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农务为三农--朱东海谈电子农务与新型农民电子农务网
(朱东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海口市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非常感谢论坛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介绍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已于05年8月正式诞生,现在是七个月大,这个小孩就是电子农务。我来自于秀英区。我把自己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民。在这里介绍秀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实践,主要是介绍电子农务的一些工作。因为这个小孩非常幼小,希望大家多加呵护。我的论文已经提交给大会,请大家参考。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见仁见智,各有思考,各有招数。海南目前来说已经建立了六年的文明生态村,这是一个好的综合的载体,但我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感觉到,有一些方面需要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秀英在这方面率先做了一些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箴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认为,五句话强调三个文明一起发展,对三农工作一起来抓,我认为建设新农村要提出来一个目标那就是“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假如说没有把新型的农民培养起来,新型的农业发展起来,这个新农村恐怕比较难以建成,没有自动自发的一些农民来主动做这些事情,没有高素质的人来推动工作,那么就表达不出农民的渴望。今天这个专题叫农民的期盼,这个期盼就表达不出来。那么农民可能就忙于喝老爸茶,忙于搓麻将。这里培育新的农民主要靠科技和信息化,因为农务的信息化实在是太重要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众所周知,区级政府对于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很难解决,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在思考,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只能等。但是不能被动的等,我们在体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做一些工作,这个工作就是电子农务可以做的,就是电子农民、电子农业、电子农村所包含的内涵。应该说现在是一个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没有边界,是零距离的,又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又是全球化时代。外面的世界已经根据摩尔定律一年半信息技术指标就要翻一番,而我们的农村依然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农村也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世界。通过电子农务这个窗口可以给农民带来一些感受,对他们的工作有所触动。江泽民说过,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我们也认为要用高科技、更好的科技和信息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很多人提出来农村要路通、水通、电通,我们认为在这几个通之外信息通可能是更加基础,或者说它的作用更大,投入会更低,因为整个信息社会的特征就是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低成本无限制的复制和传播。这些信息通过比较便宜、高效的方式传达给更多的农民,让农民普遍受到实惠,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根据我在秀英推动电子政务的工作经验,花较少的钱就可以较好地推动信息化。把党政办公网连到乡镇,在海口市四个区里面,只有秀英区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花的钱比较少,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电子农务这方面花的钱也不多,但是效果比较好。因为我们海口市的农村有太多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被外界发现,就会被外界抢购。我们有很多反季节的瓜菜和水果。电子农务怎么做呢?还是通过培育电子农民、发展电子农业、建设电子农村来做,就是建立信息化的农村,信息被快速传播和利用的农村。让拿锄头的农民也可以点起鼠标。例如说我今天在这里开会,我们同时安排了秀英的农民在网吧里学习电子农务,他们就表现出了极大的期待。所以说我们的农村、农民是需要信息、需要科技,需要外面的指导。当然,有很多体制的问题,包括农村生产力的几个要素,都在流出农村,农村极度贫血。我们可以把外面的世界指点给我们农民朋友看,他们可以提出更多的期待来,让更多的专家、学者、领导听到,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会走得更稳妥、更快一些。
最 后,社会主义的新秀英非常欢迎大家,我们那里有国家地质公园,有非常好的瓜果,五月的荔枝马上就要上市了,非常好吃,希望大家能到秀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从而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电子农务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