政府应该先把网络延伸到村,并在村级组织中培养应用人员,让他们帮助村民获取网上信息和服务。也就是说,不是等农村发达了再建网,而是通过建网改善农村条件,让农村尽快发达起来。发展面向社村的电子政务应用,最直接的责任在区市。因此,各区市要尽快把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社区和村,并大力发展面向社区和村的电子政务应用,让政府的网上服务真正惠及百姓。
(九)全面实施电子监察。2006年以来我们要求各区市统一建设的网上审批系统中有一个配套的电子监察系统。但那仅仅是对审批业务的监察。今年以来,市监察局提出要将电子监察延伸到行政执法、审批服务、政务公开、信息资源共享、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交易、产权交易、财政专项资金和公共资金管理使用、重大项目建设等所有权力领域,确保权力在阳光下受监督规范运行,促进廉政建设。根据这一需求,我们正在配合监察局开发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完成后将在各区市统一推广应用。希望各区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区市也可先行试点,但要保持与全市大系统的统一。
(十)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各级领导对应急处置都高度关注。电子政务必须为应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明年,我们起码应在两个方面大有作为:一是完善平急结合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并真正发挥平急结合的作用。各区市现在建设的系统都是基本系统,下一步可以考虑把统一通信、短信应用集成进来,使其在应急处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依托金宏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集突发事件管理、危险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值守、应急信息填报、应急信息发布、综合查询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为党委和政府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最后讲一讲电子政务队伍和能力建设的几个问题。
第一,电子政务机构要保持统一。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的管理体制作适当调整,即由原来的由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共同管理、以市委办公厅管理为主,调整为以市政府办公厅管理为主。由于市编委还未开会,所以目前还未正式下文。市里的体制调整了,区市怎么办?我现在只能说由区市党委和政府自定。电子政务的主体业务在政府,所以调到政府工作会顺一些。但如果区市感到放在党委也很顺,也可以暂不调整。但无论调还是不调,都要继续保持电子政务机构党政统一的体制,这一点一定不能动摇。另外,计算机中心的职能早已脱离了简单技术服务的范畴,而更多地体现为管理、统筹、协调和应用推进,因此,希望各区市能尽快为计算机中心加挂电子政务办公室的牌子,或直接改名为电子政务办公室,重新明确职能。
第二,电子政务机构的规格编制要与工作适应。这几年电子政务发展十分迅速,应用不断拓展,责任越来越大,业务工作量呈膨胀式增长。为适应这些新情况,近年来市南、市北、四方、崂山、城阳、黄岛、莱西、平度等区市陆续对计算机中心的机构规格进行了调整,有的确定为正局级,有的确定为副局级,但其他区市仍为科(股)级,确实无法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希望各区市党委和政府关注这个问题。
第三,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队伍素质提升。电子政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应该是:讲政治、懂政务、会协调、善服务、通技术。这里我想特别强调讲政治的问题。电子政务工作技术性很强,我们确实需要一批技术精英。但电子政务中的技术是为政务服务的,是配角。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克服技术高于一切的思想,更不能因为懂技术而傲视一切。否则,技术对于政务就成了危险的隐患。希望各区市办公室的领导、计算机中心的领导高度重视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同时也要关心、满足技术人员特殊的学习、求知和工作需要。
第四,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要有十分可靠的保障。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安全体系要不断完善;二是灾备系统要尽早规划建设;三是运行维护要走标准化、信息化的道路,运行维护经费要有充分保障。这三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电子政务系统将如散沙堵水,随时可能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