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化手段反贪腐,“危险路段”预警提示。以预防和保护为目的、以教育和防范为手段、以制度和监督为保障,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紧密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将岗位“隐性”权力用“显性”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采取个性化教育、针对性防范、问责式管理,这就是成华区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探索预防腐败的一种创新模式——“岗位风险教育”。
一年来的探索表明,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有效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的落实。记者昨日获悉,近日,成华区在全区召开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工作会,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区14个街道、59个区级部门全面开展。
防患于未然
针对“位”抓好风险防控
一年前,当“风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成华区的领导干部面前时,着实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暴”。
“找风险?这不是先就把我们当坏人来防吗?”听说要求自己梳理岗位风险点时,一些干部非常不解,甚至有些恼火,“成华区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为什么还要把我们往坏处想?”
的确,近几年的成华,一直行进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新成华给成都市民的新印象。然而,作为成华区的主政者,他们心里更清楚,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也暗藏着腐败的“诱因”,各种各样的诱惑犹如大大小小的“陷阱”,令这条快速通道“险象环生”,任何人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免疫力”,稍不注意,就会步入“陷阱”,对发展造成损失。对于正处在飞速跨越的成华来说,那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举措。
2009年以来,在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对岗位职权的全方位监督,成华区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反腐倡廉建设。
于是,同年8月,在市纪委“试点探路、逐步推广”的思路下,成华区率先在区法院、区房管局、建设路街道办事处、龙潭街道同乐社区等单位,启动了岗位风险教育试点。
一个将岗位“隐性”权力用“显性”的风险等级进行量化,进而开展个性化教育、针对性防范、问责式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查找岗位风险”正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查找岗位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晒”之于众。而每个人都明白,查到风险点,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就意味着对这些权力加上了“紧箍咒”。
有的避重就轻,有的泛泛而谈……当各单位第一次把自己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交到区纪委的时候,作为区纪委书记的李良安意识到,这项工作要比想象的更艰难。
探索不仅需要极大的付出,同时也要具备一种超常的勇气。成华区的岗位风险防范试点工作,起步虽然艰难,一度阻力重重,遇到过许多难题,也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考验,甚至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他们从未轻言放弃,并且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区委书记何立斌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几个关键时刻推了我们一把”。
在市纪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区委的强力支持下,在区纪委的精心组织下,成华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的岗位风险教育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目前,全区8个试点单位共清理出风险岗位219个,梳理风险点623个,实现了用“显性”的风险等级对岗位“隐性”权力的量化管理。
从一张白纸到轮廓初现,从初步探索到不断完善,经过一年的艰辛探索,效果广为各方乐见。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试点单位未出现一起违纪违规问题。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将惩防体系建设落到了实处
“虚功做实”
将惩防体系建设落到了实处
从当初的疑虑到后来的赞誉,一年时间,很多人颠覆了对岗位风险教育的认识。
前后变化的原因,在于人们看到了这项创新探索并非走形式的“花架子”,而是真正将惩防体系建设落到了实处。
风险梳理、因岗施教、风险防范、教育管理,环环相扣,“虚功做实”。
首当其冲的是梳理风险岗位。根据部门职责及其任务特点,成华将全区各部门分为Ⅰ、Ⅱ、Ⅲ、Ⅳ四类部门,再根据岗位风险大小将风险岗位分为A、B、C三个级别。
二是梳理风险点。针对引发风险事件的不同内容,将岗位风险归纳为五类: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类、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类、违反财经纪律类、失职渎职类。
三是梳理风险节点。由风险岗位责任人对重要风险点的关键环节自行梳理归档。
四是在电子政务内网上分门别类建立风险岗位和岗位风险台账。
通过多层次的风险梳理,也使试点单位每一位党员干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手中的权力。正如成华区房管局局长雷霆所言:“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醒、自我提高的过程。”
梳理风险只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第一步。根据查找出的风险,在每一个岗位中相应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查漏补缺、建章立制,最大限度地消除腐败的可能、防微杜渐,保护干部,才是其根本目的。
因岗施教。针对梳理出的风险岗位和风险点,各单位结合岗位责任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制定个化性的教育内容、方案和阶段性计划,开展了情景模拟、以案说纪、专家点评、旁听审判和风险提示等教育,将风险防范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风险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实行了岗位风险防范承诺,将需防范的风险点、岗位职责、相关纪律、防范措施作为提醒内容,纳入岗位责任人风险防范承诺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与此相配合的是健全岗位准入制度和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对高风险岗位党员干部的管理;切实关心和爱护高风险岗位上的党员干部。
成华区的岗位风险教育,核心是以预防和保护为目的、以教育和防范为手段、以制度和监督为保障,更为引发关注的是,创造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紧密结合。
为避免岗位风险教育成效的“昙花一现”,成华区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了“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简易查询、快速填报、预警提示、实时监控、统计分析、自主教育、保密归档、检查考核等八项功能,有效实现了对岗位风险的教育、防控和管理。
打开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一幅精细全面的动态流程图上,每一个工作岗位相应的风险点、预防措施一应俱全。针对岗位风险的动态监督,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系统就会发出短信,及时向岗位责任人发出预警信息。
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纳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与目标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区纪委还采取自查、听取汇报、开展座谈、查阅资料和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制度不落实、教育不到位、防范不力等情况的督查。
从试点到全面推开
从中看到了积极作用和初步成效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处于A级风险岗位上的成华区房管局局长雷霆,说起岗位风险教育,感慨很深,“知道了风险在哪里,心理也踏实了”。区房管局局长一职的权力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他的前一任就因为受贿80万元而“倒”在了岗位上。
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监督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每个环节既是很好的风险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有效的风险监控过程。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某位领导干部的风险点中有这样一条,“干部任用中,临时动议突击调整干部”。对应的“风险节点”有2个,即“干部任用前班子成员间未充分酝酿和讨论,事前班子成员不沟通或沟通不够”。
这些都不是以“红头”文件作依据的“事项”,对于这些所谓的“隐性”权力,平日里大家都心知肚明却未必有人言说。但是,岗位风险点查找出来,并一一记录在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中,写得明明白白,谁也不敢再“装着明白”干糊涂事了。
用李良安的话说,岗位风险都是自己梳理出来的,好比是自己安上了红绿灯,哪有不遵守的道理呢?!
源头防腐,意在长远,未必有“立竿见影”之效,但下面一组颇具影响力的数据,让成都市纪委和成华区感到很欣慰,也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2009年,成华区纪检监察信访总量较上一年同期下降26%,越级访下降23%。2010年上半年,全区信访总量又较去年同期下降26%、越级访下降34%,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当前成华“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这样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成华区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创新对于深化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初步成效。
记者在成华区采访时明显地感受到,现在,包括试点单位在内的许多部门负责人,都已经意识到岗位风险教育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将这一工作融入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之中。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所有的人都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工作渐入佳境。
经过1年的试点和调研论证,成华区先后完善了风险岗位的分级、岗位风险的梳理、因岗施教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最终形成了《成华区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实施细则(试行)》,开发并投用了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2010年9月1日,成华区召开全区党员干部岗位风险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岗位风险教育。
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让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作为民服务,而不是“寻租”的工具。
后记
只抓惩治腐败,可能是一时见效,但往往查不胜查,纠而复生。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
成华探索的要义,正在于此。
如果说对腐败案件的严肃查处,值得我们拍手称快,那么,致力于源头防腐的努力,更值得我们为之叫好。
当然,和许多改革创新一样,岗位风险教育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岗位风险教育,是成华区建立的针对“位”的一种监督机制,是积极探索拓展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一种尝试。不可能一药治百病,但这种积极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腐败的做法,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一种爱护、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