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作战胜负取决于体系的组合和效能。国防动员作为保障打赢的重要制胜因素,必须积极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需要,着眼体系对抗和体系功能发挥,加强体系动员能力建设。为此,首先要理清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建强力量体系为核心。力量结构决定体系功能。要突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编实建强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军兵种勤务保障力量、重要目标防卫力量和现役部队预编力量;要统筹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增加防洪抢险、消防防化、森林灭火等应急救援分队的比例,着力打造人装结合、指技融合的“拳头式”民兵应急分队;要加强高科技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军民通用、军队紧缺的信息化作战力量与信息化保障力量,如电子频谱管理、气象水文保障、高新技术装备维修等新型高科技队伍,与现役部队实现优势互补。
以深化训练改革为途径。本着“基于任务、聚焦能力、训用一致”的原则,以提高体系动员能力为目标,深化训练改革。在对象上,突出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省军区系统各级和预备役部队首长机关的训练,运用指挥信息系统,锻炼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时把握战场态势、迅速处置各类信息、精确运用动员资源、及时调控动员行动的能力。在内容上,各类指挥机构要突出机制转换、快速动员、指挥控制、支前保障等训练;预备役部队要突出基础课目、平战转换、协同作战等训练;民兵要侧重应急维稳、抢险救灾和作战保障等训练,提高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能力。在方法上,统筹协调区域内的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国防动员各要素,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施训、要素强训和集成合训。
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对国防动员各领域各系统的信息化改造、渗透和融合。要建立信息化网络。依托地方政务网和军队信息网,利用已有的国防动员指挥自动化软硬件建设成果,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接的动员指挥网络。要研发软件和数据库。研制开发集机关办公、动员指挥、联动训练、潜力调查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防动员信息系统软件,引接地方公安、应急、交通、气象、水利、地震、海事、林业等部门的信息,建立国防动员实时、动态的潜力数据库。要提高基础建设信息化水平。在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预留一定的容量和接口,积极推动军地联合技术开发。通过嵌入、改造、链接等方法,加强人防工程、交战设施、经济动员中心和科技动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
以畅通体制机制为基础。首先是动员与应急融合,将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在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力量建设、方案计划、情报信息、组织指挥等方面有机衔接起来,形成平战一体的危机管理体系。其次是动员与作战融合,将国防动员体系与防卫作战体系对接起来,研究机构设置、人员组成、组织指挥、信息互通、指挥场所等方面对接的措施,从而将军需与民用、动员与作战有效对接起来,提高动员的保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