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敏霞
昨日9时,鼓楼广场锣鼓震天,我市即将试运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大型宣传活动在此举行。据介绍,作
为市委、市政府向群众承诺的十五件实事之一,今年,我市投资3000 万元建设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即将进入试
运行阶段。什么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原有的城市管理模式有什么区别?群众如何参与城市管
理工作?带着众多疑问,记者采访了城市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
背景:
传统管理模式制约城市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中,存在许多弊端,如信息不及时、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一套更加科学、精细的城市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原建设部确立2008 年到2010 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郑汴一体化”的提出,在给开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其中,城市卫生管理、古城保护、水系管理、新区管理、流动摊贩管理、城中村管理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要,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现状:
投资3000 万元建数字化城管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是今年我市十五件实事之一,计划投资3000 万元,项目建设从今年3 月开始实施。经过6个月的紧张筹备,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将于9 月30 日正式试运行。目前,为确保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如期试运行,项目部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为系统的试运行做最后的调试工作。
据介绍,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应用和整合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十几项现代化数字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管理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
时处理、及时解决。
换句话说,就是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个公物配上“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或城管监督信息员的巡视下,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
变化1:
粗放低效→精准高效突击性→持续性
分散交叉→无缝拼接迟钝→敏捷
4 个转变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指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在管理模式上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单元网格五个层次,实现分层、分级管理。其区别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
1.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效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在空间和时间轴上的精确定位。在城市地理空间上实行网格化划分、专业人员巡视管理,信息的采集、反馈准确,责任到人,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定人、定时、定量,记录在案。通过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
2.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经常性的、可持续性的、深入到每个角落细节的管理。通过城管监督员,将影响城市健康运行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传统的被动应付到主动处理、及时处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了集“小变”为城市面貌的“大变”。
3.变管理主体的分散、职责的交叉扯皮为上下左右无缝拼接。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化进行技术的无缝拼接。通过设立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双线运行,相互监督强化,再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拼接,使管理行为从传统的单向指令变为循环反复检查落实。
4.政府城管部门的处置能力从低效、迟钝变为高效、敏捷。原来整套的城市管理系统是静止、被动的,动作慢、效率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
变化2:
信息采集传输→任务案卷建立→任务调度派遣→任务
案件处置→处理情况反馈→现场核实结案→系统综合评价
7 个流程实现管理无缝隙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阶段。
信息收集阶段主要完成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收集、登记工作。信息收集主要通过城市管理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使用信息采集终端(城管通)上报信息,指挥中心接收社会公众通过“12319”城管热线、“12345”市长专线、网站、政府邮箱举报的或领导批示的城市管理问题。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城市中发生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该问题进行描述后纳入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监督中心得到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立即遣派相关专业部门或区监督指挥中心进行处理;专业部门和区监督指挥中心处理完毕后,向市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同时报告处理结果;市监督指挥中心派监督信息员进行现场核查,并获取核查结果,未办结的反馈给市指挥中心继续办理,直至办结。
变化3: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模式理顺流程调整体制
数字化城管彰显5 大作用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数字化城市管理有效克服了职能交叉、取证困难等问题,把所有的部门都在指挥、监督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数字化城市管理有效整合了分散在各个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力量,促进其他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实行统一的协同联动。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网络的延伸,将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新闻媒体、电子政务及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链接,与街道、社区及各类主体结合,极大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实施管理的基准单元,将城市建成区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再将划分好的“万米单元网格”组成一个整体的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区两级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实现无缝拼接,消除管理盲区。
理顺城市管理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采取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手段,建立了一个基于城市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为中枢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流程,实现城市管理事项办理流程的制度化、标准化。
调整城市管理体制。数字化城市管理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打破现有的“ 小城管”城市管理模式,建立涉及城管执法、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等多方面、系统化的“大城管”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问题。
管理1:
重点区域 重点管理
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后,根据相关法规和我市实际情况,将对城市道路及公共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管理。
根据《关于对全市城市道路及公共区域进行分类管理的意见》,结合实际及建设和运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要求,按照城市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开封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我市将全市管理区域分为3 类。一类管理区域是全市主要贯穿东西南北
的大街干线、景区周边、旅游一条线、水系沿线、火车站广场等区域;二类管理区域是全市主要次干线;三类管理区域为背街小巷。一类管理区域的标准要高于二三类管理区域,管理重点是一二类管理区域。
对城市道路及公共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并制定分类管理的标准,使城市管理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管理2:
群众如何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下,群众可以通过拨打投诉电话、网上投诉等形式参与城市管理。
据介绍,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公众投诉电话、网上投诉地址、“12345”市长专线、“12319”城管热线,市民、群众可以通过以上渠道来反映问题,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市监督指挥中心会及时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反映的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民举报、投诉的相关问题,会及时将处置结果告知举报人、投诉人,从而使城市管理事业由被动管理转变为广大市民参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的大城管模式。
其次,广大市民要增强自身文明素质,树立城市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遵守有
关法律法规和市民公约,关心和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共同创造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