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广州军区某集团军装甲旅四营教导员潘杰在电脑上输入这两个字,全营所有有乐器特长的官兵信息立即跃上屏幕。
为活跃官兵业余文化生活,该营准备组建一支小型器乐队。“过去,从下发通知、连队调查摸底,再上报营里,少说也得一天时间,而如今几秒钟就搞定了!”潘教导员告诉笔者。
为潘教导员提供如此快捷手段的,是该集团军研发的“基层建设信息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对《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的八项经常性工作进行数字化处理,成几何级地提高了基层工作效能。”集团军政委陈平华介绍说。
“这是基层建设从传统手工作业向信息化作业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是推动《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落实的全新探索,值得在全军基层部队推广应用。”7月下旬,总部机关和有关院校专家观看这套系统演示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让基层也能分享信息化成果
这个集团军是赫赫有名的“塔山英雄团”所在部队。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道路上,该集团军自主创研开发了10多套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作战指挥、军事训练、装备集成等领域,大大提升了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其中某型系统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首走过的信息化之路,集团军领导欣喜之余也不无遗憾:着眼“战时”、针对首长机关的信息化攻关如火如荼,而立足“平时”、特别是服务基层建设的信息化研究却相对滞后。一些基层官兵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信息化、那信息化,可我们连收发团部的通知,都得靠文书两条腿跑上跑下。有的连队干部反映,上了训练场,看着信息程度越来越高的武器装备心里很激动,可一回到营房,还是一支笔、一沓本,工作方式与几十年前基本上没区别。
“信息化建设自上而下推进、聚焦‘战场’攻关的整体思路是对的,但决不能抓了一头丢了另一头,在时机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积极将信息化建设的触角向平时拓展、向基层延伸。”在专题研究基层信息化建设的会议上,集团军党委形成了共识。
按《纲要》来设计信息系统
去年4月,集团军成立了基层建设信息化课题组。可基层建设信息化究竟应该如何“化”呢?
去年6月,新修订的《全军基层建设纲要》颁发部队。这让处于苦苦思索中的课题组成员眼前一亮:《纲要》作为基层建设的基本依据,不正是设计信息系统的最好“蓝本”吗?
课题组按照《纲要》要求的军事训练、战备工作、思想文化等基层八项经常性工作,并将其细化分解成81项具体内容。
为了使信息系统和基层实际相对接,课题组干脆把工作室搬到了某装备旅,在调研部队需求中研发设计,在征求官兵意见中修改完善。
去年9月,初步定型的“基层建设信息系统”正式在某装甲旅办公训练局域网上运行。经过3个多月的运行调试,今年1月中旬,集团军在装甲旅召开现场会,向其他旅团单位推广了这一系统。
晚上8点,打开电脑上的《基层建设信息系统》,把一天的训练、管理工作有关数据录入进去,查阅一下当天工作落实情况,是某装甲旅汽车连连长黄露信每天的“规定动作”。“连队虽小,可工作头绪很多,有时忙碌起来,难免顾此失彼。如今,登录《基层建设信息系统》,没按规定和计划落实的工作一目了然,系统还会自动提醒,避免了疏漏。”黄露信告诉记者。
和黄露信一样,如今,运用《基层建设信息系统》处理营连日常事务,已成为这个集团军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
“过去,连队人员、装备器材、营产营具登记统计本一大堆,查个东西要翻老半天。现在,这些信息全部录入到了信息系统中,保存时间长,科目详细,检索快捷,管理起来方便多了!”在某团三营炮连,连长刘丰云指着电脑对笔者说。
这套系统让人没法偷懒
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传输功能,令基层与机关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通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7月8日是星期天,某团三连战士张明准备请假到市区逛逛书店。与过去不同的是,他进出营门拿的不再是请假条,而是一张记录他个人信息的IC卡。“以前,我们双休日外出要拿着请假条找连、营和团军务股三级签字审批,出营门还要排队登记。现在,连队通过信息系统向营和团军务股帮我们请假,只要是不超过外出比例,系统自动审批备案,并将批假信息实时发送到营门哨位终端。我们只要到营门口刷一下卡就能通行。”
笔者要刘丰云连长查询该连战士张磊的情况。他在“人员信息”栏中输入张磊的名字后,屏幕上不仅显示出姓名、年龄、籍贯、学历、特长等基本信息,每次考核成绩如何、请过多少次假、受到过几次表彰等动态信息也历历在目。“以往连队双争评比主要靠印象,如今打开电脑看数据,谁优谁劣清楚分明,大家对评比结果更加心服口服了。”刘丰云说。
“基层建设信息系统”不“兼容”虚浮作风。某旅六连连长李清明告诉笔者,连队每天工作日志必须当天录入信息系统,第二天就录不进去了,这就要求落实工作拖不得、懒不得。营连对工作数据只有录入权没有权修改,这就要求上报情况虚不得、假不得。
基层有好评,机关评价又如何?某装甲旅旅长李金太对笔者归纳了3个“好”。
指导工作的好平台。基层营连每天的工作情况都录入到系统平台,机关对基层的了解更迅速、更全面,发现问题还能通过系统实施“点对点”的指导纠正,真正实现了旅团机关对营连的全程督导、实时督导、高效督导。
辅助决策的好帮手。系统平台提供的静态和动态数据,为党委机关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集纳智慧的好渠道。系统开设了直通旅团党委常委的“建言献策”功能,营连和机关干部可以随时对旅队建设发表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这个旅党委共从该系统平台上采纳合理化建议15条。
李旅长认为,这套系统为基层部队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平台,而基层建设及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将给政治工作插上“隐形翅膀”,有利于政治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