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秘书一处、市信息产业局办公室
电子政务就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高效便捷的相互沟通。近年来,我市电子政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统一建设网络平台,综合效益持续放大
按照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基础网络、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机制的“四统一”、“大集中”建管思路,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已全部覆盖市级部门和重点企事业单位,通达县(区)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办公协同,减少了重复投入,节约了运行维护资金;市政务内网在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家通过省保密验收并投入运行,市政务数据中心在全省同类型市机房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县(区)电子政务平台加快对接,清河区率先按全市统一要求,建成电子政务平台,市县乡“上下一体、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全市性电子政务体系加快形成,为信息资源的持续开发和整合利用奠定了基础。我市集中集约的电子政务建管模式,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发展范例。
(二)加快推进专业系统,应用程度显著提高
市电子政务平台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视频会议、信息管理、提案议案、信访系统等子系统及功能模块已经建成,应用不断加快,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审批网络化和会议视频化。2008年,通过政务平台共收发电子公文22万份,办理网上审批事项1376项,召开视频会议16次。各部门专业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不断加快,金保、金财、金税等“金”字工程进展良好,财政预算执行、联网审计、重点车辆GPS监控、环保监测、取水监控、商品房预售监管、档案管理等系统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发挥出显著作用,网上报税工作全面推行,以应用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科技强警”成为全国示范市。跨部门、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公共平台,完成城市非紧急呼叫中心、市民“一卡通”平台前期准备。
(三)全力提升网站功能,网上政府初显雏形
以门户网站为龙头、部门子网站为依托的“中国·淮安”政府网站群整体架构、栏目设置、页面设计进一步优化,服务功能日益完善,逐步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窗口,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整体水平始终位列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中第一方阵。网上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以公众需求为主导,积极开展网上办事服务,共提供面向个人和企业的办事项目2561个,建立了全流程服务模式。加强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仅2008年,举办各部门在线网谈20期,受理和答复群众来信7489件。开设各类专题宣传,营造氛围,有力地服务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连续3届获得全国“优秀外文版奖”。各县(区)也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建设富有地域特色、功能较为完备的政府网站,在方便群众和推动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着力完善基础工作,工作环境日益优化
基本形成了“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县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统筹管理,完善财政投资信息化项目审批管理机制,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站管理等方面标准规范初步建立,启动以电子政务系统为主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网络风险评估,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试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促进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政务宣传与培训,全市上下电子政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重视、关心和支持电子政务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推进思路
为实现我市电子政务“全省争一流、全国创典型”的目标定位,必须继续坚持“四统一”、“大集中”思路,以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前提,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由偏重建设向建设与应用并重转变。在具体工作上,拓展一张网络(全市党政机关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做大一个中心(政务信息资源中心),构建四大体系(统一城市呼叫服务、统一数据容灾备份、统一安全认证、统一应急处置信息联动与保障),完善五个数据库(政务信息、宏观经济、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着力建设八大平台和系统(市民“一卡通”平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地方税收征管保障信息交换平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大信访信息系统、企业数据“一表制”统计直报系统、议案提案办理信息系统),到2012年,初步建成标准统一、纵横互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全市性电子政务系统。
(一)围绕效能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管理智能化
一要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深化市级电子政务平台协同办公系统公文处理、视频会议、信息管理模块和建议提案系统的应用,尽快建成即时交流、应急指挥等系统,全面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无纸化办公,坚决杜绝“先纸后网”或“纸网并行”的发生,非涉密公文(包括相关材料、信息传递)必须上网传输,一般性会议会场不发领导讲话等纸质文稿,改为投影显示,会后将文稿以电子文档形式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下发。二要加快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着力推进“金”字工程和综合治税、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疾病防控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规范化程度。三要加快推广地理信息系统公共平台。发挥其充分共享、高度开放、无偿使用和安全可靠的优势,鼓励和引导各部门建设“数字城管”、“数字建设”、“数字人防”等专业应用系统,加快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要加强市、县、乡三级联动。实施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县(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清河区等先行地区要将政务网络向部门、街道、乡镇延伸,尚未启动的县(区)力争明年底与市电子政务平台对接,实现全市政务信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上无障碍交流与共享。
(二)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网站化
电子政务最强大、最重要的职能就在于便民服务,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和提供政府公共服务产品。一要加快建设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力争到明年底实现全部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和全过程式监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招生、就业、就医、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环境质量、旅游、涉农、气象、疫情灾害防治等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实用型、深层次和个性化服务。二要推动服务资源的综合利用。启动建设市民“一卡通”项目,整合社保卡、公交卡、银行卡和电子钱包等各类IC卡系统,实现“一卡在手、通行淮安”;启动建设城市非紧急呼叫中心,统一便民服务、消费维权、救济救助、投诉咨询特服号码,建立便捷、畅通、响应及时的市民服务热线。三要加快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启动建设城市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等终端应用。四要提升网站服务外向化程度。在建设和维护好英文版网站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多语种网站,努力满足外国友人来淮生活、求学、旅游、投资的实际需求,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围绕透明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化
一要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托政府网站,推进网上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公开政策法规、发展规划、人事任免、统计数据、重点工程、招标采购、财政报告、部门工作等政务信息内容,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于网上办事栏目,公开办事依据、办理条件、办事流程、办理时限、责任部门、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为群众提供便利。二要加快政务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政务信息、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五个基础性数据库及各部门专业数据库,为政务公开、科学决策和开展业务提供数据支持。三要构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登记、备案、存储、共享、安全等环节的管理。优化信息特别是经济数据的采集工作,启动建设“一表制”统计直报系统,避免重复采集,减轻企业和公众负担,确保所采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四要严格规范政务信息发布工作。既要注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又要严格审查把关,防止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上网。
(四)围绕亲民型政府建设,推进政民互动信息化
一要加强网络沟通与互信。围绕政府重要决策和公众利益密切事项,积极开展网上调查、网上听证、网上评议等工作,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二要加强与群众的在线即时交流。做好宣传和释疑,正确引导舆论,定期开展在线网谈活动。三要高度重视领导信箱、部门信箱来信办理工作。建立健全调查处理反馈机制,对群众所提问题及时处理和答复,凡是没有涉及诽谤、隐私或者涉密信息的,应公开回复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广信访信息系统,整合全市信访渠道和办访力量,构建大信访格局,在方便群众的同时,避免多头办访,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增强党委、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