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权力网上透明运行 建设“阳光网上政府”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行政机关到底拥有哪些权力?如何监督这些权利是否依法运行?这些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似乎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成华区从2009年5月开始了这项“解谜”的探索,启动了成都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试点。2009年7月,成华区率先建成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专网,2010年,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为重点,持续深化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现权力事项“公开”和权力运行过程的“透明”,初步建立权责明晰、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刚性”权力约束机制。

破题篇

晒“权力” 让群众清晰知晓

公示亮权,是保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首要环节。对权力事项进行“公示”,首先需要摸清“家底”。成华区立足清权确权,有效解决权力“糊涂账”。据成华区法制办负责人介绍,清理权力按照“三清”的原则进行。一是权力事项清,该区共清理出权力事项3585项,实现党务、政务、事务权力事项清理“全覆盖”。二是权力流程清,在确保合法、公正、公开行使职权的前提下,进行归并整合、流程再造,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3556张。三是权力责任清,聘请法律顾问研究部门间职能交叉、行政层级不同权限的行政权力问题,力求让每项权力责权清晰。审核确认的权力事项上网公布,各单位行使权力,均以审核确认的权力目录为准,凡无依据的权力一律暂停实施。

公众通过互联网登陆成华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专网,对区级部门、街道受理事项、办事条件、办事流程等内容一目了然。当事人可输入本人身份证号和办件号查看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事项的办理进度和结果。

创新篇

横向推进,执法部门全覆盖

行政处罚搬到网上 受罚者心服口服

科学量权,是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关键之举。行政权力中除了审批和收费之外,涉及老百姓利益广、群众意见大、“寻租”空间大的就数行政处罚这一环节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在实际处罚过程中执法者或者执法单位自由裁量度过于大,有的处罚区间是1万元到30万元之间。虽然,也有轻微、较重、严重等级区别,可这些等级常常缺乏具体量化标准,容易依执法者意愿而定,随意性大、科学性不足,还常常因此产生权力“寻租”,引发腐败。再者,过去在行政处罚的立案、调查、处罚、执行各个环节的法理依据、询问记录、执行人、调查者、批准者等信息很少公开,更少能够被当事人查阅,行政执法者和被处罚者一开始就出现信息严重不对称,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

成华区瞄准这个行政权力运行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全省率先迈出行政处罚“全程电子化”运行的探索之路,采取四项举措,有效规范了处罚行为,助推了执法引发矛盾的化解。一是明确依据,行政处罚“绑定运行”。逐一清理、分类整理各行政执法部门涉及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条款,在网上处罚系统录入法律法规依据1163条,让每项行政处罚都依据明确、有法可依。具体行政处罚案件要通过绑定权力事项和法规依据实现运行,杜绝了超出权力事项清理和公示范围实施行政处罚的现象。二是细化标准,自由裁量“对号入座”。将法定处罚种类、幅度依据违法情节、裁量等级细化成若干不同的处罚档次,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数据库,录入自由裁量标准2066条。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运用电子化控制,当录入违法行为的违法情节、裁量种类等参数后,系统自动抽取相关法律法规及对应的自由裁量标准,对处罚种类和幅度提出建议,并设置程序禁止超出裁量标准实施行政处罚,限制了自由裁量空间,避免“人情罚”和暗箱操作。三是网上运行,处罚行为“全程公开”。行政处罚立案、调查、处理、执行环节固化上网,执法人员在网上审阅材料、填写意见、制作文书,保证每个案件线索信息在系统中有数据可查。四是规范程序,执法主体“权责明确”。网上处罚系统对案件承办人员、执法科(所、队)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分设不同管理权限的帐号,通过密码控制、分级处理,实现处罚案件调查、审核、决定“三分离”,各层级岗位履行职责的情况由计算机记录在案,流程清晰、权责明确。目前,25个行政执法部门60件行政处罚案件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

纵向推进,权力公开透明到社区

社区事务全面上网 居民的议事平台

与此同时,在成华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还不断向基层延伸。

2010年6月,成华区率先启动全市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全面清理审核社区信息,规范信息查询平台,将平台建设与街道、社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标准化建设相结合。截止目前,该区95个社区共公开信息6632条,全面反映了社区工作和居民关注的热点,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目前已建成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开服务平台,整合公开了政府信息、行政权力事项信息、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信息和社区服务信息,公开内容丰富多样。居民登陆社区网页,在家中就能知晓政府扶贫开发、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政策以及社区村规民约、财务收支、土地征用、集体资产等信息。

居民可通过网络平台,查询政府权力事项、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也可获得社区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特色经济信息,了解社区就学就医、文体活动、家政服务、托管服务、交通出行信息,咨询创业就业政策、公益岗位技能培训内容等。

另外在基层民主建设上,平台首次将社区民主管理政策、民主管理组织、民主决议情况、民主监督评议等社区自治信息在网上公开,还公开了社区财务收支、财务审计、专项经费、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等财务信息,让群众充分知情,吸引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充分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话语权和监督权,有效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深化篇

打造建设“阳光网上政府” 让权力“看得见,管得住”

按照“生态城区、现代城华”发展定位和“1413”产业发展战略要求,成华区依托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专网系统,将党务、政务、事务权力事项、政府信息、企事业单位办事信息、社区信息全面公开,行政审批实现在线申报和网上办理,行政处罚实现“全程电子化”运行全覆盖,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为成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成华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李良安介绍,清理权力事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推行网上审批,探索行政处罚全程电子化运行,做到党务、政务、事务权力事项全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全透明,说到底是为了“对权力实施更好的监督”。

严格制权,是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保障。“成华区启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就是要把权力置之于阳光之下,接受社会、新闻等各方面监督。各职能部门及街道的权力将越明晰,责任也越明确,群众不仅能知道办事的结果,还能了解整个办事流程。”据介绍,该区率先将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业务部门的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一并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部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权力事项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监控、异常预警、统计分析、效能监察,实施预警提示、催办、督办和跟踪监控、网上通报,不留监督死角。实现权力运行由事后监察向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转变,由人为弹性监察向有标准的刚性监察转变,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更加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便于监督,有效解决了权力运行“看不见、管不住”的老大难问题。

专网设置了公众对权力公开运行的监督反馈功能,公众通过意见箱、投诉受理等互动平台,对权力运行实施评判和监督,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率先在网上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务监督员、当事人开设监督入口,分设监督账号,赋予查看审批办件和处罚办案过程和结果的权利,完善了不同层级的监督群体网上监督权限,有效防止权力执行人“暗箱操作”、擅自扩大权力和任意行使权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试点亮点

岗位风险教育

为领导干部设立“防火墙”

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仅能制约以“红头”文件作依据的“显性”权力,对于大量决策性权力,也就是“隐性”权力,往往难以事事对应地实施有效监督。为了对岗位上的“人”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和监督,2009年9月,成华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岗位教育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制度性风险警示机制。今年,又进一步扩大范围深化试点工作;8月底,岗位风险教育在成华区全面推开。

成华区根据不同岗位风险的大小,将全区所有政务、党务、事务的风险岗位分为A、B、C三个级别。在此基础上梳理岗位风险,将不同级别风险岗位上的岗位风险分为“失职渎职、违反财经纪律、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五类,并相应梳理风险节点,在电子政务内网上分门别类建立风险岗位和岗位风险台账。在“隐性”权力“显性化”的基础上,成华区岗位风险教育实现了因岗施教“个性化”、风险防范“制度化”、保障措施“刚性化”、教育管理“信息化”。

后记

把公开透明打造成“生产力”

通过完善制度、践行法治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党委、政府与社会的共识。具体来说,政府信息公开无疑是较为关键的。通过信息公开以及相关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能够使公众直接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民主程度,增强决策的民意基础,并进而降低政策制定后的实施成本,减少阻力。

近几年的成华,一直行进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快车道”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新成华给成都市民的新印象。通过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的建设,成华正在打造出一个“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廉洁政府”,社会高度认可,群众高度认可,成华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人心思进的大好发展局面。

这几年,外来投资看好成华,大项目不断落户成华,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面貌逐渐清晰,这不正是制度建设为投资者带来的一种信心吗?某种程度上,成华探索的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就是在打造一种生产力。

成华宣 洪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