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信息化绑架校园市场
来源:通信产业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记者 杨志杰)进入9月,校园营销再次成为各地电信运营商的首要任务。校园市场作为增量市场的意义毋庸置疑,运营商们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与往年相同的是,今年的校园营销依然十分“惨烈”,录取通知书中夹带手机号卡、运营商专车接送新生、新入网用户赠送价值不菲的自行车、校园营销现场出现肢体冲突等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并在今年由现象变为通行的法则。

  与往年不同的是,进入3G时代后的今年校园营销有了新内容,数据套餐、限时WiFi、信息化业务成为高举高打的重要手段。

  而问题则也恰恰出现在信息化业务的开拓上。

  运营商“图谋”校园信息化久已,因为“(运营商)一旦进入,(用户)别无选择”。

  由于3G网络的基本覆盖以及宽带提速等促进因素,使得运营商的校园信息化战略有了基础保障。今年,各地运营商四处攻城略地,纷纷与各个校园签订整体的合作协议,尝试通吃整个校园市场。

  从各处媒体的报道来看,在签订整体合作协议的校园内,虽然新生依然有自主选择运营商的权利,但是由于单个运营商的号卡及终端与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学习的刷卡和支付等行为,进行了紧密的捆绑,使得学生的选择成本加大,选择权受到了侵犯。这一涉嫌强买强卖,忽视用户感受,影响品牌声誉的行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为指责。

  运营商们其实也知道,在现如今通信业务饱和营销的大背景下,试图复制当年中移动“动感地带”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为了抢夺校园这块大蛋糕,运营商终由半卖半送,转变为爱买不买,因为借信息化之美名已经捆绑了校园生活,这时也由不得学生来选择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运营商,包括各个高校,“忽悠”学生已久,教育乱收费就是明证,做高校市场的人们总以为学生市场是“人傻、钱多”的金牛市场,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现实,就是进入网络时代的学生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和能力大大增强了。一个不适当的举措,在学生群中很有可能会演化成为品牌的“灭顶之灾”。

  而另一方面,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整个校园信息化项目的拿下,其实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产出效益则是大量的心怀不甘、黏性有限的新入网的学生,真正的ARPU值到底有多少值得怀疑。学生用户们完全可能在“被入网”之后,再选择另一家运营商的号卡和套餐,一旦有机会就将“被入网”的号卡和终端扔掉。到那时,运营商投入的成本不仅收不回,用户也彻底丢掉了。所以说,目前运营商在各地签订整个校园信息化大单,其实是“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只看眼前数据,不管日后发展。

  此外,校园早不是净土,利益纠葛复杂,运营商整个校园信息化大单的签订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会滋生腐败等不法行为。

  校园信息化刚刚提上运营商日程,为什么就有如此之大的风险呢?其关键在于,一些运营商缺乏对市场秩序的基本尊重。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就是尊重自己的品牌。运营商在推进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理应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提供不进入的可能,保护用户的选择权利,这才是一种成熟的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