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信息化是为了改变传统医疗模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提出的新模式,新津县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研发,搭建了自己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
成都市新津县于2007年开展以功能转型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并被成都市确定为两个试点县之一。通过两年的努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县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卫生局领导认识到信息化滞后是制约卫生事业加速发展、均衡发展的瓶颈。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以信息化深化卫生改革、加快卫生发展,以信息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被局党组摆在重要、突出而紧迫的位置,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全局重点工作。
项目综述
新津县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体系。
创新之处
该项目建设创新之处体现在“区域”概念,通过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辅助检查结果的共享,从而为市民节约了诊疗费用, 缓解市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
1. 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宗旨,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
健康“一卡通”的实施,是以城乡居民“医保卡”为载体,将居民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就诊、体检等信息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关联。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
2. 以“人”为中心实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宗旨是将以“收费”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而一份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关于医疗健康保健所有的信息和资料。居民通过刷卡记录每次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不断增添、更新和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内容。
3. 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
健康“一卡通”管理系统共用城乡居民“医保卡”,对具有医保卡的本县城乡参保居民,直接使用医保卡,就能快速实现建档、免疫、就诊、保健、查询等服务“一卡通”,还可实时刷卡结算费用,信息“一次录入、多方共享”。医生可调取病人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历史就诊信息和健康档案,帮助医生辅助诊断,避免病人重复检查,为社区医生对所服务的居民实现连续跟踪服务提供网络信息支持。今后,居民持卡还可网上挂号、预约挂号、自主体检,还可通过医院触摸屏或网络查询自己健康信息;“一卡通”有效解决以往人员流动带来的异地保健、接种的难题,为居民在县乡之间“双向转诊”提供信息支持。
项目的配置特点和功能特性
1. 新津县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
数据标准及规范的制定和统一包括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范围、基本医疗用药目录等各项信息化标准;县信息办和县卫生局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
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新津县卫生数据库中心信息资源库,基本数据以及业务应用数据实行集中存储。数据中心的数据接入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针对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系统采集数据,另一种是通过县级平台采集数据。
2. 县级卫生数据交换平台
搭建以新津县卫生数据库为中心的软硬件平台,通过数据中心统一的技术框架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卫生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及共享交换。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新津县卫生数据库中心信息资源库,基本数据以及业务应用数据实行集中存储。通过数据中心数据总线实现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县卫生局与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3. 居民健康卡的研究和推行
为居民建立健康卡,记录居民医疗、预防和保健等信息,居民持卡在县内任何一家公立医院就诊都可提取既往就诊相关资料,并可网上挂号。并研究健康卡与城镇职工医保卡、农民合作医疗卡、少儿互助金卡等的一体化融合;与银行卡的绑定,银行卡刷卡、缴费、结算、报销和自动转账等功能的实现。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1. 数据支持,辅助决策
卫生行政部门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地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
2.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医疗业务机构可利用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进行全市的业务信息共享,提供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同时将有助于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和工作模式。医疗信息资源还将促进医学科研与教学的发展。
3. 拓展业务,增值服务
新津县卫生信息网建成后,商业保险公司、银行等相关单位可以借助该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健康保险、信用卡支付等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