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三家运营商各自的3G网络、业务不断成熟,其后台支撑系统也在全力支撑3G业务的同时,不断实践其融合想法。
本刊记者 | 张鹏
融合是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不变的话题。无论是BOSS系统、IDC还是业务平台,其发展趋势都在朝着“集约化、融合化”的方向迈进。在2010年,三家运营商的3G网络、业务不断成熟,其后台支撑系统也在全力支撑3G业务的同时,不断实践其融合想法。更重要的是,以虚拟化、云计算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技术和业务模式在这一年中也在通信行业实现落地,所带来的更加灵活、弹性以及随需应变的基础架构为IT支撑系统的融合进程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在2010年,中国移动的各级省公司通过对现有BOSS系统横向整合、纵向解耦,更加强调全业务融合支撑,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 本 完 成 了 营 销 、销售、服务一体化的CRM;有效融合和协调了现有呼叫业务中的两大渠道;以经分系统实现较深层次的数据挖掘,支持精确营销;新建上线了VGOP(增值业务综合运营平台),并依托VGOP建立了一套业务能力开放和互通的体系,提升了数据业务精细化的运营能力。
中国电信集团层面也重点加大了对于运营分析系统的投入。所实施的IT支撑系统改造基本上都是根据总部统一定制的业务规范,由各省公司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实施。以全业务运营为核心,中国联通各省公司重新整合了渠道系统、推进客户归并,也陆续实践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营销项目。
与其他两家电信运营商类似,中国联通也采用了两级式的系统架构模式(总部-省份),不同点在于,中国联通更加强调支撑系统建设的高度统一—由总部统一规划,其定制的业务规范将直接干涉各厂商产品的设计和定版,各地系统最终将严格按照统一版本进行最终的测试入网。
2010年,中国联通充分发挥了3G产业链优势,以3G“三领先、六统一”为目标,不断尝试标准化管控,并将目标定在了全业务一体化运营。不过,由于中国联通自身对于固网、移动网的融合支撑能力还有差距,尚处在“一个终端、统一登录”的发展阶段,因此中国联通在2010年更加强调一级架构的业务支撑系统建设。现阶段,中国联通正基于原有两级架构的基础上,叠加建设集中于一级架构的电子渠道系统。
声音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首个云计算研究测试床的成员,已经建成了1024个节点的云计算平台,并开展了包括I D C业务试点等在内的云计算应 用 实 验 ;与 此 同 时 ,中 国 移 动 还 联 合 了天 津 市 政 府 ,试 点 推 出 了 基 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及无线城市的应用。”
—中国移动副总裁 沙跃家
“移动互联网应用已成为业界热点,这需要IT支撑部门做到几点统一:统一内容、组织和采购,统一客户的界面,统一的网络、业务平台和绩效服务,以及统一的终端适配。其中,解决终端适配问题成为首要,因为业务好但终端不支持或者软件版本陈旧都会极大地造成客户使 用 和 感 知 上 的 差 异 。”
—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部副总监 周益平
“中国联通未来的支撑架构方向将是基于互联网模式的,针对全业务过程的统一透明管控;而对于电信业务的推广也要由传统营销模式向互联网销售模式转变。”
—中国联通业务支撑部需求管理处处长 陈淑平
事件
⊙ 1月8日, 中国联通集团总部内部架构调整,将固网建设、固网运维和移动公司合并成立网络公司,以此实现原网通的数据固网与原联通移动网络运维平台的进一步融合优化。
⊙ 5月10日, 北京电信宣布全球首家推出融入3G应用的IDC业务平台,全新推出的IDC服务可将用户所关心的各种IDC运行数据、视频监控、报警信息等内容迅速发送到用户的手机终端上。
⊙ 5月中旬, 中国移动公布了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云计算系统—大云平台(BC1.0)。该“大云”产品共包括五部分:并行数据挖掘工具、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弹性计算系统、云存储系统和并行计算执行环境。
⊙ 5月21日, 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杨杰透露,中国电信已经正式启动了星云计划,在四个城市开展了云计算现场的实验,目前中国电信所支持的面向政企客户通信应用、信息化应用和行业应用的SaaS服务,已累计接入超过600个。
⊙ 7月8日 中兴软创宣布其ZSmart BSS/OSS产品通过了TMF(电信管理论坛)的SID(共享信息数据)认证,成为全球首家通过TMF SID 9.0版本认证的软件企业。
⊙ 8月17日 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宣布未来三年将把上海打造成“亚太云计算中心”。
⊙ 8月21日 中国电信宿迁分公司完成BSS结构性优化项目(BSS3.0)工程割接,由此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的13个市分公司全面上线运行BSS3.0。
⊙ 9月8日 中国联通OCS项目共覆盖全国31省份,现阶段全国联通的OCS用户已经突破2000万户。
热点一
BSS系统:打造分层融合的全业务支撑网络
伴随三家运营商业务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其所涉足电信业务价值链中的环节也越来越多,比如内容和服务集成、网络运营、渠道管理、受理开通、收费支付、客户服务等。利用全业务运营优势,电信运营商一方面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和 体贴的服务、更 好的使用体 验、更优 惠的产品资费,通 过 提 供 差异化 服务 获 取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整合电信业务价值链。
在这样的市场运营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纷纷发力业务支撑系统,并试图通过搭建融合、统一的业务支撑网络,从而更好地为市场运营提供良好的业务支撑。
按照中国联通业务支撑系统的发展思路,整个BSS系统的建设过程将坚持“3G优先”的工程原则,确保在网络和业务具备3G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供3G业务的后台支撑能力。而另一方面,考虑到联通南北公司业务支撑发展现状,中国联通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基础的前提下,与业务和市场部门进行实时的策略互动。
同时,中国联通BOSS系统还综合考虑了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制定目标,确保业务支撑系统体系架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针对网络及业务平台架构水平分层的融合发展和融合业务发展的特点,在保证BSS架构开放和灵活的同时,明确不同专业间系统的定位及界面划分原则,采用统一的技术体系架构,有效地保持了架构的相对稳定性。
热点二
业务平台:开放接口实现海量业务承载
作为硬件设备与业务门户之间的重要一环,业务平台是电信运营商掌握电信服务运营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不仅为SP提供业务的生成、计费和营销服务,也为客户提供了业务的应用环境。而随着3G网络越发成熟、固移业务日渐深入,以及当下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如何打造一个适应多网并存的融合的统一业务平台就显得格外重要。
比如中国移动最近在福建部署实施的VGOP(增值业务综合运营平台),通过定义标准开放接口,开放了更多业务递送渠道和用户信息能力;通过构建综合接入网关系统,实现了综合接入,向业务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能力调用和统一接入/统一鉴权控制功能;丰富业务提供能力,降低业务构建难度多样 化 ,丰 富 业务 特 征 。
不仅如此,据介绍,新业务平台的上线,还有效解决了电信运营商三大业务平台问题。首先是现有垂直业务平台如何改造的问题,根据现网状况,各业务平台基本由不同的集成商在开发维护,业务平台的解藕和再集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事先定义一套服务水平化和标准化的统一规范。其次是接口由谁来牵头的问题,在技术方面,开发商可以根据业务特点、系统性能提出自己的建议,由运营商综合考虑制订统一接口。最后是新业务产品如何在搭建好的SDP上实现支撑,比如中国移动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产品方案,但分散的平台不能够有效支撑新产品的上线,综合运营平台的开发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
热点三
云计算:“大云计划”实践电信业云落地
今年以来,国内三家运营商都在云计算领域有所行动,比如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祥云计划”、部分联通省公司的IDC机房也相继完成了“云”化处理的前期试点集采工作等等。但细数起来,无论部署规模还是系统成熟度,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是首当其冲。
5月21日,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大云”BC1.0研发成果,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及原型系统开发打造云计算的基础设施, 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体验,同时满足公司高性能、低成本、可扩展、高可靠性的IT计算和存储的需要。
为此,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1000台服务器、5000个CPU Core、3000TB存储规模的“大云”试验室。“大云”BC1.0已经实现了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海量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框架、集群管理、云存储系统、弹性计算系统、并行数据挖掘工具等关键功能。与此同时,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信息安全中心、互联网信息中心、天津市信息港、北航、北邮、华中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众多研究和教育机构都已成为中国移动“大云”BC1.0的第一批试用者。现阶段,“大云”的一些技术和应用,正在上海、江苏、天津、四川等地的各级分公司进行试点。
热点四
BI系统:智能业务分析与预测提升“软实力”
随着电信运营市场竞争的加剧,三家运营商都在针对自身“软实力”大做文章,比如客户体验、服务捆绑、精确化营销以及精准化管理等新一代服务模式被提上日程。而这些服务的实现需要后台数据仓库为基础;另一方面,也将涉及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分析与预测能力。
现阶段,电信运营商的BI系统普遍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仓库构建子系统、应用构建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其中,仓库构建子系统主要完成企业级数据仓库中心数据模型的构建,按照数据的粒度、系统功能区域的划分,实现多层次的数据模型;完成数据生命周期的演进,包括数据的抽取、清洗、加载、汇总和共享等过程。
应用构建子系统面向系统最终用户,通过KPI、即席查询、报表中心、主题分析、专题分析等模块完成数据仓库中心的数据及知识的转化和表达。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元数据管理、应用管理、信息管理、监控管理、统一调度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用户及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
在2010年,中国移动不断延伸自身在数据分析与预测方面的能力,将BI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至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一线部门。其中,北京移动推出的资费分析与套餐推荐服务就是中国移动BI系统升级的范例。
据介绍,在完成整套经营分析系统的项目建设(包括数据仓库、多维分析服务器、数据挖掘服务器以及相应的硬件平台)后,北京移动建立了多个挖掘专题,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清晰地洞察客户消费特征,进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与此同时,其他两家运营商也在今年加快了对全新架构BI系统的部署进程。据介绍,新一代BI系统将实现整合CRM、账务系统、PRM、智能网系统、结算系统、客服系统、财务系统、网关系统等多个电信企业IT支撑系统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全面准确地展现业务运营状况,提供决策辅助支持。
热点五
计费系统:OCS是跨平台计费的关键点
融合计费早已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尽管运营商重组以来,已经有很多省级运营商对自身的计费系统进行了改造,并试图能够跨业务平台实现融合计费。其中,OCS作为融合计费的核心系统,也便成为了整个融合系统中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计费的关键一环。
在中国电信各省级地区的融合计费架构中,基本包含了在线计费(OCS)、准实时计费、融合账务、综合信控、余额管理、统一充值等核心计费网元,并逐步实现了整个融合计费和支付体系的落地。可以看到,传统网络的计费功能都是基于话音、数据、多媒体内容等基础性业务体系横向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始终处于业务间计费系统的孤立状态;同时,由于在线计费和离线计费采用不同的业务流程,计费系统往往需要兼顾预付费用户和后付费用户两个版本。
以OCS建设为例,广东联通和上海联通的OCS试点已初见成效。据介绍,新的OCS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计费方式通过采集话单、对话单进行批价、合账、出账等过程实现对用户使用服务的计费处理,计费的过程不介入用户使用服务的情况,新的OCS结合了传统智能网和准实时计费的优点,将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在线计费功能从各自独立的网元中剥离,由OCS统一承担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在线计费功能。
热点六
IDC机房:示范基地符合国际标准
IDC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并已形成为当下业务运营的“心脏地带”,而电信运营商无疑是IDC市场领域的主力军。随着增值业务服务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长,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确立已是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核心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流程化、可管理性、可伸缩性等特点被运营商重点关注。
中国移动方面介绍,中国移动IDC首批规划了七个IDC中心作为集团“数据业务及企业精品工程示范基地”,这七个IDC基地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移动内容枢纽中心,将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现阶段,中国移动IDC在规划建设初期就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思路,IDC建设标准达到了国际最高标准T4标准,而包括OPhone、移动MM在内的众多业务目前也已成为中国移动IDC业务拓展中的创新尝试。
同 时,中 国 电 信 I D C 领 域 的 进 程 也 很 迅 速 ,作 为 中 国 电 信 集 团 天 翼 祥 云 计划四大试点城市之一的上海,已经完成了针对IDC云试点的小规模集采,下一步,上海电信将针对目前的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了试验。据介绍,上海电信IDC的云改造将分为硬件、软件两个层面,首先搭建“资源池”,其次安装平台管理软件。目前一期“资源池”的搭建工作已经完成,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负责系统及相关设备的集采;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上海电信将安装平台管理软件,并对数据中心中大量并行的业务平台实施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