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自:陕西经济研究
近年来,宜川立足苹果主导产业开发,积极探索聘用不脱产农民技术员为产业开发服务的办法,致力加快新型农民果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现状与问题
宜川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总;面积293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年降水量577毫米,日照时数2436小时,无霜期167天,平均海拔1000米,平均气温9.9℃,境内黄土层厚、海拔高、无污染,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大力实施“果畜富民、旅游强县”经济发展战略,狠抓以苹果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开发,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水果32万亩,其中苹果22万亩,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川塬区10乡镇183个村,2.3万户8.5万人直接从事梨果生产,分别占到全县总村数、农产数、果区人口的90%、76.6%和93%以上,2006年,全县梨果总产11万吨,产值1.85亿元,其中苹果总产10.92万吨,产值1.72亿元。果品优质率由2000年的45%提高到52%,亩均产值净增了393.2元。仅梨果一项,全县人均收入1906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较上年增收619元,增幅达482,但是,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市场需求优质化、精细化、无公害化的与日俱增,新型农民果业技术培训愈加迫切,果业局22名梨果专业技术人员与32万亩水果面积、低素质果农与高科技生产、粗放经营与“绿色世纪”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果业技术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开发升级的“瓶颈”,加速科技进步转化任务日趋紧迫。
二、思路与做法
2005年省市“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丹州镇圪崂塬的成功实践,为新型农民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积累了丰富经验。2006年,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农民技术员多年从事梨果产业经营、技术要求心知肚明、扎根村组方便快捷、技术传播公信可靠、典型带动辐射面广等优势,提出了在全县科技示范户中培育、选聘新型农民果业技术员的设想,探索主导产业科技推广普及中力量不足、机制不顺、断层严重等体制问题,按照“专家扶大户、大户带小户、辐射千万户”的技术培训思路,着力构建农民培训与科技推广普及长效机制,创新果业技术培训的运作模式,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主导产业开发需求的新型农民,努力解决“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问题。
(一)建立广纳贤才的引进机制,为新型农民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资源保证
为了确保将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热心服务的农村“大专家”选拔到新型农民果业服务体系中来,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宜川县农民技术员举荐标准》、《关于推荐上报农民技术员的通知》,组建成立了“宜川县新型农民果业技术员选拔录用领导小组”,坚持“全县公开海选、村组会议举荐、乡镇审查上报、闭卷测试理论、现场考查技能、综合评定录用”的原则,对符合“45周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户均建园5亩、3年务果经验、三级培训50次以上、年均亩产值4000元以上、热心服务群众、口语表达能力强”等录用条件的280名果农集中强化培训、统一测试考查,择优聘用了前150名成绩优异的科技示范户和领头人,为果业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补充新鲜“血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为新型农民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素质保证
为了架构“百亩园1名农民技术员、500亩园1名乡镇技术员、千亩园1名县级技术员、万亩园1名农艺师”培训体系,印发了《宜川县农民果业生产技术培训实施方案》,启动了以县乡村“百千万”工程为主体的果业技术培训计划,确立了年均培训农民果业生产技术员2000名,力争达到专业或准技术员水平,逐步建立一个“适应需求、科技领先、服务群众、灵活高效”新型农民果业技术培训体系的思路。
1.多层次开展培训。一是县级培训。以园艺站为主阵地,着重对专业人员按计划进行提高性培训。采取聘请省市专家强化培训,观看光碟、外出参观等方式,使县乡专业技术干部达到助农以上专业水平,核发“果业生产技术培训辅导员”证书,组建“宜川县果业生产技术培训讲师团”;二是乡镇级培训。以示范园为主阵地,着重对农民技术员进行升级性培训。以讲师团为主力,分赴各果区乡镇,对农民技术员和果农进行集中培训和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全程挂户培训,通过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直通车”培训,全力将150名农民技术员培植、锻造成“观念新、理论通、技能强、口才好、辐射广”的“务果科技推广嫡系骨干”;三是村级培训。以农民技术学校为主阵地,着重对广大果农进行普及性培训。充分发挥新型农民技术员“星星之火”点多面广、信誉度高、时间充裕、根系家乡的优势,着力助推果业科技普及成就“燎原之势”。
2.多形式开展培训。针对培训对象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地域分布和现实需求,坚持“一张咨询卡、一本记录薄、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书、一张标准化生产光盘”五个一培训模式,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办班、进村入户、现场操作、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科技培训与示范园建设相结合,强调标准化。以8万亩绿色果品基地和县级领导示范园为依托,坚持“资金向重点倾斜、精力向重点投入、干部向重点摆布、科技向重点集中”的原则,整合人、财、物优势,严格按照《小冠开心形苹果生产技术》、《苹果生产周年管理历》和“五位一体”示范园建设技术标准要求,强力实施以“挖、提、疏、控、放”为核心的优果提质增效工程和以提高土壤有机质为核心的“沃土工程”,确保把示范园建成全县主导产业开发的样板标杆,辐射带动面上果业生产;二是科技培训与果农需求相结合,彰显针对性。县乡主导产业开发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信息反馈的纽带作用,坚持每10天将果农需求信息归纳整理,召开专门会议,组织“专家团”研究、探讨对策,因时、因事、因地制宜,举办专题培训,或通过板报、专栏、传单等形式及时、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指导生产,确保了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生;三是办班授课与现场培训相结合,讲求实用性。坚持每月1-3日、4-6日和7-9日进行县、乡、村三级理论培训,每次培训都想方设法聘请市、县技术专家或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行家里手、果业科技带头人做专职辅导老师现身说法,同时,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路,采取上午办班授课、下午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强化培训,确保了培训效果;四是科技培训与考核奖惩相结合,激发积极性。为了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县上出台了《宜川县新型农民果业生产技术员管理办法》,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员培训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参训范围,界定了农民技术员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量化考核办法》和《技术指导员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百分制考核。每次培训结束,统一组织技术员和乡镇干部进行闭卷考核和操作演示,对成绩不合格和技能不达标的及时进行补课,直到熟练掌握后才下派到村组进行蹲点指导,同时,每次考试成绩均建档立卡,列入全年量化考核之中,与评优树模、年终总评、兑现补助和奖惩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和农民技术员参加培训、提高本领、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多渠道开展培训,一是召开会议抓培训。定期召开县乡干部职工大会、农民技术培训专题会、果树大改形推进会、果园管理现场会、村村召开群众会重点进行果业科技培训,教育干部群众消除技术误区,提高科技务果本领,既统一思想,又培训骨干,特别是动员农民技术员率先在自己的果园推广新技术,示范带动全县工作全面铺开;二是示范户现身说教抓培训。聘请秋林张宏林、牛家佃白思兴等科技领头人在县电视台现身说教,算帐对比科技务果前后收益,用果农身边的典型宣传、引导、推广新技术;三是参观学习抓培训。多次组织各级分管领导、基层干部、果农代表赴日本、北京昌平中日友好观光园、延安果树试验场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更新务果理念、拓展视野、增长本领,同时要求考察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建好一个典型示范园,现身说教一个村、辐射带动一个乡(镇);四是开辟专栏抓培训。县电视台开设《果农电视课堂》栏目,通过聘请专家或播放碟片等方式,介绍新优品种,进行专题辅导,及时答疑解惑,搭建服务平台。农业局与联通公司开通“电子农务”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为果农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拓宽科技推广覆盖面,提高培训效果。
(三)建立体系完备的激励机制,为新型农民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待遇保证
为了切实发挥好农民技术员的职能作用,县上采取了精神鼓励和物质报酬相结合的长效激励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新型农民果业服务体系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果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费用20万元,每名技术员年均列支培训经费1000元,其中,基本补贴500元,其余部分依照《宜川县农民果业生产技术员量化考核办法》,统一逐项考核,按得分比例兑现绩效补贴,确保了每名农民技术员都能充分发挥科技推广主力军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果业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几点启示
1.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经济分工领域,真正的竞争优势是科技,而科技的核心在于人。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宜川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了一批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的实用人才,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2.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村科技进步的关键。城乡差别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科技要素主要在城市,科技被束之高阁,技术相对固化,而农村则闹科技饥荒,农民对科技的饥渴难以得到满足。因此,从根本上突破科技局限在城市的自然封锁,把科技的种子撒向农村,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村科技进步的关键。而通过开展新型农民果业科技培训,专家教授把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直授给农民,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以迅速而有效的推广。确保了培训的快捷性与实效性,使果农亲身体验到、亲眼看到科技务果带来切切实实的收益,使典型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依靠农民培训农民的有益尝试,对消除农技推广抵触心理,解决农技服务断层,干部下不去、蹲不住体制弊端效果明显,是农民果业服务体系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稳固平台。
3.坚持“人本理念”,转“送”为“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原动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发展看,目前推行的科技下乡、法律下乡、文化下乡,各方面工作的重点要转“送”为“种”,使科技理念根植于农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意念之中,从而,培育更多属于农民自己的政策法规宣传者、产业开发引导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培养一大批农民土专家、农民艺术家、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营者。
作者:任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