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水平
来源:三秦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府谷县位于榆林市最北端,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境内有工业企业323户。2003年以前,府谷因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被媒体称为“黑三角”,成为当时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等六部委挂牌督办的县区之一。2006年以来,在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实面前,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资源开发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提出了“环境立县”和“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变面貌”的战略目标,通过了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经济建设,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科学构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府谷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比中,位次逐年跃进,2008年跨入“西部百强”行列。2009年,全县完成GDP162.56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2亿元,增长50.1%;完成财政收入42.03亿元,增长41%。与2005年相比,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15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60个百分点。府谷县环保工作受到了中省市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县委书记张惠荣荣获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府谷县何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他们的做法及经验又是什么呢?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保护环境更加关注,环保任务也更加艰巨。面对府谷县环保历史欠账大、工作面大、面广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提升产业与提升环境竞争力并举,把环境保护列为政府工作一盘棋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凡环保部门的断电停产协议,办理不过夜,并在人员、设备和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了环保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工作机制。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府谷县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契机,先后取缔关闭了“十五小”、“新五小”企业500多户,涉及泡花碱、小水泥、小炼铁、小煤矿、小兰炭等行业;将位于县城和府店公路敏感区域的9户企业实施搬迁,将132处乡镇煤矿整合为85处。通过实施结构调整,共削减烟尘排放量2.44万吨,削减排放二氧化硫2.86万吨,削减粉尘排放量2.11万吨,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8.1万吨。

坚持科学谋划,做大园区经济。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园区带动、项目支撑、产业奠基”的发展战略,委托西煤院编制了总面积58平方公里的清水川、黄甫川、郭家湾、庙沟门四大工业集中区,精心打造煤炭开采及洗选、煤电、煤化工、载能工业及废渣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以产业集聚方式推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委托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编制了总面积32平方公里的庙沟门、高山、新窑等8个兰炭产业园区。为确保工业集中区符合环保要求,县政府又委托煤科院西安分院编制了4个工业集中区的区域环评、8个兰炭集中区的总体规划与区域环评。根据“四区八园”的规划布局,计划逐步将现有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企业整合后对应摆放到集中区,做到增产、节能、降耗、减排同步推进,形成综合开发、相互配套、互相支撑的产业集群。

培育典型示范,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一次革命,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为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府谷县出台了《清洁文明企业建设标准》,通过开展创建“清洁文明企业”活动,树立一批环境清洁优美、资源合理利用、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典型。恒源集团不断展开资源深度转化、废品再利用探索,原煤产品增值5.2倍以上;天龙镁业公司注重拉长产业链,走出一条原煤-焦粉-硅铁-金属镁-空心砖产业发展路子,既减少了污染排放,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抵御了市场风险,带动了全县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强化项目管理,推行真诚服务。编制完成了《府谷县环境保护整体规划》,制定完善了《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等相关制度和流程。要求新建项目从选址布点、项目配置、产业连接等多个方面进行把关,实行“三不批”,即不是循环发展的项目坚决不批;筛选不当、布局不合理的坚决不批;没有总量指标或没有经过环境容量置换的坚决不批。加强对项目“三同时”的管理与验收,强化试生产核查,重点项目推行环境监理,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搭建科研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帮助企业破解环保与发展的难题,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先进治理技术和经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谐发展。

强化执法检查,巩固治污成果。定期召开污染物减排工作调度会,督促企业加强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测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运行台账和减排档案,准确报送各类报表,按时上传相关数据。深化煤炭开发企业环境污染整治,要求所有新、扩、改建矿井必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工业集中区、兰炭产业园区和建材行业执法检查,遵循“源头控制、规范生产”的原则,对已建、在建项目逐企进行排查;对污染防治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水泥、白灰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加大环保后督察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企业环保设施稳定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狠抓污染治理,提升环境质量。投资2亿多元,改造和新修了城区街道、巷道和过境公路,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有效治理道路扬尘污染。实施集中供热和供气工程,县财政设立污染减排专项治理资金,居民天然气壁挂炉每户补助4000元,壁挂炉每方气补助0.5元,天然气改造初装费每户补助520-900元,集中供热每平方米补助1.54元。目前,全县已取缔燃煤锅茶炉201台,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14100户居民、256辆出租车、10辆公交车用上了天然气,城区大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注重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府谷县提出了“绿色府谷”的构想,在实施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全力组织实施好通道绿化、环县城绿化、民俗景点绿化、森林公园建设、新农村绿化、厂矿区绿化等六大“增绿工程”。累计投资上亿元,建设神龙山森林公园、五虎山生态公园,建成河滨公园、金三角广场、人民广场,城区绿地率达20%以上。结合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政策措施的落实,先后投资3亿多元,实施绿色通道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荒山造林34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28万亩、公益林1万亩、绿色通道建设1万亩,境内96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草覆盖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府谷县环保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促发展的双重压力,他们紧紧围绕扩内需变思路、保增长搞服务、调结构抓减排和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榆鹰”行动为抓手,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狠抓目标任务落实,在确保环境安全向好的形势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府谷县政府荣获市县环保目标任务考核优秀奖,县环保局荣获全省环保系统“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五型机关标兵、县委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和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2月4日召开的全省环保大会上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讲:府谷县通过三年的大调整、大治理、大建设,开始从“黑三角”向“金三角”的转变,被环保部列为全国资源富集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典型。

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关闭了小兰炭11户、拆除炭化炉25座,减少产能114万吨;关闭小铁合金5户,减少产能4.6万吨;小水泥3户减少产能24.8万吨;小电石1户,减少产能2万吨。关闭了府谷氮肥厂,妥善处置了氨水和放射源。取缔了工艺落后的金属镁渣加工点4个;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日处理生活污水1.5万吨,年减少COD排放1861吨。日可吞吐垃圾150吨。9户电力企业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和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列入“十一五”计划的22台、204.2万千瓦现役发电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结合全县“创卫”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拆除锅炉70台、茶炉31台,76户餐饮业、265辆出租车、10辆公交车改用了天然气。全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5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4000户,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落实各项减排措施,共削减二氧化硫2.76万吨,烟尘排放量1.2万吨。

“榆鹰”行动有序推进

一是开展了煤炭行业专项执法行动。结合煤炭资源整合和产能调整,认真解决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34户煤炭生产企业新建了防风抑尘墙,新城川集装站建成原煤筒仓,孤山集装站完成原煤筒仓设计方案。

二是开展了火电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全县9户火电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对脱硫、除尘设施和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存在问题的金利源、东山、方正和沙沟4户电厂责令限期整改。

三是开展了工业集中区和兰炭产业园区专项执法行动。遵循“源头控制、规范生产”的原则,对4大工业集中区和8个兰炭产业园区已建、在建项目,逐企进行了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的7户企业责令停止试生产,对未报批环评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3个项目责令停止建设。

四是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行动。编制完成了《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工作,取缔了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和污染源,并进行了划界立桩、增设防护设施,与可能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5户企业签订了《防止饮用水水源污染责任书》。

五是开展了电石、铁合金、金属镁、沿黄企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后督查。对3户未完成整改任务的金属镁企业、33户烟气超标排放的硅钙企业、2户活性炭企业和3户污染严重的砖瓦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改,对10户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电石、铁合金、金属镁企业立案查处。

六是对突出环境问题挂牌督办。

在省市挂牌督办的基础上,对神府煤田水泥厂、东山发电厂等存在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或治污设施运行效果差、环境问题严重的20户企业实行了县级挂牌督办,对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企业进行了重点督办。

全年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620人次,检查企业278户,立案查处43件,停止建设3户,挂牌督办20户,限期整改44户,停产整改42户,排污费入户2785万元,罚款441万元,累计投入治理资金6100万元。

项目管理日趋完善

制定和完善了《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程序》、《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程序》等项目审批相关制度和流程,成立了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审批、集体把关,逐级负责。新上项目从选址布点、项目配置、产业链接,以及有没有总量指标或有没有经过环境置换等多方面严格把关。

加强对项目“三同时”的管理与验收,强化试生产核查,重点项目推行环境监理,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组织编制了《府谷县环境保护规划》。

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8个,审查上报重大项目32个,否决不合理项目9个。

全县组织调查人员100多人,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治理设施四大类共1592个普查对象进行了污染源摸底调查,查清了主要污染物产生、处理和排放情况,摸清了有毒有害污染物区域分布,掌握了农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监测能力大幅提升

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和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基本建成,按照西部地区三级监测站建设标准配备了仪器设备和试剂药品,县监测站获得了省技术局的计量认证,开展了煤炭、水泥、金属镁行业污染源常规监测工作。

环保宣传有声有色

开展了环保知识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六进”活动,印发《环保知识“六进”手册》和《环保模范城市知识手册》共21000多册,印发环保宣传画册500册;举办“府谷能源杯”环保知识电视大奖赛,设立环保电子宣传屏,建成绿色学校、企业、村庄和景区共7家。《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陕西日报》、《中国环境网》等1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府谷县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环保新道路的经验和做法。

政风行风明显改善

从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工青妇组织中聘请了10名政风监督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设立环保政务大厅,实现排污费收、缴分离,有效堵塞收费漏洞,规范了执法行为;与府店路沿线和县城敏感区域的32家高耗能企业签订了《诚信联盟承诺书》,并由企业法人在府谷电视台公开承诺;积极争取各类环保专项资金1100多万元,加快了企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步伐。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组织企业到外地考察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探索新型生产工艺,搭建科研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三联煤电化公司60万吨兰炭生产线的烟气脱硫和污水处理已与省、市科研单位合作,在解析污染物质的基础上,完成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方案设计。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决战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年。府谷县作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工作更加艰巨。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对于进一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优化全县经济发展新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府谷县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战略和“结构调整、创新转型”发展大局,强势推进污染减排,大力促进环境治理,全面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认真总结研究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典型经验,精心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赵瑞 任琴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