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食品全程温控系统 实现居民消费成功晋级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0-10-20
据博科资讯冷链物流研究中心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量1000多万吨,年产肉类5600万吨;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企业1000多家,年产量1000多万吨;乳品企业1500多家,年产量800万吨;此外还有每年4120万吨的水产品。这些总量超过1500亿吨的冷藏食品需要运输,而由于运量不够造成冷链浪费带来的损失等同于GDP2个百分点的增长额。所以,冷藏物流行业的需求量,必定会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这个阶段点后,冷冻冷藏品市场将呈快速发展特点,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接近这个水平,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冷冻冷藏品市场快速发展时期。
冷链食品经济效率何在
完善的冷链设施保障用于农产运输是否浪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济价值何在?
批发商似乎道出了其中的委屈,将蔬菜从西郊国际蔬菜批发市场运送到下级蔬菜批发市场的过程中,采用卡车加棉被和冰冻矿泉水瓶的运输方法,到达目的地之后,除去途中因不合理运输方式造成的蔬菜损坏,剩余蔬菜易手之后每斤有8毛钱的利润。但是,如果全程使用冷藏车进行运输,利润基本为零,甚至连运输成本都无法收回。
同等价格下,是选择常温运输还是全程温控条件下的蔬菜,消费者毫无疑问的趋近于理性的选择。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87.8%的人表示,在一定的差价范围内,支持冷链食品。
经销商和第三方物流厂商坦白承认,实施全程温控是大势所趋,是需求催生的模式,首期投入的固定成本巨大,准入资金门槛比较高,同时相对容易提高大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创造优质的合作资源。
由此可见,农产品冷链的价值更多是通过减少损耗、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促进产业发展的方式显现,而并非完全反映在农产品价格的高低。食品流通环节控制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温度,温度的变化直接关系着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的腐败,为此冷链的发展对于食品安全尤为关键。
由于我国农业属于小农生产方式,产品量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冷链运输成本势必较高,进而影响农民收益。近年,在政府鼓励下农业合作社的形式逐步形成,不仅增强了农产品的议价能力,保证了生产的规范化,在冷链食品产业链上,通过税收减免对链上相关实体进行扶持,使得大规模使用冷链运输方式成为可能,反之冷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
实施全程温控 确保食品安全
冷鲜食品由于其特殊性,本身就对流通链上的各个环节要求很高。博科资讯副总裁武兴兵慎重地说道 “冰淇淋如果融化,即使再冻上也不能称为冰淇淋了,而是牛奶和冰晶的混合物”。其实,很多冷冻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一旦解冻即使再次冷冻、冷藏,都会改变食品的原有口感,甚至导致食物腐败。
“对于酸奶我只买冷藏柜的”,一位工作二十多年的商场导购员对记者说。
酸奶必须要冷藏才能保证品质,那些放在普通货架上,用纸盒包装所谓的“酸酸乳”都不是真酸奶;然而,有时超市促销也常会把酸奶堆在普通货架上,这样的酸奶也不能买,因为离开了冷链保护的酸奶,品质会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安全风险。
博科资讯资深实施顾问总结道:“奶类产品可以分为低温奶和常温奶,对应的工艺分别为巴氏杀菌和超高温杀菌。巴氏杀菌,采用72-85℃左右的温度对牛奶进行杀菌,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完好地保存了牛奶中的营养成份和新鲜口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奶中的营养成份和营养价值,储存温度 2-6摄氏度冷藏,保质期比较短;而高温灭菌是在135—150℃的温度下,对牛奶进行瞬间灭菌处理,将牛奶中的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全部杀死,以达到商业无茵要求,但灭菌过程中牛奶中的营养成份和价值损失较大,只需在常温下储存,保质期相对较长。”
“世界上每消费4杯牛奶,其中3杯是低温奶;在我国,平均每10杯牛奶中有7杯是常温牛奶”,可以说低温牛奶就像新鲜水果,而高温牛奶好比水果罐头。
消费者是喜欢吃新鲜水果还事水果罐头?答案不言而喻。
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由于涉及冷藏质量与安全问题再加上道德风险的存在,生产企业在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本身时会有所顾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整个冷链物流的服务数据进行全程监督和信息跟踪,同时第三方物流应积极利用自动识别技术、标志技术、实时数据记录跟踪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冷链物流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这些环节中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是实时控制需求的解决者。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建立先进的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物流服务过程,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完整性。”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强调。
在冷链物流环节,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