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网站 “链接”服务——京郊农业技术转移出新招
记者 操秀英
价值1元的尜尜枣,加工成冰爽枣饮料将增值至2元。在提出需求两个多月后,北京凤山谷大枣专业合作社鲍品贤一直在“寻摸”的枣加工技术,北京市协同创新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帮他落实了。
联盟通过农业技术转移平台发布需求信息后,并由中介机构北京中技惠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此进行跟踪专业服务。目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为该项目提供了解决方案,北京中技惠民公司、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怀柔凤山谷大枣专业合作社鲍品贤就“尜尜枣加工成冰爽枣饮料”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于近期签署合作协议书。
以铺设基层信息服务网点为“针”,以提供专业全程跟踪服务为“线”,北京市科委实施的农业技术转移“信服通”示范工程,正在织就一个“辐射区县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
求解农业技术转移“老难题”
农业技术转移一直是个“老大难”。
为了使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惠及农村,北京市科委在探索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做了一系列尝试,如建设科技协调员队伍、打造科技服务港等等。这些措施极大缓解了农村科技服务“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现阶段,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逐步完善,农民不再是单兵作战,其对高端技术和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迫切需要一支与之对接的技术转移队伍,农业科技转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因而,针对目前区县发展对农业技术转移的需求现状,北京市科委提出了构建“辐射区县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改善区县经济发展与科技结合不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什么样的体系能真正扎根农村,落实到农户,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哪些要素?联盟牵头单位、北京市科委下属的技术交易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了探索,并展开一场深入调研。
调研中他们发现,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科技设施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服务渠道匮乏和不专业等问题,而在信息即财富的今天,农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显然离不开农业信息化。
结合联盟已有的“农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这一高端网络和业务队伍,以及初步的业务框架,他们决定将建网络的工作继续下沉,直接建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委会。
于是,中心于2009年10月启动了以“平台建设”和“服务辐射”为主线的农业技术转移“信服通”示范工程,重点与大兴、通州、密云、怀柔、房山、门头沟6个区县开展了合作试点,筛选出经济效益突出、带动性强、辐射性广的农业合作组织、企业或村委会,建设基层服务站点。
该体系以网络信息化为手段,以北京协同创新联盟为支撑,以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为核心,以村镇专业合作社服务站点为抓手,挖掘基层需求,对接高端服务,将先进的农技成果直送“田间地头”,惠及农户。
平台建设——让农民种得好、卖得了
种得好、加工得了、卖得了,是农民最大的需求,也正是“信服通”工程的着力点,即通过“农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辐射至每个基层站点的“平台建设”,搭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市场的桥梁。
具体说,就是采用重庆神州龙芯公司的技术,为每个服务站点免费建立一个专用的“一级域名网站”,设有专用密码和账号,并设有多个板块,可随时在自家网站上更新发布产品销售、技术需求、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信息,再也不用依托别的网站“做广告”。该网站不仅全方位展示企业信息,还免费提供各种科技信息、科普知识,并面向农户农民进行针对性技术传播培训指导。
经过一年建设,目前服务网点总数迅速达到100家。
从运行情况看,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网站比建在村委会的好,这充分说明,农业技术转移首先必须满足农民需求,“因为有利益驱动,合作组织才有动力去维护网站,把网站作为合作社发展农户增收致富的得力工具,这才是这个网络持续发展的源泉。”中心主任牛近明说。
“以前我们都是依托别的网站发布信息,现在有了自己的网站方便多了,这也是公司发展的需要”,通州“鑫淼水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此前北京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农民合作社拥有自己的网站。然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全国农民合作社已达到近14万家、成员1200多万。专家认为,专业合作社成为我国农村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如何壮大合作社并由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命题。“信服通”的实施,正是从解决这一问题入手,试图探寻一条新路子。
上述那位“鑫淼水产公司”负责人还表示,今后,他们还想进一步完善网站,增加“网上交易”的版块。“各企业网站的模块虽然是统一的,但我们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增加个性化服务。”联盟的工作人员孙振环表示,比如有的企业想增加英文板快,有的想建设网上交易平台,他们都可以提供免费技术支持。
服务辐射——“量身打造”技术转移专业服务队伍
直达农民的基层网站节点实现了信息的畅通,而在这一网络构架中,更为重要的是农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构建,即“服务辐射”。
由于各站点与联盟的农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相通,其上传的需求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向外发布,如联盟办公室以邮件向相关盟员单位发送、联盟短信平台发布、盟员单位网下合作、中心向首都条件平台、专家和相关研发机构发布等。
这只是解决农民技术需求的第一步。“农业技术转移不是简单的‘拉郎配’,”北京中技惠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秀峰说道,“农民的抵御风险能力较低,需求挖掘、对接、合作洽谈、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指导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介入。”
为了解决大兴区急需引进肉鸽新品种改变种性不纯与血缘关系杂乱的问题,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在中心的指导下,胡秀峰促进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专家与北京泰丰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成功从深圳引进肉鸽新品种2000对,并构建了品种档案和选育体系。中心还组织专人协助编写了《肉鸽品种引进与选育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已经在北京市立项成功,拟引进肉鸽新品种4个计10000对,可新选育出品种鸽80000对/年,实现收入960万元,带领近200户农民养殖肉鸽致富,实现养殖肉鸽农户总创收近300万元。
专业从事农业技术转移已5年的胡秀峰感觉,“信服通”让农业技术转移中的每个环节落到了实处,基层服务站点、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服务队伍真正发挥了作用,突破了高端科技资源到农户手中应用的瓶颈,基层服务站点是农技转移的中枢,上接高端科技资源,下连基层农户,中介服务机构是农技转移的推进器,技术转移服务队伍是农技转移的催化剂。
市场化探索——“多赢”让农业技术转移“可持续”
同时,网站的建立促进了合作社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规范,如需要注册商标、设计包装,甚至申请项目等,而这些恰好是中介机构的商机。实践表明,只有让技术转让方、中介、农民等各方受益的体系才具有生命力,这正是北京市科委一直以来建立新型农村服务体系的思路,即在政府扶持下,逐步过渡到与市场化运营结合,实现信息助农的长效机制。
而眼下,农村技术转移中介服务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中技惠民这样的中介机构得到政府的部分经费支持,“参与示范工作的机构要着眼于整个中介服务体系,而不是自己公司利益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我希望他们能起到带动示范作用,把整个业务链串起来。”牛近明说。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谨慎地“试水”市场化。不久前,胡秀峰通过给大兴肉鸽做商标设计、市场策划和项目可行性评价等工作,获得3万元收益。这笔不大的收入给了他不少信心:“这说明农民认可了我们的服务,通过我们的服务让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我相信农村技术转移是个广阔的市场。”
他的收入还包括新品种增值的提成,以及某些技术的熟化再转让。例如,他协助喇叭沟门满族乡种植业协会引进某新品种糯玉米,可使每亩增收300—500元,他将获得1%的提成。
牛近明说,粗略估算,仅北京地区符合“信服通”建站条件的网点就有近1000个,放眼全国,“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他分析说,目前,政府免费给合作组织建网站和构建农技转移中介服务体系是很必要的,尤其在初期探索期间离不开政府指导支持,一旦现在大家看到实效了,即使花钱也愿意建。其次,“信服通”的所有网站是一个大系统,发展潜力很大。另外,电子商务网的上线运行也将是一个可作为的赢利点。
“信服通”在首都农村刚刚起步,北京市科委对其的大力支持也一定会在全国起到带动示范作用。“如果真能实现在全国推广的话,将是对农业技术转化的大力推进,农民也将真正受益于科技发展。”这才是技术转移人和农民共同的最大愿望。