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谢海霞
课题完成单位:焦作市山阳区审计局
【摘要】“金审工程”作为我国审计事业信息化进展的集中体现,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计算机审计,尤其是金审工程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从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的角度,介绍了“金审工程”在基层审计机关的使用现状,总结自己在使用“金审工程”软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分析了目前“金审工程”应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不足;通过上述介绍和分析,笔者针对现有金审工程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同时,基于这些建议并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笔者预测未来“金审工程”的发展方向,提出“审计云”的概念作为“金审工程”未来发展的技术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金审工程,金审工程应用系统,云计算,审计云
1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翻天覆地变换,同样在中国经济体的数量、经济体发展水平上出现了快速的提升。这种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鲜事物,如会计电算化等,直接带动了会计事业的演进。同时,大量经济个体的出现、经济个体的规模增长也对审计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审计事业如何面对迅速增长的审计对象的增长?审计事业如何面对审计对象数据规模的增长?传统的人工审计、全面审计能否面对这种增长的需求?当会计事业转向全面电算化,审计事业如何应对这种转变?审计事业又该如何引领审计对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审计事业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演进。这种演进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科技发展的发展,顺应大环境的转变。而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事业技术演进的必然方向,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唯一途径。
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既有审计事业本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有外部环境的推动;同时,计算机审计,尤其是金审工程的部署对科技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引导了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一名基层审计工作者的角度,探讨了计算机审计,尤其是“金审工程”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应用情况。笔者认为,金审工程作为计算机审计在中国审计事业的典型代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金审工程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审计行业的应用,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金审工程极大的提升了审计事业面对当今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应对能力,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审计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文章的阐述:第二部分将探讨计算机审计,尤其是“金审工程”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三部分探讨“金审工程”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探讨现有“金审工程”的一些可能的改进措施,同时指出,现有金审工程的一些缺陷有些是流程的问题,有些是软件技术的问题,同时还有些是软件平台、架构或者软件思路的问题;具体针对软件思路改进,本文第四部分提出“云计算”在审计行业的应用,即“审计云”概念,希望能将计算机审计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平台,为“金审工程”向今后的技术演进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案。
2 金审工程的意义与必要性
金审工程作为信息技术在审计事业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节,笔者针对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总结了金审工程的意义。
2.1 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2.1.1 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事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国几十年审计的发展,从审计方法上来看,其方法学已经从具体审计到抽样审计;从单一检查到系统检查;从手工检查向计算机审计发展[1][2][3][4]。现实证明,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计算机审计是解决传统审计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不高的有效手段;同时,随着计算机事业的自身发展,如国际化接轨、审计事业的信息化等,也要求计算机审计的部署以推动审计事业的自身发展。
传统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早期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使用具体审计的方法。这对于早期经济规模小、经济活动单一、会计业务量较小的经济组织而言是合适的。在现有审计方法中,具体审计在基层同样普遍存在。这种审计程序基本上等同于会计记账程序,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收益的确定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逐一进行全面检查。具体审计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多,具体审计的适用范围也就越来越受到限制。审计人员在海量的凭证、账簿间搜索细枝末节,这对审计人员的体力、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具体审计在大经济体面前显得无力,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在数据的处理上。
审计事业的自身发展要求必须加快实现计算机审计
审计事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也要求计算机审计的部署。信息化目前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并有力的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审计事业同样具有这样的需求。例如办公自动化、专家系统、信息共享等功能都要求一个平台来实现,计算机审计是实现该平台的天然选择。
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加,不断加强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9]。与国际接轨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会计工作中早已提出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同样审计工作也需要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当前国际上计算机运用于会计、审计工作中已相当普遍,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大部分是 按计算机应用后的需求来考虑的。我们必须加快实施审计工作的电算化,否则很难向国际审计准则靠拢。与国际审计工作不协调一致,就不能很好的为对外开放服务。
2.1.2 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
随着信息业向各个行业的渗透,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挑战。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会计领域计算机做假和犯罪,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时有出现。只具有传统检查手段的审计人员,无法揭露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审计面临着失去资格的巨大行业风险。
会计信息化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审计工作加快实现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从1979年进行试点[6],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摆脱了手工记帐,建成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一方面会由于系统设计上存在漏洞、会计软件的合规性合法性不够完善或运行不可靠等原因,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结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非人为错误;另一方面,会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够健全、篡改数据不留痕迹等原因使利用计算机犯罪而产生的人为错误屡有发生。同时,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帐方式下的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分类帐及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造成审计线索缺乏,审计风险增大。传统审计中抽查会计记录、帐帐核对等方法已难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风险更大,必须大力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专门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加强对系统设计、软件规范及运行过程的审计与监督,防止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2.2 计算机审计的意义
2.2.1 金审工程成果非凡
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简称,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从2002年国家计委批准审计署开工申请,金审工程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深入的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刘家义审计长曾对计算机审计、审计信息化作出很高的评价。例如2003年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工商银行进行审计时,全部参审人员仅为1999年的1.1%,但查出的违纪违规现象却是1999年的38倍[6]。
金审工程的成就与上级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要求审计行业密不可分。金审工程的发展也是信息技术在审计事业具体体现的典型例子。
2.2.2 计算机审计的现实意义
利用计算机审计进行科学统计与抽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计算机审计将大量电子化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有效提取相关核心信息,这有助于审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突出了审计思路,把握了审计重点,将重复性工作交给计算机快速、准确的处理,降低了人为引入的误差,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审计效率。计算机审计无论在具体审计方法,还是抽样审计方法上都具有巨大的优势,起到很好的辅助审计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审计可以拓宽审计范围,进行系统检查
利用计算机审计可以有效拓宽审计范围。这包含两方面:一方面,计算机审计使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审计事项。审计人员借助于审计软件,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程序输入必要的条件进行样本抽取,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测试,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逐笔审计,使得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审计人员可以不再由于时间和工作量的原因而缩小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审计条件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减少审计风险,使全面审计成为可能。
利用计算机审计可以增强审计信息共享,起到决策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手工审计在信息的整理、反馈以及灵敏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计算机审计同样可以在审计信息利用方面极大的改善上述缺陷。计算机审计可以将大量的审计信息、审计法规、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化并进行有效存储和查询,提供方便实时的查阅,使资料的检索更加及时;同时,计算机审计提供了对审计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的能力,这将大大加快信息的反馈和共享,增强审计系统的联动能力,同时可以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的、及时有用的信息,发挥审计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从这点来说,计算 机审计的部署可以有效地提升审计事业的水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2.3 金审工程对审计事业的促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渗透到国家和民生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无疑改善了人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是大势所趋。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政府政务方面的信息化改进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如“金税”工程[6],“电子政务”等等。“金审”工程作为我国审计事业信息化进展的集中体现,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金审工程的部署,也有效的推动了经济、审计事业中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计算机审计,提高了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计算机审计有助于整合审计行业信息化共享水平,增强行业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通过计算机审计软硬件环境的部署,大大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
计算机审计同样可以推动信息化水平
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内部控制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控制上有漏洞,就会造成比手工记账更严重的损失。而开展计算机审计可以找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达到间接防弊的目的。
在电算系统不规范的情况下,要实现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只能安排层层提示和大量的人机对话,这必定降低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要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审计就必须做到电算会计系统的规范化。此外,深层次的计算机审计是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进行审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通过打开电算化信息系统这个“黑箱”,探索和测试信息系统的处理逻辑,对它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监督,从而揭露问题、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机审计的联网审计,如金审工程对一些重要行业企业的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方法与会计方法整合的方式有效地弥补了会计电算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直接推动了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水平。
3 金审工程的基层使用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在计算机审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全国范围内的金审工程的部署,金审工程应用系统[6](基层单位AO系统和上级单位OA系统)已较广泛的应用并深入人心。审计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这种新的工作方法,并对这种工作方法所产生的效率由衷钦佩。
以我们基层审计机关为例。目前,市级单位已经为金审工程配备有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才,下级单位为金审工程配备专用的计算机,并为移动办公提供了安装AO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审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来学习和掌握金审工程AO系统的应用。
目前的审计工作,除了客观条件限制之外,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这种审计方法提高了审计效率,实现了无纸办公,并可以方便的进行兄弟部门经验共享。计算机审计在基层单位的推广是人心所向,审计人员对此持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所带来的革命性的效率提升,如何保证从传统审计到计算机审计之间的平滑过渡,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的质量保证,是目前金审工程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基层审计工作中间,我们发现金审工程的应用存在一些限制,这主要是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同时,现有计算机审计软件,或者说现有金审工程系统软件仍存在一定缺陷。这些当然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审计机关人员有信心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解决问题并推动金审工程进一步的完善,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节主要从基层金审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探讨。这类问题的出现有其自身问题,也有大环境的影响。本节首先讨论金审工程内部、外部环境的问题,然后讨论金审工程应用系统(AO系统和OA系统)目前的一些缺陷。
3.1 金审工程的环境限制
金审工程对审计事业的外部、内部环境都提出新的要求。审计事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审计对象对计算机审计的接受情况、其自身软硬件水平对金审工程的影响等;审计事业的内部环境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论等。
3.1.1 外部环境-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需要提升
金审工程的对象,是用信息化武装好的各个社会经济体。审计对象与审计机关的信息化水平相互促进并相互制约,没有会计电算化的快速推进,就没有计算机审计的迅速部署;同样,计算机审计的水平和质量,也受到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没有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就谈不上计算机审计的信息化。从基层计算机审计的现状来看,计算机审计的有效开展,需要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这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审计对象信息化环境情况
从基层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情况来看,可用“良莠不齐”来形容。目前重点企事业单位均具有较好的信息化环境。如在硬件方面,这些单位已经可以实现无纸办公,计算机配置比较齐全;在网络方面,已经进行了局域网的部署并具备互联网接口等;会计电算化方面,这些单位往往普及了会计软件,并使用较知名的品牌,如用友、金蝶等;在软条件上,工作人员已经较熟悉的掌握了计算机进行办公,或配备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但部分经济体并不具备类似的条件。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相比,这些审计对象往往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如不存在完善的网络,或不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或使用非知名的会计软件等。这些限制造成审计人员不能很好的利用金审工程软件顺畅的进行计算机审计。例如针对这些企业,审计人员只能进行手工审计,计算机审计便失去了意义。
审计对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审计对象工作的计算机水平也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审计的质量。一个清晰、准确的被审计账目是保证计算机审计质量的前提。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基础较为薄弱,核算不规范,这使得AO系统在导入数据之后,不能很好的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样,有些单位财务软件使用比较混乱,一些基本的操作也存在问题,这为审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审计对象与审计机关的交互标准
不同的审计对象因为其经济规模的不同或者根据自己的偏爱,往往使用了不同的财务软件。这对计算机审计提出了挑战。如金审工程面对非知名的会计软件就显得无力。
由于计算机审计需要准确无误的导入审计对象电子账目,因此审计对象与审计机关的交互标准需要进行严格定义。尽管目前审计软件通过数据库转换中间件完成了部分主流会计软件和会计数据库的转换工作,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更多是非知名软件、非标准的数据库。因此金审工程需要大量定制工作,这非常影响计算机审计的推广。
审计对象信息化设施与审计机关的接口
除了审计对象与审计机关的交互标准(主要涉及会计软件数据库方面),计算机审计实施的效率还与其他方面的接口有密切关系。如:AO系统中,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并没有为计算机审计考虑从而留下足够的信息空间,如操作日志、经济活动的详细记录,而只是保留了更新后的余额信息等。另外,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并没有考虑OA系统联网审计,这为计算机审计的更广泛推广提出了挑战。
3.1.2 内部环境-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能力
金审工程的质量保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除了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建设之外,审计机关自身的应用水平也需要提高。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计算机审计部署过程中间,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审计人员能力的培养。如笔者所在单位专门针对金审工程,将审计人员派往外地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这有利的提升了审计机关人员的计算机审计能力,为计算机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仍遇到一些困惑。
金审工程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软环境的建设,也硬件环境的建设等。其中软环境的建设起决定作用,态度决定一切,方法重于手段。软环境的建设也是在金审工程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渐进的发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手段。
金审工程软环境建设包括金审工程的人才培养、审计机关的计算机审计知识演进、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人员的认知等。
金审工程软环境建设-方法思路重于手段
从本质上来说,计算机审计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审计工作的一种方式、方法。其中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方法完善现有审计方法的不足。因此,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接受程度,对审计事业的计算机方法论认识,对金审工程的创新应用等,决定了金审工程是否可长期发展,使得计算机审计真正发展下去,而不是变成形式主义,烂尾工程。
计算机审计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是种创新。包含了信息化办公的方法,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审计方法的改变等。这些都是审计思路的转变,审计人员必须顺应这种转变。而在基层审计机关中,有部分审计人员抱着吃皇粮的工作态度,有一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想法,寄希望自己长期使用的传统审计方法能够面对审计事业的形势转变,不愿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这样会造成金审工程的形式主义,对金审工程的长期发展不利。在审计过程中间,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形成挫折思想,抵触情绪,不仅不利于金审工程,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审计人员思路的再教育,使得审计人员能够顺应审计知识的演进、审计方法的创新、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计理论知识,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金审工程人才培养-有效保证金审工程的推进
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审计的质量。计算机审计,更准确的讲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而对经济体进行审计。审计活动的主题仍是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对审计软件进行很好的驾驭,计算机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金审工程人才培养方面遇到如下问题:
1) 缺乏复合型人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配备不合理
在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快速建立起一个熟练、高效运用金审工程,并能够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审计队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目前的基层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数长期从事审计事业。这些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却是小学生水平;有些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但由于非计算机行业出身,其计算机水平也仅局限在使用的水平上,缺乏更深入的计算机原理知识,不能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不能有效地分析金审软件的系统结构,造成使用金审软件时,可以应用,但不能灵活应用的现象;而专业计算机出身的高素质人才,如大学生等,一来在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有限,二来这些人才又不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笔者所在审计单位来看,目前缺乏同时掌握审计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在使用金审软件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往往是自己胡乱操作,或者寻找专业的计算机人士进行帮助,这种工作方式难以保证计算机审计的质量,也不容易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效率。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审计人员、计算机人员的合理配比,是推广金审工程的一个要件。
2) 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除了快速引进复合型人才之后,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再教育。自己培养计算机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在基层审计机关,目前审计主力人员年龄分布大致在30-4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也与大城市的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不能相比。尽管这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学习和教育,并取得更好的学历学位,但这些教育培养往往针对是职业性、针对性的,偏重于审计能力,而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没有更多的涉猎。同时,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外语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而针对金审工程,除了计算机操作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数据库原理、SQL查询语言、网络操作能力等,这对于一个半路出家的审计人员来说,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
目前笔者所在单位工作人员已经在外地进行了时间长达一个月的软件使用培训,并进行了学习成绩的考核。这对本单位人员计算机使用能力是个很大的促进,但这种集中性的学习意义在于集中扫盲,快速掌握。同时也容易造成工作人员机械应用,生搬硬套,不能灵活的处理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失败心理、焦急情绪。这些对计算机审计的推广不利。因此,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审计的应用能力需要长期培养,认真执行。
3) 金审工程缺乏有效的应用保证
计算机审计是一个从部署到应用的一个长期过程,其中系统的使用是在系统部署后更长期的一个过程,因此金审工程的应用保证及其中的技术支持力量,直接影响了金审工程的使用质量。
目前,基层审计人员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力量。这些力量包括相关技术书籍、人才和途径。例如:金审工程初期培训后,需要一个长期的技术后续培养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不再以集中培训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讲座、专家指点和知识共享等形式存在。因此,以知识共享平台建设、计算机审计专题报告、计算机审计杂志、计算机人才专项培养等方面是金审工程有效应用的保证。
金审工程的硬件环境建设
除了金审工程软环境的建设,如审计思路的转变、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之外,金审工程的硬件环境建设也非常重要。金审工程一期建设即集中进行了硬件环境的建设。如局域网建设、安全系统建设等。正如前文所述,相比较金审工程的部署,对其的使用是个更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金审工程的硬件环境建设和保证需要持续进行。
1)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金审工程需要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这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审计工程信息化架构建设,如专门的网络设计、硬件采购、软件部署,以便将整个一盘大棋布置开来;同时包含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细节等。
目前,笔者单位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局域网、PC机采购,以及移动办公的笔记本电脑等,并在相关硬件产品上部署了金审工程软件。同时上级单位专门部署了专业的计算机人才队伍来保证金审工程的正常运转。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基层审计机关的硬件产品以不足以满足金审工程的要求,这些都需要进行补充。
2) 软硬件系统的维护,保证金审工程的运行
软硬件系统的损耗是金审工程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硬件的自然磨损,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金审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出现系统的软硬件故障。这些故障非AO系统的使用,而绝大部分是硬件问题或者操作系统的故障,这些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维护。
在基层审计机关,有些单位并没有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如网络管理员、IT管理员等。这些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
3.2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探讨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分为审计管理和审计实施两大系统[6]。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是审计机关管理审计业务和行政办公的信息系统,具有对审计业务支撑、审计办公管理、领导决策支持、审计信息共享等内容。审计实施系统(AO系统)是基层审计人员使用最多的系统。从功能上来讲,AO系统的技术功能包含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审计抽样、审计分析、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和统计汇总、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审计信息交互共享等。联网审计实施系统(OLA系统)是审计机关实施联网审计的信息系统。其以确定的采集周期在线获取审计对象系统中审计所需数据,进行实时的审计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督促被审计对象单位及时规范管理,采用动态、远程审计的方式,达到事中审计的效果和效益,并对积累的实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评价,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建议。
在基层审计单位,第一线审计人员大多使用AO系统进行离线的事后审计,其操作流程可用图1描述,图2描述了传统审计方法的流程。
图 1 AO系统操作流程
图 2 传统审计方法
与传统审计方法比较,AO系统将现场办公后续的场景放在计算机中实现,完成了审计信息化管理,将审计与办公集成,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传统审计方法中,数据分析方式的转变是对基层审计人员最大的挑战。在AO系统中,审计人员需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的步骤程序,AO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与这三个步骤的实际使用效果密不可分。在本节,笔者对计算机审计,尤其是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和数据分析中等环节中一些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3.2.1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审计活动中,如何保证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是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从目的上来讲是保证数据的安全,包括审计对象的数据安全,审计机关的数据安全等;从方法上来讲包含了计算机的安全性管理、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安全策略、审计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等。本节首先介绍金审工程安全性的定义,包括涉及的内容等;之后分AO系统和OA系统进行了安全性的探讨。
金审工程安全性的定义
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安全性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等。
1) 数据的安全性
计算机审计所涉及的数据往往是审计对象等经济体的保密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涉及商业机密等,往往是一个审计对象最重要的数据资源之一。因此审计机关不能以牺牲审计对象的数据安全为代价。
2)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
无论是审计对象还是审计机关,其计算机系统(包括网络、计算机软硬件等设备)的安全性需要保证。由于病毒、木马等破坏性软件程序的猖獗,基于网络的办公环境更容易遭到破坏。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探讨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包含AO系统和OA系统两大类,其中AO系统主要涉及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交互,OA系统主要涉及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交互。本节分布探讨了AO系统、OA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讨论了金审工程系统平台的安全性。
1) AO系统的安全性探讨
目前AO系统的数据采集一般使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通过物理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或者网络采集审计对象的数据库备份文件;一种是通过网络进行审计对象数据库的后台连接。同时,审计对象的数据文件往往被保存在审计人员的便携性电脑设备(如U盘和笔记本电脑)。
这种工作模式容易受到安全性上的威胁。如:使用U盘和网络的数据采集方式容易产生病毒的传播;使用U盘或便携性电脑存在设备丢失而造成审计对象数据文件遗失的风险。
同时,目前金审工程并没有很好的规章制度,或者基层审计人员并没有很好的制定执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证AO系统的安全性。例如金审工程使用的计算机必须强制安装杀毒软件,并设定为定期杀毒;同时配备软件防火墙,以避免网络攻击。再比如对计算机用户账号的管理和密码设置的管理等。
2) OA系统的安全性探讨
OA系统中,主要涉及设立较完善的用户管理机制,保证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
OA系统是计算机审计信息主要的发布与访问平台,其信息访问保护十分重要。通过该平台可以看到更上级单位的任务计划、兄弟单位的项目列表、公文、数据等,因此必须按照严格的用户管理机制来进行保护。比如,针对每次用户的登录进行日志记录,对用户创建流程、命名规则、密码长度和密码组成等都需要进行严格规定。违反上述规则的用户创建、登录必须被拒绝。
3) 金审工程系统平台安全性考虑
目前金审工程的操作系统平台为Windows系统,这对于大多数审计工作人员而言是最熟悉最易上手的系统。但Windows系统的安全性始终是个诟病。由于操作系统是所有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其安全性问题会对所有应用软件产生影响。
基层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不强。有统计表明,在发生的很多计算机故障中,由于计算机软件而产生的故障是最多的。这里面很多现象就是工作人员在日常操作计算机过程中,不注意安全方面的保证,在随意软件安装、网站浏览、U盘拷贝等过程中无意的情况下引起系统故障。
是否能将金审工程应用程序运行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是解决金审工程系统平台安全性问题的一个方案。目前金审工程主要采用富客户端,即采用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运行一套比较庞大的软件系统。如果能采用瘦客户端,例如使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通过浏览器方式对金审工程后台软件进行操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的可维护性
金审工程应用软件出现故障时,这里的故障包括网络故障(如金审工程通信支撑系统)、计算机故障(如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软件故障(如金审工程软件本身、Office系统故障)等,如何快速反应将应用软件系统从故障中恢复,是金审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
金审工程覆盖全国范围,产品用户多,适应场合复杂,因此必须有很好的错误处理机制和恢复机制。尤其对于金审工程的计算机故障和软件故障,是在基层审计机关容易出现的问题。目前状态下,问题的出现绝大部分需要机关人员进行解决,如重装操作系统,重装软件等。这种操作容易造成数据丢失、耗费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时间、需要很好、大量的计算机同事进行保障。
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或者流程,同时配合一些软件系统,能够使基层审计人员自行的、快速的从故障中恢复出来,是一种可以改善的方法或途径。
3.2.2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功能性和易用性
本机主要讨论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易用性。分为AO系统和OA系统两部分阐述。其中AO系统主要讨论其易用性方面的问题;而OA系统将主要讨论其功能性方面的问题。
AO系统的易用性问题
基层审计机关中,对计算机审计最大的顾虑点是设计计算机行业本身的术语和专有操作。而这是计算机审计所不能避免的问题。尤其是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建立帐表等操作中,涉及很多计算机行业专有的操作和方法,这对基层工作人员的顺利工作产生一定障碍。
客观的讲,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尤其是AO系统在针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做的还很不够。
例如,AO系统提供了审计对象审计过程的事后记录,从而可以重用这些操作,尤其是针对同一个审计对象的在此审计,在其他外部环境,如数据库软件、业务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快的进行重复审计,提高审计速度。
但这种事后记录的方式不能用于新的审计单位。那么对于类似的审计单位,能不能建立一套审计过程的向导?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审计对象,能否建立不同的向导 ?通过该向导可以指引基层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
再比如,是否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SQL命令生成工具?从笔者日常工作中感觉,困扰基层审计人员的最大问题是帐表的建立和操作中涉及的专业计算机操作,尤其是SQL语言等。如果能够以更人性化、图示化的方式,仅靠基层审计人员输入关键数值,即可自动生成SQL语言的方式,会大大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OA系统的功能性问题
除了AO系统,金审工程同时采用了OA系统作为审计行业信息化的使用平台。从宏观的角度考虑,OA系统是金审工程的集大成所在,不仅包含联网审计,而且起到了与AO系统的交互、信息共享、上层决策等诸多作用。
然后在基层审计机关,OA系统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本节从如下几点进行阐述:
1) 联网审计在基层不能充分发挥
联网审计是从事后审计发展到事中审计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患于未然,并有效降低审计的工作量。然而,在基层机关,这种联网审计的优越性不能被发挥出来。当然,联网审计的实现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但基层审计机关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中小型审计对象,基层审计需要发挥在基层审计方面的行业引导作用,逐步呼吁、鼓励审计对象建立起信息化程度更高的联网审计环境。
2) 信息共享平台不能充分发挥
OA系统可以提供比较完善的信息共享能力。比如新闻发布、公文传递、知识学习、专家意见、项目管理、行业动态等。然而在基层,OA系统往往只被看作是项目管理的一个辅助平台,其他多方面能力并没有被发挥出来。
例如:通过OA系统,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学习平台,使得金审工程的人才再教育工程能够在该平台上实现;再比如,通过经验交流环节,可以使得基层审计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实现专家系统;还如,通过OA系统,形成行业动态、新闻发布,使得基层审计人员可以动态的掌握业内新情况,扩展眼界,深化思维。
3) 上层决策方面
OA系统目前可以实现上级领导对审计项目的总体把握,如项目管理等。但这种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上级领导而言仅实现了初级的项目把握,更多的领导决策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和审计之后的结果反馈中进行,以利于对审计行业和其他经济体的宏观把握。
但目前OA系统在审计数据的深度挖掘,精确分析和动态显示方面做得不足,不能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自动处理;往往还需要人力物力去进行分析。
4 金审工程的改进探讨
任何事物的演进都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尤其如此。金审工程作为信息技术在审计行业的集中体现,必须提出创新,以科学的发展观念去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前文中,我们分析了金审工程在基层发展的障碍,例如基层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建设、审计机关的信息化水平;也提到计算机审计应用系统的一些小的缺点,如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应用门槛较高,人性化设计不足等。可以看出,金审工程的一些缺陷有些是基层审计机关的建设问题,有些是计算机审计制度流程的问题,有些是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系统的问题。
本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现有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的问题,包含4.1、4.2、4.3和4.4节。第二部分探讨未来金审工程的发展思路,包含4.5节。
其中第一部分通过计算机审计的质量保障、降低应用系统的使用门槛、安全性考虑等三个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以弥补现有金审工程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建设问题、计算机审计制度流程和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系统的一些缺陷。
第二部分,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同时针对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笔者针对金审工程应用系统提出一个统一的应用框架平台-“审计云”,以反映技术趋势在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应用。
需要提及的是,“审计云”的建设是一个需要较长期发展的课题。在其发展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逐步解决现有金审工程的缺陷,并为未来“审计云”的部署提供借鉴。
4.1 如何保证金审工程的质量
基层金审工程的质量保证需要内外部环境的逐步完善过程。对于外部环境,例如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水平,审计对象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等,我们只能加以引导和敦促。对于金审工程而言,可以着重考虑审计机关内部的质量保证。
4.1.1 需要增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金审工程的保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加强基层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这种培训需要从日常计算机操作、金审工程专门培训以及审计业务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定期的、经常性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制度
基层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与科班出身的年轻人相比,基层审计人员年纪较大,又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方面的学习经历,因此需要长期、定时的进行培训。
从培训的内容来讲,计算机的日常操作,如操作系统、日常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操作、网络浏览等都需要进行培训;尤其是日常办公软件,像Word和Excel,这类软件是金审工程应用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软件模块,如利用Excel进行帐表的处理等,有时还需要较高的处理技巧。
另外一方面,如金审工程应用系统涉及的软件技术,如数据库技术概念的普及,SQL技术的了解甚至深入,是能否有效应用金审工程的关键。计算机审计,从主要的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就是数据挖掘、数据库技术应用等操作。而SQL语言是目前进行数据库操作的一个标准,这类知识的学习是成为一个资深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必经之路。而且这类技术培训比较抽象,需要专业的培训人员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培训。
不定期的进行金审工程专家经验分享与疑难解惑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熟练使用需要基层审计人员的经验交流,上级专家的经验分享。因此,除了日常定期的、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之外,还需要不定期的组织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的经验总结、经验分享。
同时,基层审计机关并没有完备的技术储备进行日常疑难解惑方面的支持,在这个方面,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借助于上级单位的支持,指派专家进行疑难解答。这类形式的培训也是对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最大鼓舞。
增加复合型审计人员的配比
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是一个治本之路,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方式显效慢,需要花费时间去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整体能力。然而,合理的审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的配比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大的提高计算机审计的质量。
在现阶段,为了加速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普及,增强金审工程的应用水平,适当提高复合型审计人员的配比是个可行的方案。这类人员可以从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中进行录取,在经过简单的审计、会计知识培训之后,就可但当计算机审计的操盘手。
这类人员可以与基层审计人员一起工作,专门针对审计人员的意图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挖掘、SQL[3][4][5]的编写等工作,同时在基层审计人员的培养下,逐步掌握理解审计知识和会计知识,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计算机审计事业中。
4.1.2 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
计算机审计的质量除了软环境的搭建之外,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所谓不以规矩不才能成方圆,有了良好的流程规范,基层审计人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规可循。
操作流程的建立包含金审工程的计算机管理,以及金审工程应用系统本身的管理。
计算机管理规范
如操作系统的账号管理、密码管理、U盘的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安装确认等。这些规范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
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的账号管理和访问权限
除了操作系统的账号管理之外,金审工程作为一个软件系统,同样需要账号管理和访问权限的限制。金审工程涉及到多个审计对象、审计机关内部保密信息,不可能随便登录获取。例如在计算机丢失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金审工程应用系统不被随意攻破使用?除了金审工程软件本身之外,还需要基层审计人员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按照软件要求去设立账号,更新密码。同时金审工程软件本身也需要按照规则去保证审计人员的访问权限。
4.1.3 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
金审工程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到软件、硬件、网络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的维护不可能由基层审计机关进行。一个完善的保证机制是保证金审工程高质量运行的前提。
完善保障队伍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其计算机支持往往依靠本机关计算机人才,或者求助于上级单位计算机中心,由专业人士进行维护。这是金审工程必备的一种保障机制。
例如建立完善的金审工程保障队伍,以快速反映解决金审工程应用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建立较好的故障知识问答,在解决故障过程中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建立保障系统
出此之外,我们建议金审工程应用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一种个人能够操作的,简单方便的故障恢复机制,来达到最快速度的保障相应。这种故障恢复要以不破坏数据为前提,快速的恢复操作系统和金审工程应用软件。
类似的技术例如在单机上安装一键恢复系统,提供金审工程专用系统恢复光盘等形式。这类傻瓜式、手册式的操作方法可以显著提升金审工程的正常运行效率。
同时,可以考虑建立全局性的保障恢复软件系统,可以远程控制故障机的迅速恢复。
4.2 如何降低AO系统使用门槛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使用门槛,是快速保障基层计算机审计事业的一条出路。如前文所述,在目前的AO系统中,基层审计人员最大的操作障碍在数据采集、帐表建立、数据分析等这些环节。
建立完善的操作向导
对于审计事业而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审计对象具有很强的区别性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但对于相同行业,类似的审计对象,其审计过程、审计方法有较好的共性。如何提炼出这些共性,并转化为一套标准流程,是金审工程应用系统使用门槛降低的有效方法。
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可以提供一个完备的操作向导,基层审计人员可以按照向导执行应用系统中每一个细致的小步操作。例如:
项目的建立、采集数据的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方便的选择后台采集还是数据文件采集,以及对应的步骤操作。
数据转换的工具:如何将审计对象的数据文件转换为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数据格式。
帐表的建立:提供行业、规模的选择,以及描述之间的区别。
数据分析:根据行业特点、审计对象规模,可以提供典型的审计方案。
向导保存:对于一个特定的审计对象,可以保存本次审计操作流程,并用于下次的直接执行。
行业应用的案例提炼
正如上文提到的,针对特定行业的共性提取,案例提炼,数据字典的生成,可以有效的选择相类似的审计对象,使之“一劳永逸”,并加快审计方法的选择,以提高审计的效率,体现计算机审计的特点。
行业应用的案例提炼、共性提取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将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专家的汇集和审定,向全体金审工程使用者共享。
同时数据字典可以通过AO或者OA系统进行自动的后台更新,以保证应用系统的实时性、先进性。
特定操作的自动化生成
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如SQL语言的编写,非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等,金审工程应用系统需要提供很好的自动化操作,或者简化操作流程,以减少审计人员的困扰。
如SQL语言的生成,目前需要审计人员在不同的操作选项之间进行选择,但这种选择主要是对一些专有术语的选择,而且往往都是英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可能并不适应。
相反,如果提供一套图形化,并且中文形式描述的选项操作,可以大大方便审计人员在SQL方面的操作。SQL语言生成器需要站在审计人员的思维立场,而不是计算机人员的思维立场去描述问题,并能够自动生成对应的SQL语言,进行数据提取。
4.3 如何完善OA系统的功能
OA系统可以作为一个集信息共享、项目操作、上层决策、知识教育等集大成的平台,然而在基层审计机关,OA系统往往只作为项目操作和上层决策使用,失去了OA系统原本可以提供的功能和能力。
OA系统的信息发布环节
OA系统从本质上说可以作为审计行业的ERP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讲,OA系统做的还不够。例如信息共享环节,一些审计行业的法律法规共享,新闻事件的发布,文件的传递等功能很少在基层审计机关使用。
OA系统的上级决策环节
从上层决策系统来讲,现有的OA与AO系统的互操作停留在项目建立、项目进度和审计数据共享,这固然可以提高审计项目的专家检查,上级领导的宏观把握,但对于上级领导的决策这个角度而言,OA系统做的还很不够。
审计行业需要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检查、保证和借鉴等诸多作用。尤其是在最后的审计信息发布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指导等方面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每年国家审计署会发布全国审计情况,为今后的审计重点、经济发展重点提供参考。类似的功能OA系统完全可以在区域内实现。
而现在OA系统重在数据的搜集和统计,而在数据分析、决策形成等方面略显不足。一个完善的OA系统应该在现有已进行的审计项目中进行数据挖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经济体审计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以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的呈现在上级领导面前,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的帮助。
OA系统的知识平台环节
除了上述环节,OA系统可以非常方便的成为知识平台。如前文所述,例如行业应用的案例提炼、共性提取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将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向全体金审工程使用者共享。这要求有一个很完备的信息共享通道。金审工程AO系统与OA系统的交互,在知识共享层面略显不足。
同时,在对基层审计人员的培训、对基层审计人员进行专家指导、对基层审计项目的统计和共性提取,如审计方法,审计经验等方面,OA系统可以提供第一手、最直接的素材。从这点来讲,OA系统需要进一步发展。
4.4 安全性考虑
前文描述了基层审计机关在使用金审工程应用系统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性问题。如数据采集过程中导致的病毒感染;计算机丢失情况下的数据保密;计算机软硬件的故障保证;金审工程的安全制度缺失等。
安全性问题,是金审工程这类关系国家经济数据保密等应用软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在现有情况下,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安全方面的考虑。
4.4.1 建立健全计算机审计的安全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流程标准,全国众多基层审计机关将会出现各自为政,出现混乱的局面。
安全制度的建立需要在金审工程网络环境安全、金审工程计算机管理、金审工程应用软件安全性管理等几个方面描述。
金审工程网络环境安全
网络,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是现在数据传送的主要载体。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网络安全环境,金审工程必须提出自己的防范措施。比如基层审计机关局域网的指导方案,无线局域网的设置等。
金审工程计算机管理
金审工程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设置严格的计算机登录机制,如必须设置用户名;用户名密码不能少于8位;如果可能,需要在BIOS中设置密码;对关键磁盘进行加密等。
金审工程应用软件
设置严格的应用系统访问机制,如用户名和密码长度限制;用户访问级别;OA系统的CA证书管理,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
4.4.2 适当考虑多操作系统平台的支持
目前金审工程依托于Windows平台,包括其他功能组件如办公软件使用了Office系列。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基层审计人员的上手能力,毕竟Windows操作系统在家用市场占据垄断性地位,而普通工作人员也对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最为熟悉。
然而,Windows系统同样存在安全漏洞较多,易遭人攻击等特点。从国家战略这个角度去考虑,如果能够使用中国自主的操作系统,则可以更好的避免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4.5 “审计云”- 未来金审工程技术平台
前文讨论了现有金审工程的一些缺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软件架构或者软件设计思路方面的原因。如目前金审工程应用软件主要采用富客户端模式,即C/S(架构。这是一种可脱离网络独立运行的软件,也是前些年主流的软件开发模式。在这种设计模式下,越来越庞大的软件推动了硬件的不断发展,并在软硬件的交互发展中走到现有状态。
现有金审工程的C/S设计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固有缺点。首先是日益庞大的软件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更大的存储设备来驱动其运行,使得最终用户花费在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上的开销越来越大,维护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量的高端计算设备在绝大多数时间内被闲置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电能的无谓消耗。
针对C/S设计模式的问题,我们提出B/S软件设计模式在金审工程中的应用。特别的,鉴于“云计算”概念的不断普及,我们探讨“云计算”技术,并提出其在审计行业的具体应用-“审计云”。
4.5.1 “云计算”与“审计云”
技术在不断发展。除了计算机等,随着通信技术,如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行业走向了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其典型代表是“云计算”[11]。
何为“云计算”
“云计算”是计算机系统,尤其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系统发展的最新技术。“云计算”本身有悠久的历史。从二十世纪的分布式计算,到二十一世界初期的网格计算,直到现在的“云计算”,其技术基础可谓一脉相承。相比较之前技术强调计算的分布性特点,“云计算”更强调计算的可用性,易用性等,也更容易被现实世界中的用户,如老百姓和各个企事业单位所采用。
下图形象的描述了云计算的运行状态。“云计算” 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和平台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图 4 云计算示例
在“云计算”模式中,每个用户所使用的终端将变成简单的仅具备输入、显示和基本计算的“瘦终端”,所有的计算和存储都可以通过网络接入“云”,随时随地的享受“云”所提供的服务。
“云计算”首先被美国的Amazon[15]公司提出,并被Google[17]、IBM[14]等公司补充发展。目前各大基础软件公司都在“云计算”上进行研发,并提供了产品。IDC预测,到2013年,IT界在“云计算”上的投资将发展到442亿美元。如下图所示。
图 5 IDC统计
“云计算”可以解决很多目前软件开发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如信息共享,解决大量计算资源的浪费,降低用户投资等。
“审计云”-金审工程的专有云计算
从使用者的范围来细分,“云计算”可以分为公共云和私有云两种类别。顾名思义,公共云强调计算是为大众服务的,这就要求云的后端拥有更丰富的应用程序支持,如在操作系统方面,可能需要Windows XP、Windows Vista、Linux、Mac OS等;在办公软件方案,可能需要Office、WPS等;在应用软件方面,可能需要WINRAR、金蝶财务、用友财务等;因此公共云更强调后台系统,包括软硬件系统的虚拟化,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使用选择。
公共云的这些特点是“金审工程”等系统所不希望看到的,而且,公共云的安全性更容易遭到研究人员的质疑。由于大量用户访问同一套系统平台,其安全性需要更强有力的保证。
与公共云相对应的,存在一种应用范围更窄,目的性更明确的云计算,我们称之为“私有云”。典型的私有云如铁道部系统构建的私有云[13],中国电信为其用户构造的私用云[12]等等。这些私有云有一些共有的特点:
用户在地域上分布广,但总体用户不多
后台应用丰富性不大,更强调专用性
连接方式更强调私有性,安全性强
私有云的特点更符合“金审工程”的要求,我们称金审工程在云计算方面的发展示例为“审计云”。在审计云中,所有的用户只能是各种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审计人员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连入审计云的后台程序,并通过浏览器作为界面与后台程序进行交互。
图 6 众多私有云组成一个大云
在审计云中,各个地区首先组织小型的数据中心,作为审计云中的一个个小云;各个地区的数据中心通过网络互联成最后总的“审计云”。而用户不需要知晓自己连入哪个云端,对于各个审计人员而言,他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浏览器,而浏览器的后面,是金审工程所拥有的各种软件系统。
B/S模式-“云计算”中新的软件模式
相比较C/S架构,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终端将不再使用耗费资源的富客户端软件。所有的任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进行在线作业。这形成了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典型的如Google提供的在线文本编辑,亚马逊提供的在线CRM软件和ERP软件,很多互联网公司提供的SaaS(软件即服务)产品等。
可以想象的是,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用户的软件需求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浏览器进行。如在线进行文本的创作,在线观看视频,在线处理账目等等。而所有这些操作的计算都可以有后台的计算机机群完成,所有的存储要求也可以在线的保留在后端。从而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操作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用户都终端的使用需求。
例如:用户可能使用某种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工作。而如果一旦离开了自己的计算机,那么就不能继续自己的工作,因为其他计算机可能没有安装这个软件。但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软件基于B/S架构开发,也就是用户只要有一个装有浏览器的计算机,他都能够继续自己的工作。因为软件已经安装在“云”后端了。用户可以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登录进行操作。
4.5.2 “审计云”,金审工程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考虑“审计云”作为金审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首先要提出的问题就是将OA系统与AO系统合二为一,将整个系统软件修改成为基于B/S的运行模式。这将带来全新的软件系统使用体验。同时,采用审计云还拥有如下技术特点:
易于开发,易于管理和发布
目前的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分为OA系统和AO系统,并分别进行开发和发布。目前金审工程常规的发布方式为光盘。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通过光盘为每台电脑单独安装一遍金审软件,理所当然的,运行金审工程的计算机都要求拥有一个光驱。而每次软件更新,将需要重新制作光盘,重新进行发布和安装。
在审计云中,所有软件采用B/S架构并基于浏览器。因此所有金审工程的软件将被部署在云的后端。只要有浏览器的电脑即可实现软件的全部功能。这种特点使得软件的开发和更新仅限于服务器端,而避免了数目众多的客户端软件更新。
提供更好的系统维护能力
在审计云中,我们将计算和存储的重点放在后端,简化了终端的系统要求。这种系统架构也可大大简化金审工程的系统维护压力。在审计云中,终端只起到显示作用,基于B/S架构的应用软件只需要对数据中心进行维护。因此,我们调整终端与后台的IT维护人员数量,可大大降低基层机关的IT维护人员数量。
同时,每个终端将仅需要部署操作系统,也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故障概率。
减少投资
目前的富客户端软件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一定要求,如必须安装相应的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这些要求客户端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如较高的CPU频率,较大的内存要求,存储要求等,都需要在客户端进行投资。
通过B/S架构的平台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端投资,如客户端仅需要上网本,甚至手机,就可以登录金审工程进行办公操作。
界面亲切,认可度高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可以说接触过电脑的人都接触过互联网,通过浏览器进行网络浏览甚至办公已经成为常态。这种操作方式对于基层审计工作人员而言,显得界面亲切,兴趣明显,认可度高。
安全性好
基于B/S架构的软件将所有的后端处理放置在数据中心,可以很好的完成数据的保密性要求。通过浏览器工作,可以很好的免除病毒对计算机软件的侵害,使客户端工作效率提高。
互操作性好
现在的AO和OA系统是两套不同的软件,互操作性较差。而如果采用审计云,则要求AO系统与OA系统合二为一。通过B/S架构设置,可以通过一个浏览器分别进行AO和OA的操作,甚至在OA和AO系统中相互添加入口链接,无缝的实现两个系统的切换。
随时随地的办公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无线互联网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可以预见的是,通过B/S架构的软件,可以通过大到桌面电脑,小到手机的终端,利用浏览器登录金审工程,从而形成随时随地的办公。
易于与其他功能的集合
利用B/S架构的软件设计,基于与ERP其他组建模块进行整合。以前的金审工程是一次性开发,具备封闭性和紧密耦合,不容易在原有界面上提供更多的功能内容。而在B/S架构中,可以通过在服务器端添加服务模块,实现松耦合的功能集合,方便的提供新业务和新功能。使得OA系统分期分功能的逐步实现。
易于实现联网审计
联网审计是审计事业发展的高级目标。与目前使用AO系统现场采集数据不同,联网审计将计算机审计软件与审计对象的会计软件结合在一起,可实现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目前联网审计仅实现在一些重要的单位和行业,对于全面的联网审计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联网审计的方式必将实现。而基于B/S架构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软件可以仅在服务器端进行整合,大大降低了联网审计实现的复杂度。
4.5.3 审计云的部署及技术障碍
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已经开始使用云计算技术所提供的新型技术。如SAP[16]公司提供的CRM、ERP软件等都采用了B/S软件架构;中国电信和铁道部分别部署了自己的云计算环境;浙江省在部分科技园区建立了公共云计算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因此云计算不是渴望不可及的事情,不是一个空中楼台,而是现实中切实存在的技术。
审计云的部署方式
审计云是个可以逐步推进、逐步完善的事物。我们可以在某个地区进行试点,建立小规模审计云,并进行相对应后台软件程序的移植开发;然后通过复制的方案将各个地区审计云建立起来,并最终互联互通构造出全国范围的审计云。为审计事业提供新的动力。
审计云的技术障碍
尽管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全新的使用体验,解决很多现有系统的问题。但客观的说,审计云是将工作的重点从前台放到了后台,简化了终端层面的工作,但对后台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审计云的部署技术障碍主要在软件方面。如将金审工程应用系统软件,如AO系统与OA系统进行整合放入后台;如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设计;如在B/S架构下数据采集方式;如在联网审计中如何将云后端与其他行业数据中心进行互联互通等。
我们希望通过该方案的部分描述,从而抛砖引玉,得到专家的兴趣和推动,真正将审计云使用起来。
5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审计成为审计事业发展新阶段的象征之一。其中的代表是金审工程。金审工程作为信息技术在审计行业中的集大成者,在现实使用中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金审工程有效的促进了审计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同时,金审工程的部署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促进的作用,其对会计电算化等信息技术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金审工程在基层审计机关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金审工程所要求的内、外部环境,像审计对象的信息化水平,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同时,金审工程的应用系统,如AO系统和OA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安全性、易用性方面需要有所提高。这些问题需要金审工程的不断演进和发展,也需要审计机关从内、外部环境入手,同时推动金审工程所要求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例如建立完善的审计人员培训机制等。
金审工程的高质量应用需要其自身的不断改进。文章针对其在基层使用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金审工程的可能发展方向和思路。其中“审计云”的提出,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事实证明,金审工程的部署是现阶段计算机审计的必由之路,并将推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坚信在金审工程的应用中,审计事业将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审计学基础,刘雪清,封桂芹,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审计学原理,李凤鸣,复旦大学出版社
[3]. 计算机审计应用案例与实用技术,谢力群,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 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刘汝焯,清华大学出版社
[5]. 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董化礼,刘汝焯,清华大学出版社
[6]. 金审工程服务网站:http://jsfw.audit.gov.cn:1009/servicesite1/
servlet/getKlgListServlet
[7]. 金税工程,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83779.htm
[8]. 中国审计概况,http://www.audit.gov.cn/n1057/n1102/n2049/n2593/
index.html
[9]. 国外审计动态, http://www.audit.gov.cn/n1057/n1102/n619286/
n619339/index.html
[10]. 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http://www.audit.gov.cn/n1057/n1102/n2049/
n2623/index.html
[11]. 云计算,http://en.wikipedia.org/wiki/Cloud_computing
[12]. 电信级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樊勇兵,通信世界
[13]. 云计算在铁路应用中的价值,刘志明,刘峰
[14]. IBM,www.ibm.com
[15]. Amazon, www.amazon.com
[16]. SAP, http://www.sap.com/china/index.epx
[17]. Google, http://www.goo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