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行政管理改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预算是公民与政府的契约,预算公开是大势所趋
政府预算相当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合同。既然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签订的合同,公开是很自然的事。这是一份受公众委托,配置其让渡的经济资源,并向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契约,但是它不可能在契约上把未来每一个情况都写得很具体,因此是不完备的契约。这种不完备的契约就存在两种委托代理关系:外部就是立法机构、公众、政法部门和服务供应商;内部就是上级政府、下级政府、支出部门和政府官员。这构成一个长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上面的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份契约,每一结点无一例外都存在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契约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是预算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环。
预算公开是大势所趋。2009年,广州市开风气之先,率先公开了114个部门的预算,尽管很粗,但是具有划时代意义。2010年3月,财政部公布中央本级部门预算12张表格。其后,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门也公布了部门预算。预算公开是中国人民一百年的梦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见到一丝丝曙光。为公开而进行的财政管理,无疑是下一步财政改革的方向。已经公开了,想回去肯定回不去了。制度决定行为,公开了一定决定公开后的行为,公开会形成倒逼机制,一定会影响政府的行为。今年财政部公开了预算,以后也一定会公开财务报告、财政决算。
二、政府会计制度不完善,是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主要障碍
2008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预算公开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针对财政预算、财政决算,公开什么,何时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对政府财务报告没有一个完善披露制度。上市公司是一个公众企业,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严格的要求,并有专门的机构——证监会来监督。政府更是一个公众的组织,很像上市公司,它的委托人和股民一样是广大公民。上市公司能够做到,为什么政府不能做到。目前政府会计制度,还是沿用苏联时期的预算会计,没有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固定资产不折旧,无法核算真正行政成本;资产负债核算不完全,许多游离在会计核算之外,导致无法编出一级政府完整的资产负债表;资产管理不完善,造成家底不清,无法算出有多少净资产,国有资产流失情况时有发生;对政府债务核算没有准则,这也造成了中央政府无从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不改革现有的会计制度,政府财政资金运动过程的信息就不可能被准确记录,遇到决策需要,只能采用运动式的调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可想而知。因此,借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经验,建立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当务之急。
三、信息技术是一种稀缺资源,信息化是解决预算公开的终极手段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什么是真正稀缺的资源?有人说,能源是稀缺的,水是稀缺的。事实上,能源是用不完的,当汽油涨到1000元/升时,马路上跑的一定不是现在的车,人们一定会发明别的东西来替代汽油。从这种角度上看,汽油就不稀缺了。那么,什么是真正稀缺的东西呢?是制度和技术。而信息技术是技术王国的集大成者。信息技术,是收集、处理、保存和传递信息的技术。从本质上看,信息技术是人自身功能的延伸,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处理器。比如人在获得信息时候,通过眼睛、通过耳朵、通过手获得信息;传递信息时候,通过嘴说、手写、甚至眉目传情;保存信息时候,有人说把东西记在心里,或者记脑子里;处理信息则是通过大脑和手。这些都是原始信息处理技术。人类为了能够加强自身信息处理的能力,发明了很多技术:发明了显微镜、望远镜可以看到很小或很远的东西;发明了电话、手机,能耳听千里;发明了照相机、录像机,信息保存技术又前进了一步。这都是信息技术在变迁。所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是因为对信息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有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预算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预算公开离不开信息技术。首先,公开的形式需要信息技术。比如,是在政府门口张榜公布的方式公开,还是电话查询的方式公开,是在互联网上公开,还是在公共场所通过电子屏发布等等,都需要技术的手段。其次,公开的内容需要信息技术。预算公开到什么程度,在什么阶段公开,是要与社会发展与政府能力相适应的。假如现阶段要公布政府债务的情况,估计现在信息系统是支持不了,政府就拿不出这样的数据。这些在散落融资平台、金融系统,中央政府无从得知。最后,预算背后的东西更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预算公开,不仅仅是一堆数据,数据背后是一连串的政府行为,是一连串公共资源的选择。选择就要有得失,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可靠的信息支持是政府进行选择的必要手段。
四、政府资源规划系统是实现财政资金信息化的有效工具
ERP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该系统能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企业接到市场上的订单后,通过物料清单BOM,计算出各种原材的数量,再根据目前库存中物料数量,计算出材料需求计划,从而准确地下达材料采购订单;通过与库存现金的比较,也可以计算资金需求计划,帮助现金管理和资金筹措;后来扩展到能力需求规划,人力资源需求规划,供应链规划等。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
早在2001年,用友政务公司就提出了GRP(政府资源规划)的概念。经过近10年的理论与实践,初步形成一个体系的框架。政府预算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资源规划的过程。预算就是需求与资源适配过程。什么是政府的需求?就是公众要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其中包括制度)。资源包括人、财、物,其中财政资金是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一个公共产品或服务与资源的对应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在政府内部管理时,就是一个专项,建立专项与资源的对应关系,就是要建立项目的结构(类似于ERP中的BOM),建立政府项目的BOM是政府资源规划成功的关键。政府BOM是一套中间项目结构库,把项目层层分解,分解最标准的一层,将这层制定出严格的定额定量标准。把政府的BOM建立与维护工作作为政府资源最基础的工作,如同没有企业的BOM就没有ERP一样。
政府资源规划还有重要的一环是建立项目排序的规则。资源总是有限的,做了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事。同样的投入,不同的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建立项目的优先性的原则和规则,建立项目决策的知识库与方法库,也是GRP成功的关键。
用友GRP-A++,经过300多个政府部门检验的GRP软件,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实现计划、预算、执行、核算、决算一体化的综合计划财务管理软件。它以面向财政管理、面向财务监管、面向领导决策为基础,以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为目标,完全突破了传统政府管理软件——要不只是办公管理,要不只是财务管理,不系统不统一,更不能计划的设计思路。回到管理的本质特征,以计划(预算)为核心,才能真正达到配置资源的目的。
(作者张纪雄 系北京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