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东
著名的“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新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盛水量与其放置位置有关,只要将木桶倾斜放置,就能装更多的水。在此基础上,如果将木桶的长板与短板的组合方式进行调整,让长板与长板尽量靠近,短板与短板尽量靠拢,然后将新的木桶倾斜放置,木桶的盛水量又会增加。
如果将“新木桶原理”辐射到军队转型建设中,可以这样理解:“取长补短”就是汲取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弥补自己不足,这种战略思维旨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强调补齐“短板”和“整体”推进。但这样一来,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亦步亦趋。囿于物力所限,也容易造成自身优势发展减缓。“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独特优势,强调“长板”和“体系”推进,加大特色投入,将局部长处扩展至战略优长和比较优势,形成“新木桶原理”的整合效益,从而带动体系作战能力提升。
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潜力、特色和优势。长板,可以理解为长处、特色和“撒手锏”装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特色就是旗帜。凭借特色,企业可以洞开一片天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始终是制胜之道。正如俄军所言,建好信息化战争的“独门暗器”,即使俄军在整体上落后于美军,也能达到震慑敌手、遏制战争的目的,就像当年苏联拥有了原子弹就能够顶住美国的核讹诈一般。
应该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们落后的不仅仅是硬件,更重要的是观念和方法。新军事变革是由高技术的发展引起的,但真正实现军事变革则有赖于思想理论、组织体制、后勤保障与技术装备发展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战争的胜负已不再由单一武器装备、单一平台所决定,而是由各个平台和武器装备融合在一起的体系能力所决定。“新木桶原理”强调长板与长板尽量靠近,短板与短板尽量靠拢,注重系统之间结合部、联结点和关节点的可靠性,就像新木桶之所以能装下更多水,是因为对水桶的放置位置作了调整,并运用系统原理对“壁板”进行整合,形成了体系作战能力。
1985年10月1日,以色列空军成功地袭击了2400公里之外的巴解总部。如果仅着眼于以色列的作战半径只有900公里的F-16和作战半径1850公里的F-15,就难以推想出以方遂行这一任务的可能性。然而以方出动了仅有的4架空中加油机和一架波音-707E大型导航和电子战飞机,加上8架F-16和2架F-15,形成了精干、有效的作战系统,顺利完成突击任务。
“新木桶原理”强调打破思维定式,发挥系统合力,以特取胜。军队的转型建设也应找准我之长、敌之弱,扬长避短,强强联合,有效提升战时各作战单元的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比如,对打击性能强、侦察性能弱的歼击机实施费力的雷达改造,就不如下大力气发展先进预警侦察装备,通过数据链将各空中作战单元平台衔接,一体联动,体系抗敌。
军队转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防范力量失衡所带来的巨大威胁,既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尽可能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又需要在构建体系时,杜绝撒“胡椒面”式的平均用力,找准特长与关键,“扬长避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建好建强“撒手锏”武器,形成体系打击能力,以强项弥补短板,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像整合后的新桶那样,装更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