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形成的。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军事篇”,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着眼时代发展大势,立足国情军情,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这一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道路、理念、动力和保证,是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科学结晶,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崭新篇章,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着眼国家安全环境的新变化,赋予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目标任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类社会形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但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军事变革的不平衡性,加剧了以军事力量为主的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潮流,但国际战略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增多。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内部条件。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全方位的战略遏制,周边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国家外向型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传导性、互动性增强。在国内外形势的综合作用下,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多种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主席站在时代高度审时度势,赋予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目标、使命、任务。在战略定位上,胡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在军事变革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并强调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把信息资源作为首要的战略资源,完善信息化战争体系,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在军队职能使命上,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在政治工作上,提出了“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和“三个紧贴”的时代要求;在作战能力上,提出了要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在各种复杂形势下都能有效地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些重要论述,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为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确定了时代坐标。
适应党的创新理论的新发展,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导方针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先导。时代发展大势和国家利益需求,呼唤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党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为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精髓,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在回答时代课题、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发展实践中应运而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生动运用,体现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具有长远的、根本的、全局的指导意义,不仅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矛盾和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胡主席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内在要求,强调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胡主席还进一步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是注重全面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推进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选择,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拓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内部条件,但是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深层次矛盾和障碍,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社会风险日益增大。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正在进入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成为我军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军事因素在保障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军队建设对经济、科技和社会依赖性空前增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必须同时面对社会变革深化期、军队历史使命拓展期、军事变革攻坚期“三个时期”并行交汇的历史方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变革与社会变革“双重攻坚”、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应急战备“双重任务”三个复杂的战略关系。
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已成为重大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胡主席乘势而为,因势利导,在继承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路径。比如,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胡主席指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路子;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和式发展之路:胡主席指出,富国和强军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胡主席指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不断提高军队建设的整体水平,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道路。
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深刻变化,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胡主席指出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军,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升军事软实力,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特点规律,是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对于提升政治工作质量水平,推动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科学发展,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回应当代军事实践的新挑战,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理念
时代精神是反映一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改革创新集中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精神。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充满着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推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增强,但真正要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总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军编制体制功能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我军建设面临的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不断深化对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胡主席强调,改革创新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突破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单纯守疆卫土的思维定势,确立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确立与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半封闭条件下建军治军的思维定势,确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习惯于按陈旧模式和过时做法办事的思维定势,确立与军队现代领导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胡主席强调,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作为新形势下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坚持以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指导军队全面建设发展,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大力加强科学管理,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牢固树立综合安全的观念等。胡主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动力,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切实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胡主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具体展开和延伸,为正确解决军队建设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